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回火焰大帝(2 / 2)

加入书签

这白世绝见到虎兽妖遭遇到了龙族水师军团的再度纠缠,只好带领二十万大军继续展开攻城。高仙芝见到龙族十万水师前来相助,为了彻底打退敌军,便下令大开城门,全军上马,杀出碎叶城,将这白马会军团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这些年城中将士百姓深受白马会残害,得到高仙芝大元帅军令后,白莲教分舵主峰龙将军便带领白莲教数千将士协助官军一起杀出了碎叶城,在城外与白世绝的主力军团展开了殊死搏杀。

这白世绝见到敌军全部出城应战,便让马良才带领五万铁骑绕开官军的主攻方向,想尽一切办法穿插背后,杀进碎叶城,里应外合前后夹击,一举收复碎叶城。可谓是及其凶险的一招。

这马良才接到总舵主军令后,便带领自己的将士穿插而来。这高仙芝虽然派出去了岳震霖将军展开进攻,但是自己手上还有五千老弱残兵进行坚守。见到敌军另一路人马突袭而来,便带领这些老弱残兵拼死一战,就这样又厮杀了三个时辰,就当这些老弱残兵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怀志大师相助杨志烈大元帅亲帅官军驰援而来。这杨志烈见到可恶的白马会又在发起进攻,便让余飞大将军带领五万铁骑从背后发起进攻射杀,一下子彻底打乱了敌军阵型。这些白马会将士追随白世绝十余年之久,早已经厌倦了战场厮杀的生涯,见到官军援军已到,便开始丢盔卸甲四处逃窜。敌将白睿海见到敌军背后杀来,便带领身边将领匆忙迎战,结果遇到大将余飞之后,与他大战五十个回合,被余飞大将军一枪刺死,自此白马军团后军大乱,溃不成军。

马青龙见到官军援军已经杀到,只好快马加鞭赶到白世绝总舵主身边进行报信,让他向南疆撤退。白世绝见到十余年都没有拿下碎叶城,这一回援军和取经人已经赶来,看来在想夺回碎叶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便最终放弃了进攻碎叶城的作战计划,带领数万残兵败将迅速转战南疆,向正在南疆拼杀的张潮议的主力军团,劫杀而去。

这白马会的主力军团败走之后,正在攻城的马良才见到大势已去,只好向南疆撤退。结果高仙芝对他穷追不放,一路追杀而去,最终一箭射死了敌将马良才。而后带领全军将士配合杨志烈大元帅展开了全面反击。

这猛兽天王在半空中与火焰大帝拼杀的是数百回合,难解难分。结果这一会碎叶城援军是越杀越多。先是西海龙王的主力军团,紧接着大唐官军也及时赶到。更气人的是白马会二十万精锐之师不堪一击。使的自己最后剩下的人马,已经不足十万妖兽。而且怀志大师已经念出了佛神咒语,大批妖兽丧失了战斗力,失去了抵抗。自己已经处于劣势之中。

火焰大帝见到这猛兽天王已经无路可退,继续与他厮杀,便对他说道:“你还是投降吧,免得这上千年的道行毁于一旦。”听到这句话后,猛兽天王岂会甘心失败,为争这一口气,便施展一身本事,带领虎煞魔君四员大将一块杀向取经人而去。结果这一回怀志大师从容不迫,大喊一声:“迅速摆出天王擒魔阵,擒拿猛兽天王。”听到此话后,所有弟子高空飞起,将这猛兽天王、虎煞魔君、飞虎魔君、黑虎魔君、天虎魔君五大妖兽死死困进了天王擒魔阵之中。他们不甘心失败,施展一身本事大战数百回合后,被怀志大师收去。

剩下的龙古圣君、龙古煞君、龙古魔君见到猛兽天王已经被取经人降服,只好向南疆飞去,投靠龙煞天王而去,准备继续协助龙煞天王歼灭张潮议大元帅的主力军团。就这样伴随这三位上古大仙的离开,高仙芝大元帅最终取得了碎叶城保卫战的绝对性胜利。而后便将碎叶城防务交给了杨志烈大元帅,自己带领五万铁骑迅速赶往忠义山营救封常清大将军而去。

这封常清大将军亲帅三万大军在忠义山一带阻击了阿拉伯十万铁骑,他们不熟悉忠义山的作战地形,几经厮杀血战,首尾难顾迟滞了支援碎叶城的进攻,伤亡很大。为此敌军主帅莫桑克、韩贝拉二将在雷狮兽王、古狮兽王相助之下带领大军分兵两路互相驰援追杀封常清大将军。正当封常清大将军带领三万铁骑被他们围得死死的时候,高仙芝大元帅在众高徒相助之下带领援军及时赶到,这才为封常清大将军解围。

莫桑克、翰贝拉二将见到敌军援军已到,取经人众高徒在这里出现,打退了雷狮兽、古狮兽二将,便知道进攻碎叶城的猛兽天王已经战败,只好带领他的军团在雷猿大圣相助之下退守西海战区。

阿拉伯军团败退之后,高仙芝营救回了封常清大将军,在碎叶城中设下酒宴,请所有将军和取经人众师徒进行欢聚畅饮,庆祝胜利。结果这时候突然又传来张议潮将军被困合典城,被龙煞天王的主力军团死死围困,危在旦夕,请怀志大师迅速解围。

得到这个惊人的消息后,怀志大师只好决定带领众徒儿前往典合城营救张议潮大元帅。这杨志烈大元帅得知南疆继续遭受兽妖侵害,便决定带领十万大军迁往南疆收复失地,营救张议潮大元帅,将这碎叶城的防务继续交给了高仙芝、封常清、岳震霖三位上将军进行镇守。

火焰大帝在这碎叶城守备战之中,可谓是劳苦功高。为了协助取经人顺利南下,便决定继续留守碎叶城,防御西疆阿拉伯军团的继续东征,就这样在碎叶城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预知取经人在今后的南疆征战中又遭遇到了哪些波折?下文再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