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万家灯火庆新年(1 / 2)
钟玲算是杨司锋唯一见过的丈母娘了。
当然,金喜珊的娘亲也还在人世,只不过,在高丽的时候,杨司锋没能见到而己。就算见到了,那时候还没有祸害人家的女儿,当然做不得数。
可他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才好不容易有个丈母娘了,受了人家这么大的恩情,还没有来得及尽孝呢,她就没有了,怎能不让人唏嘘。
所以,杨司锋回到京北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让人找了个精致的青花瓷坛,将钟玲的骨灰装了进去。
听说了这母女二人的故事,杨司锋的妻子们也不由唏嘘不己。
钟思童还算幸运的了,就算她们是最后才相处的,可是她们几十年来一直相处着。可是,她们当中许多人,甚至连自己娘亲的面都没有见过。比如潘金莲这样的,她娘是谁都不知道,相比钟思童来,她们才觉得自己是最可怜的。
将钟玲的骨灰安置好,这还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要找到周侗的坟墓,将二人合葬,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就不知道岳飞知不知道他师傅的坟地,这些,自然只能留待以后再办了。
北国的冬天,真的是变化莫测。
也只有杨司锋出事的这几天,天气稍微好了一点——也就是雪没有再下了,然后,北风也没有那么烈而己。
等到杨司锋回来之后,雪下得更大了,而且,天气也变得更加冷了。
这么寒冷的天气,莫说是在这个季节了,就算是在后世,牧民们的帐篷倒塌、牛羊成群的冻死,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然而,因为宋兵帮牧民们挖了许多的洞窑的缘故,许多牧民们现在都住到窑洞里去了,而且牛羊不是卖给了西门庆那些奸商了,剩下不多的也能关到窑洞里来。这个冬天里,帐篷倒塌和牛羊冻死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但相比往年,已经少了太多了。
牧民们心里虽然不说,心里还是有数的。
看来,还是做大宋的百姓好,至少有人告诉他们如何过冬,还帮他们一起过冬,交换物质的时候,也算买卖公道。
而且,还有各式的作坊可以让他们去做工赚钱,相比那些只会向他们索取的辽国或金国的头人来说,宋朝的官府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
看来,他们被以前的辽国或金国的头人们骗得太惨了,大宋的官府们不但没有他们说得坏,甚至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好多了。
因为,就算不多的因为倒塌帐篷,只能等死的牧民们,也在这个冬天里,等来了大宋禁兵的帮助——冬天里也没有办法开挖窑洞了,泥土冻得象冰块一般,根本也挖不动。但好歹有人帮他们把帐篷重新建立起来,而且还加固了。剩存的牛羊也被他们赶拢了。日子虽然还苦,毕竟受过灾了,可是,只要拉扯一把,他们还是能熬过去的。
更让他们想象不到的是,大宋的官府还给他们送来了热乎乎的粥,虽然不是很浓,但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却是让他们感到了贴身般的温暖,试问人生这样子,还有什么好求的。
对于京北未来的发展,他趁着这段时间有空,仔细写了个草纲,还召集以吕好问为首的一众官员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些方略不趁着冬天里有空的时候商议好,真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再抱佛脚,以为佛祖就真的是没有脾气的?
“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朝廷对京北府未来的定义,本官提议,将京北建设成为大宋北方的重要通商口岸,并着力发展畜牧业和羊纺业,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当然,根据当地的资源,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些生药的采集和和种植业。这只是本官的提议,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看法了。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方向,当然了,具体如何去做,咱们一定不要越界,要让老百姓自己去摸着石头过河,咱们就不要代替他们摸石头了。”杨司锋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
吕好问倒是早就见识过了杨司锋的风范了,其它的官员听了却是耳目一新。不过他们也奇怪,不是一直都是由上官来来告诉他们怎么说的么,真的可以提自己的意见。
还是吕好问带头提出了几个问题,薛世平也提出了几个疑问,这才把大家的积极性带起来。
当然了,杨司锋只负责点火,至于这把火点起来了之后,其它人如何发挥,那就不关他的事了。其它人才是这里的地方官员,他只是暂时来这里指导工作而己。他只能给方向,真不能告诉人家如何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