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亲儿子(2 / 2)

加入书签

因为他们要控制进入殿试的名额,剔除一些“多余”的试卷。

自古文无第一,可能这个考官觉得这份卷子答的好,想要举荐进入殿试,但这份卷子,放在另一位考官眼中,可能就是狗屎了。

毕竟有大才之人,除去文学功底深厚,还必定有自己的见解,答题也会带有自己的性格。

譬如让商鞅、吴起这样的人,去答题有关于社会形态的试题,他们的见解,势必会让与之同代的很多人,觉得是胡说八道,狗屁不通。

毕竟只是主观的阅卷,不会立马得到历史长河的正名。

有见地的考官,会觉得这两人提出的“变法论”,似乎还有些道理,这位考生是有想法的。

但中庸迂腐,或者同样有性格的其他文官看来,那就是一沓废纸了。

所以这一层,有足足五个阅卷官,会根据每沓答卷,尽可能站在公正的角度,去商议是否能够进入殿试。

要是出现了分歧的话,就会采取投票的方式决胜,五是奇数,也就代表不会出现票数相同的情况。

而且本来试卷就已经经过了下面的层层筛查,就算另外两个反对者,觉得答卷完全是狗屁,也必然会有真才实学的,不然卷子也来不到这一层。

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大梁国对科举考试的看重了。

更莫说每个考官进塔前,沐浴焚香,还要向塔顶的文曲星君上香,口诵阅卷规则,类似于后世的宣誓,表示自己绝不做违背本心,以权谋私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一位大梁贤才蒙尘,不然往后寝食难安,天弃人厌。

这在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世界,真就算极重的誓言了。

结束了一场辩论,考官们最终以四比一的票数,将一沓试卷剔除殿试资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