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辽东风云4(2 / 2)

加入书签

“你说说看!”

“《步兵操典》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敌军投降之后,态度端正者,军事主官可以视战况临时征用为役夫。”孙贤道:“咱们就海州之战情况紧急,将这些东虏真夷全都征用了不就行了?”

“果然要出事。”王勤才不屑道:“身为先锋部队,带上这些累赘怎么打仗?算了。咱们跟辽东师都是为了大明,为令下。”

营参谋摸了摸鼻子,自嘲一笑。

开始时大家都不知道陛下让军官看地图有何深意,尤其是万国坤舆图,恐怕自己这辈子都走不了那么远吧。然而看着看着却发现,原本模糊的国家概念渐渐清晰起来,“大明”就像是大家共同的家,家里兄弟可以不斤斤计较,但绝不能让外人抢了一丁点好处。

“问下训导官,继续行军进攻海州是否合适。”王勤才拍了拍孙贤的肩膀,将跑腿的任务传达下去。

训导官的反馈是军心可用,尤其因为关门一战可谓碾压,士气正旺,完全可以朝海州进发。

就在王勤才要整军进发的时候,上校团长却带了一支轻骑卫队追了上来,硬生生拦住了铁山营继续前进,而是转入就地防御。

“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上校团长满面春风地看着王勤才。

王勤才摇了摇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职,卑职只问命令,不知问其他。”

上校团长哈哈一笑,道:“我军现在是大明新二军团了,所以军属第一团自然扩编为大明第二军团第四师。”

整个军帐内的军官不由惊喜。要知道,将士们在战场上拼杀,最为期望的便是集体荣誉,其中由师团升格成军团,一直是他们无上的梦想。

“不过,”上校团长顿了顿,“辽东战场上咱们还是客军,只是担任辅攻角色,所以除了我第四师之外,徐敬业将军与第五、六两个师都不再前往辽东,而是随陛下南下福建。”

“予职部的命令是……”王勤才问道。

“就地整编,收拢辽地汉民进行操练、择优补充部队。”上校团长道:“咱们现在是师编制了,但在兵额上还是团,总参谋部同意我们就地征兵,弥补缺额。”

“师长,”王勤才道,“那咱们怎么能够就地整编呢?不是更应该快些进兵,解救被掳的百姓么!”

这是争夺兵员之战,不能落后第一军团啊!要知道辽东的人口,都是身材高大之辈,若是加入军中,稍加训练,便是少有的精兵。

“你刚不是不问其他么?”上校团长大笑道:“看你这点心思!人家第一军都成军团多久了,哪里还需要大规模的补充兵员。咱们可以当地补充,但也不是新兵就没咱们的份。照我看,能补则补,补不上也没什么,还不如先弄个球场打打球。”

众人跟着笑了笑,上校团长扬了扬手,让随行的训导官起来宣布通报。

“我军在辽东作战,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训导官脸色铁青:“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有人觉得咱们打仗,辽东师摘果子,这种自立山头的思想是极要不得的。”

王勤才斜眼看了看营参谋。

营参谋抽动嘴角,做了个怪脸,没让别人看到。

训导官当然不是神仙,有千里眼顺风耳,但这种思想的确是越来越普遍,直接表现出看不起辽东师的姿态,甚至因此引发了几次斗殴,自然让训导部不能不格外重视。

“现在我要宣读一份大都督府总训导部的兵员安置命令。”训导官的声音渐渐融化了些许,道:“为鼓舞将士英勇奋战,特分配辽东恢复区的田地予各位英勇作战的将士。细则如下……”

根据出关入辽时间,以建兴元年为基准,士兵每人分得粮田一百亩,其后每在辽东服役增加一年,则给予粮田五十亩。各级士官增加百分之一到五的额外土地津贴。军官在士兵的基础上每级增加百分之十的粮田。也就是,如果到了少将阶级,可以分到一百七十亩的基础地,每在辽东服役一年,则增加八十五亩。

将士在服役期间,由辽东师派人耕耘土地,将士本人可以拿到土地获利分红。这个分红是估算的亩产粮分量,按照国家收购粮价折算成银两,存入将士在帝国银行的户头上。

如果将士不申请退役后亲自打理,则自动续约,每年存入土地红利。

如果申请亲自打理土地,则在当地官府确认土地界限之后,停止派发红利,由其本人自负盈亏。

“土地和分红权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训导官道:“只要大明不倒,这钱就不会跑。不过你们服役期间是免管理费用的纯利分红,退役之后要从分红中扣除收益百分之五的管理费用,所以……”

“在辽东服役个百八十年就发达了。”上校团长在这里是此项政策最大的收益人,当然高兴。

“阵殁的兄弟有么?”王勤才问道。

“有,只要是阵殁在辽东的兄弟,一律以在此服役十年计算。”训导官显然背得很熟,飞快道:“有子嗣的将由其嫡长子继承,同时会有强制的基金供其他子嗣生活到成年。没有子嗣的,训导部会照例为其过继一个孤儿,承祧香火,这都是老规矩了。”

“那么伤残呢?”

“如果愿意留在辽东,可以优先转入地方,仍旧按照服役计算。如果不愿留在辽东,则参照之前的伤残津贴和政策安排。”训导官道:“还有什么问题?要是以后想到了什么,可以跟你们各级训导官,也可以找本官,还可以直接写信给大都督府总训导部。都知道吧?”

“辽东师也这样?”孙贤忍不住问道。

“辽东师没有,”训导官淡淡道,“而且很快就没有辽东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