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远道而来欧罗巴老骥伏枥钱公公上(2 / 2)

加入书签

“这或许,是我来到这个时代……能够留下最好的礼物。”

妙安与足利鹤,第一次从自己的夫君眼中看到了一丝的雾气。

“子安辛苦!”

这是夷州孟冰,字子安。

乃夷州学子之首,张小公爷曾破例将其纳入门墙以示对夷州之敬重。

玉螭虎门下这一招牌,如今在仕林中可莫要太过响亮。

那真是走出去,都比别人傲气几分。

孟子安也争气,乃是夷州举人中第一个考出进士的。

如今在庠序教谕部任职,来年将外派徽州府。

他的目标不是留在京师,而是将来回夷州任职、主掌教化。

好让夷州能多考出些许学子,光大夷州教化。

“何敢言苦!恩师对夷州之情,学生等铭感五内!”

孟子安虽然年龄比玉螭虎大,可这句“恩师”叫的是情真意切。

若无恩师当年力举钱公前往夷州,他们这些人还在刀耕火种哪里有如今兴旺?!

更别说还能就学,考出夷州来这京师为官进学了。

“这些粮食亩产如何?!如今收获了多少?!”

孟子安擦了擦眼角,恭敬的作揖道。

“与海因里希将军所言一致!亩产甚至更多,如今收获后便在统计……”

“夷州湿热,怕土豆发芽而民惜偷食。钱公如今让家父等与他们说,土豆生芽则有毒……”

孟子安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已,林林总总的把自己所知全都说了一遍。

“走!随我入宫,见陛下!”

张小公爷深深的吐出一口气,他决定要做一件大事!

用这件大事,酬谢老钱能的功绩。

亦是用这件大事,去激励后辈。

很快的,一行人穿过京师来到了皇宫中。

内阁刚刚下职三位阁老被紧急召见,在他们匆匆入宫的同时竟然还看到了元老院几位元老的车驾。

甚至刘健亦是神色匆匆,顿时李东阳等几人紧张了起来。

到底是发生了怎样的大事,才会让弘治皇帝把他们全都召见了。

“英国公,此番陛下如此着急的见老夫等是为何事啊?!”

李东阳见得英国公居然都来了,不由得长大了嘴巴。

老国公此时也是有些莫名其妙,尽管他晋忠武王。

可老臣们还是习惯上叫他英国公,他自己也不在意这个。

“老夫亦是刚刚赶来,如何知道发生了什么。”

虎头老国公那也是很无奈啊,自己都退休混迹元老院了。

按说每日去元老院报道一下,悠哉悠哉过日子才是正理儿。

可如今这紧急召见,算是个怎么回事儿。

一行人带着忐忑,很快的进入了皇宫内。

“夷州的域外良种,钱能种出来了!”

进入了皇宫后,弘治皇帝红着眼珠子指着地上的口袋便道。

“这玉米,亩产可达五石!这土豆,亩产可有八石之多!”

弘治皇帝眼珠子都要红了,手指头不住的哆嗦。

“这番薯,亩产竟有十石啊!”

莫说弘治皇帝,李东阳和刘健他们几个一时间全都傻眼了。

尤其是刘大夏,那差点儿就直接腿一软就跪下了。

为何?!

大明如今上田,一亩的亩产能有二石半那就算是高产了。

可人家这个最低的,那得是自己最高产的一倍!

那番薯,直接亩产就奔十石去了。

“陛下!此事是否属实?!”

刘健这老家伙激动的胡子都在哆嗦,若是真如此……大明再无粮忧矣!

英宗天顺七年,大明测得耕地余四百二十九万余顷。

弘治十五年再测,实额仅四百二十二万余顷。

也是由此引发了弘治皇帝的愤怒,开始大面积清查。

现在国朝所得田亩,包括各地查获抄没的一时间增长到了近七百万顷。

而内库所拥有的土地,亦增长到了三百万顷。

若是从元末明初起时算起,再加上很多私人拥有的土地。

这百五十年里耕地是大面积增长的,数量也对得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钱公留下千亩田产未曾采摘,便是等国朝前去查验的。”

这个时候,众人才注意到张小公爷竟然在此。

却见玉螭虎缓缓的站出来,沉声道:“臣建议陛下以元老院、内阁及诸部要员,组查收钦差。”

“直接前往夷州,亲自查验此粮收获是否属实!”

张小公爷的这一番话,倒是让几位元老、阁老们不住的点头。

如此方可以确认,这粮食是否是真的有这么多的收成。

“若是此粮果然如此丰产,钱公当为首功!入我元老院、陛下封侯亦不为过!!”

刘健现在是看开了,若是真有大功重赏又如何?!

从前他们是担心宦官当政,打压文官系统导致他们后继无人、祸乱国朝。

可如今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们这些元老院的元老们之地位不要太超然了。

能进元老院的内官,那也都是一心为国朝、心无私念之人。

钱能若是此番报上来的是真的,如此巨大的功绩确实封侯并不为过。

“不!此番……朕要亲自去!”

弘治皇帝豁然起身,他的这一句话顿时让所有的朝臣们傻眼了。

刘健无比着急的作揖:“陛下!!……”

“爱卿莫要劝了,朕此番出行不仅是为了亲自查验粮秣而已。”

老刘的话都还没有出口,便被弘治皇帝打断了。

“水师如今日渐隆重,欧罗巴威胁近在咫尺!前往夷州,与水师将校们相见一番是朕必然要做的。”

弘治皇帝的话,让老刘沉默了。

确实,欧罗巴人打来了。

这已经是存在的事实,如今四大造船厂都在疯狂的赶工。

大量的国防军军伍被抽调到了水师去,并招募了不少沿海渔家子弟。

为的就是尽快的形成战斗力,应付可能的欧罗巴大军。

此时弘治皇帝亲自前往水师基地,与将校们相见鼓舞士气是非常合适的。

“太子年纪渐长,此番朕往夷州却正好让其暂主国政。”

弘治皇帝顿了顿,接着道:“大明江山,终究是要交到他手里的。”

“如今趁着元老院诸爱卿犹在、内阁诸部贤臣亦在,朕尚算力强时让他一试。”

“便是有错漏疏忽,朕与诸位爱卿还能补上。”

说着,弘治皇帝苦笑着道:“想当初,朕初即位时手足无措!确是错漏不少国事。”

“如今既是有此机会,太子当多加锻炼。以知国事艰难,才懂祖宗不易。”

原本打算劝阻的其余诸臣听得此言,也就没了言语。

弘治皇帝的这话在理儿,现在太子渐长了。

而且数次出行都做的不错,是时候压压担子、让他体会一下治国是啥感觉。

反正有他们这批老家伙在,弘治皇帝又正当年富力强。

就算是熊孩子闹出个啥错漏来,他们也能给收拾好。

正好趁着这次机会,让太子锻炼一番也是好事儿。

“就如此订了!由忠武王暂领京师防务、元老院院正晦庵公、内阁西涯公随朕前往夷州亲查。”

“诸部、司,各选侍郎随驾!痴虎儿,你亦随朕去吧!”

玉螭虎本来老老实实的呆在一边,听得这话不由得“啊?!啊?!”。

但看着弘治皇帝的表情,他还是无奈的拱手叹气:“臣,遵旨!”

但此事并没有对外宣布,第二天的圣旨只是说弘治皇帝将御驾幸夷州。

命太子监国、内阁并元老院辅,京师防务则是交由元老院院督忠武王张懋暂领。

而刚刚回京才没几个月的玉螭虎,再次受命随驾至夷州。

好在这次看起来似乎不用打仗,倒是轻松了不少。

可怜的熊孩子还在军械营造局里乐呵的玩炮,结果一转眼就接旨要让他监国了。

熊孩子顿时傻眼了:“这戏词儿上不是说御驾亲征啥的,才需要监国么?!本宫凭啥要现在监国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