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下江南再遇宋江(1 / 2)

加入书签

蔡京虽然早已经不在江湖…江南,但江南仍处处都是他的传说。

方腊之乱未远,江南,国朝的膏腴之地,仍到处一片荒凉和破败,真对不住它鱼米之乡的称号。

而这场不期而遇的洪灾,虽然在历史上并不见经传,但对于仍未从苦痛中走出来的江南百姓们来说,却无异于雪上加霜。

更甚的不是,蔡京虽然不在相位上,可江南如今仍大多数是他的嫡系。比如江南最大的两个州,江州的知府是他的儿子蔡德章,苏州知州亦是他的名下之一。

张叔夜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起江南的哪个父母官是和蔡京没有关系的。

可救灾如救火,先不管自己的位置的问题,他们的粮食迟去一天,就意味着江南会有更多的百姓们饿死。

管不了那么多了,张叔夜亲自签署了命令,杨司锋亲自指认了徐宁带队,点齐了99个梁山军的兵士,先押运两船粮食经运河赶往江南再说。

之所以是徐宁而不是别的人,是因为救灾是做好事,而不是去打仗,其它几个武人都是火爆子脾气,杨司锋可真的是怕他们一言不合就和谁咬起来,那到时候做了好事不但无功,甚至还是一件坏事情。

等徐宁找到了地儿之后,后期再会由杨运押运另一批粮草支援江南。

本来这批粮食是打算卖给种帅,支援他的抗击西夏的大业的,可如今看来,江南的百姓更加紧急更加的需要这些粮食,吊打不太老实的西夏国,也只有押后再说了。

种帅在江南呆过的人,知道江南糜烂有多厉害,想必能理解杨司锋的苦衷。

徐宁是一个心软的人,这是他绝对不同于武松、史进等人的地方。

船经运河才经过彭城的时候,他就有些看不下去了,瞧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和梁山的流民们初到梁山的时候没有二样。

但是,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江南,所以,他只能强自压住自己的同情心泛滥,装作无视彭城百姓们的困苦,下达了船只继续往南的决定。

但当船进到楚州附近的时候,徐宁再也无法命令船队继续前进了。

当看到那些饥寒交迫、摇摇欲坠的百姓,似乎下一刻就要倒下的时候,徐宁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受到了冲击。

“咱们不要继续走了,在哪里救人不是救人,就在这里吧,咱们立即上岸、架锅,能救一个是一个。”徐宁当即做出了决定。

至于有没有人领情,有没有人以后替这些粮食买单,不重要,真的不重要了。

救下这些百姓,让他们更多的人活下来,这是徐宁的本能选择。

不需要多漂亮的口号,只需要由己度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下,徐宁想到的是,如果自己自己置身那些灾民们的位置上,一样的会渴望有人伸出手来,哪怕给一份生的希望就好。

所以说,善良是一种美德,美良是一种本能,善良是一种选择,但善良应该不是一种能力。

因为善良不需要学习,自从我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它就与我们紧密相连。只不过,在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人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一直恪守着一颗良善之心,但有的人却在前进的道路上将自己的善心丢得一干二净,变得丑陋不堪,甚至丧失了人的本性。

而只有作恶才需要学习,只有尖酸刻薄的言语和刁钻古怪的行为才需要绞尽脑汗的去揣想。无法估量那些人的动机和用心。所以说,老夫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或者说人之初性本恶,到底哪个是对的,还真的很难界定。

得了徐宁的命令,梁山军的军士们率先上了岸,清出了一场空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