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胡铨智计取关胜(1 / 2)
梁山现在最缺什么?
当然现在缺的是粮食。但若是让大部分人来说的话,他们最缺的还不是粮食,而是人手。
国朝几乎所有的州县都会在抱怨,他们的治下缺粮少食的,唯独梁山现在最缺的却是人丁。
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在一片空白的地方建设起来的,虽然是一个县的单位,哪怕端了濮阳的一个山贼窝,得了近千的人手,现在也是五千多一点的人手。
杨司锋既要赶快将沿湖的沼泽地带开发出来,还得养猪,还得挑选堪用的壮丁们让梁山军名符其实,更要落实他其它的念头,他不只是缺人,而是太缺人了。
不只他这样想,如今留下来的六个书生们更是这样想的。
他们的未来可是治理一方的地方父母官,身为一方父母,只治理千儿八百的百姓们怎么够。再怎么样,他们也得治理几千上万的人,才有点父母官的样子啊。
再者,杨司锋布置给他们的任务,也让他们愈加感到了人手的不够。
就这样,胡铨这小子,居然不打招呼的,就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山寨了,一如杨司锋当初做的那样。
胡铨如今生死未卜,张叔夜现在也不能离开了。是他推荐这几个年轻人过来的,要是这几个年轻人真在这里出了事,那些人的家长们就算不找他麻烦,他自己也会过意不去的。
“简直是胡闹,”杨司锋也没有想到,胡铨一介书生,也敢跟着去剿匪,居然还没有让他知道,也是气极了。
剿匪就是武人的事情,他一介读书人,这个时候不添乱就是功劳,他添乱是什么事?
“就他去了么,有没有带兵去?”杨司锋问道。
“倒是跟了曹正一块去的,可他们刚去的时候,明明说的是去招揽逃户啊,可谁想到他们会一时念起去剿什么匪啊。”杨志紧张地瞥了张叔夜一眼道。
逃户可是犯的是死罪,杨司锋现在也是在踩钢丝了,虽然张叔夜是他老师,可谁知道他能不通融。
“先不论这些了,救人要紧,”张叔夜急急地说道。
“老师,就只好麻烦你坐镇了,我亲自去。”杨司锋道。
胡铨不只是未来的南宋的中兴名臣,更是这六个读书人的带头人,虽然他年纪最小,却隐然已经有了一代名臣的潜力。
更主要的是,张叔夜刚刚还和他说过,让他以后多和胡铨学习策论,以期一同中举,以后还能成为他仕图中的臂援呢。
是的,这时候的文臣班子,还特别注重师生、同乡这些情谊,据说在科举的时候,遇到同乡的,主考老师还会不自觉的有些倾向性。
不只是对家乡人的眷顾,也是作为以后仕途当中的团队的成员以加以培养。所以说,谁说君子就群而不党呢,只不过,君子的党是为了公利,而小心的党是为了私心罢了。
所以,张叔夜自知自己年纪大了,想要扶杨司锋一把,想要帮他建立起他以后仕途中的小团队,算起来对他的帮助真的是不遗余力了,若是真的胡铨在自己的地盘上出事,杨司锋自己也会过意不去的。
扯远了。
总之,杨司锋和老师匆匆交待了一声,便带着杨志的队伍出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