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大宋的圆桌会议(2 / 2)
大宋在这里定都都已经快一年了,各个部堂也都搭建了起来,可是,这里的官员和吏员人数,仍是不到以前的一半。
倒不是没有人前来复职,可张叔夜说了,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清除亢官和亢员,所以老爷子也真的是黑着脸,坚守着宁缺勿滥的原则。
后世评价北宋的时候认为,北宋的亢员、亢兵和亢兵,是压死北宋的三根稻草。
这话未必全部对,就算有这些巨大的负担,只要大宋不自己作死,不借助女真人一起自己北方的屏障辽国给灭了的话,还真难说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亢兵,其实主要还是厢兵,以大宋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又是冷兵器作战的时候,周边还有这么多的军事强国,八十万禁军真的不多。可是,那些只添麻烦不做贡献的厢兵,真的是大宋的一颗毒瘤。
早在赵佶还在位的时候,杨司锋在梁山和扬州等地,已经改造了一批厢兵了,他们通过自己的自力更生,如今也过上了新的生活。可这个数量还是不够,总共也不到十万人。
可是,还没有等到杨司锋将之推广到全国,北宋就完了,然后这个动作就停止了。还好赵桓够彪悍,对于以前的账,他坚决不认了。所以,这些厢兵现在都是自己找饭吃。虽然不少地方的厢军因为不满,也闹过一些事。可很快在当地官府的压制下平息下来。
再有扬州和梁山的示范效应,无处可去的厢兵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寻求自力更生的路子了。
厢军自己名下也有耕地,没有耕地的,他们也学着梁山的厢兵一样,去当建筑兵或者运输队,日子还比以前过得舒坦了。大厢庞大的厢兵,在赵桓的强硬之下,已经在逐渐的解决了。
至于亢员和亢官,它们只是影响大而己,若说他们的人数,还真的不多。
只不过为了鼓励士人们去读书考科举,朝廷虽然用不上那么多的官员,可每任科举还都录取了不少进士同进士什么的。
所以,在汴京的时候,虽然部分官员们确实是很忙,但也有至少一部分的官员或吏员们,他们真的是一年到头都只需喝茶看报点个卯就能拿足额的薪水的。甚至,他们不去点卯也没事,朝廷照样一分不缺的把他们的工钱给他们。
如今张叔夜针对的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虽然拿着薪水,他们若只是闲着倒也罢了,他们为了刷存在,还经常给别人做事的人找事来,这就让人烦恼了。
所以,有了赵桓那一句‘大宋朝廷又不欠他们一个官职’作为底气,张叔夜现在真的是不录用这些官员,也不给他们发放薪水了。反正他们这些年也捞够了钱,饿不死他们。
虽然如今的朝堂上做事的人比以前少了一半不止,但现在的效率,还真的比以前快了许多。
杨司锋一路进城的时候,不时的会碰到一些官吏们经过,看到杨司锋过来,不管彼此间的交情如何,都会过来打个招呼。毕竟,就算不说杨司锋的功劳,光凭他是皇帝的妹夫,还是相爷的学生,那些有眼色的官吏们都不会主动得罪他的。
进入政事堂后,走了几个公事房都没有看到人,还以为他们都象自己一样翘班了呢。
再跑回去问看门的差役,才听说大家伙都在开会呢,于是转身就往政事堂一旁的会议厅走去。
“今年的秋粮已经进入收割了,老夫希望你们,都放下你们的官架子,深入田间去,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辽地的汉民不是不太接受我们么,这个时候是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机会了,让他们知道,我们大宋的官员,不是来欺负他们,是来帮助他们的。少摆你们的书生架子,你们不想当这个官了,有的是人愿意顶你们的位置。”
还隔着老远,就能听到张叔夜高亢的声音。这老爷子年纪都不小了说,还这么激动。
再走近了一些,透过窗子看去,便见到了长方形的会议桌两旁,坐着一长溜聆神静听的官员们,而张叔夜则手拿着白色的粉笔,一边激昂的说着,不时的还会在身后的黑板上写写划划几下。
杨司锋不由会心一笑,心道:“老师,你不是说我这是邪端异学么,怎么我看你挺享受这种开会方式的?”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