第387章 历史的车轮(1 / 2)

加入书签

王猛思量片刻说道:“陛下,此事说起来其实也不难解决。”

“哦?爱卿有何高见?”

王猛道:“萨满教之所以传播迅速,不过是因为朝廷一直没有干涉各教派事务。若是朝廷出手扶植其中一个教派为国教,其它教派自然争夺不了正统的地位。”

严浩道:“对啊,爱卿说的有理。”

“不过,若是要扶持国教的话,恐怕也就佛门和道教二者可作为备选,不知我们是选择哪一个呢?”

王猛笑问:“皇上觉得哪个更适宜?”

严浩道:“还是道教好些吧。佛门比较是从南边的异国传入的,从根上说也还是个外来宗教,不如我们大魏土生土长的道教更适合作为正统。”

王猛说:“臣倒是觉得,也许佛门是个更好的选择。道教在我国根基虽深,但是鱼龙混杂,派别林立,谁也不服谁,想要统一难度很大。”

更重要的是,道教的思想过于玄奥深邃,非我华夏众人难以理解。反倒是佛教思想初学简单,想要深入又有无穷玄机,亦浅亦深,容易被外来民族所接纳。陛下将来征服四海,佛门应该是最适合立伟国教的。”

“陛下若是担心佛教不是我大魏华夏本土发展出来的,将来可能有所隐患,臣倒是有个办法。不如现在就另立山头,改宗立教,将大魏的佛教与孔雀帝国、室利佛国的佛教区别开来。如此这般,陛下将来就是我华夏佛教的开创者,为后世万人称颂,陛下的威望又会更上一层楼!”

严浩听了两眼放光:“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啊!”

他一听王猛的说法就明白过来,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君权神授”嘛!借用神权与君权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放大世俗君主的权力。这样君王既能借用教权巩固自己的地位,又能通过世俗权力影响操纵宗教,达到政教合一,君权至上的崇高地位。欧洲中世纪时,很多强权统治的大帝都是这样搞的!

这样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快速使被征服民族融入征服者民族。毕竟宗教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容易突破的地方。试想一下,被征服地区想要接纳新的皇帝、新的生活习惯、新的文化历史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宣传得到,变更信仰却容易的多。

而一旦信仰和君权融合,更改宗门不就等于接纳新的皇权了吗?

“行,那就按爱卿说的办!”严浩立刻给王猛口授一道圣旨,着令由太常寺负责佛门改宗分裂一事,要求建立新的佛教信仰体系以与原本的佛教区别,尤其是树立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严浩还借用了地球上的术语,将改宗后的佛教定名为“大乘佛教”。

佛教改宗的事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甚至连文字狱的风头都压了下去。

太常寺组织京师大学堂、龙图阁以及全国各地大学中精通佛学、哲学的名家参与到大乘佛教的新典籍制定中。

同时,鲁明也奉严浩所托,设计出了一种与原来佛教伽蓝相似,但又带有华夏民族鲜明色彩的新型佛寺。严浩看了鲁明的设计以后非常满意,当即交付将作监在全大魏改建、重建、新建佛寺佛塔。

其实当初严浩完成“四百八十寺”任务的时候,就大规模兴修过佛寺,但那一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比起这次的全民动员来说只是小打小闹。如今有朝廷扶持,全大魏佛风盛行,到寺庙内拜佛烧香,求签问难者络绎不绝,希望能够带发修行之人更是不计其数。

很快,大乘佛教的《佛典》也修订完成。根据这项《佛典》的阐释,大乘佛教传入东土后,受到魏国皇帝的拥立才兴旺发达。魏皇严浩尊佛重道,功德无量,进阶为现实大光明佛,也被称为“佛世尊”。

此后往生往世,魏国皇帝永为佛世尊。所谓“世尊”即万佛之中掌管现事俗世之佛,与诸天万佛一样受万民朝拜,万众敬仰。

新修订的《佛典》保留了佛教思想中真正精华的因果业报、三界六道、缘起、涅槃等概念,但不像过往的佛经一样强调修行要跳出红尘,通过苦行来追求解脱。

实际上,佛教传入东土以后,汉传佛教不仅没有吸收南传佛教的精髓,反而发展出一些繁琐的程序来。比如梁朝有位皇帝就因痴迷佛教而下令全体佛教徒不能吃肉,但正本清源,佛经里并未说明不可吃肉,只说不可杀生,如此规定反倒显得佛教不近人情。

经过改造的大乘佛教不强调苦行、自我解脱,而主张利他、助人、尊重因果规律、领悟世界“空”的真谛的同时积极在时间中修行,如此一来反倒成为有利于开化引导百姓的教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