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619 安排(2 / 2)

加入书签

八股取士的危害,此时已经凸显出来,而这种危害,非有大能者无法解决。

徐光启也没有这个本事,他是大学问家,政治能力也不错,但让他做个开创者,改革者,就有些难度了。

但万幸,他的老板给他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让一些事情的难度降低,变得简单起来。

比如,科举的改革。

经过连续两次的举子监生冲击宫门,皇帝借机暂时罢免了科举,又因为宣传以及政治交换的缘故,这件事被压了下去。

当然,后来在群臣的要求,以及现实压力下,皇帝重新开了一道当官的口子,也就是现在的太学。

太学中人一年的学习时间完毕后,就可以为官了。

而正是太学,让徐光启看到了一些新的希望。

天下官制要大概,官员的位置要增加,这是一个趋势,在皇帝的推动下,已经不可更改,但当官人员的大量缺口,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初期,可以将吏员提拔,用他们来顶上去。

但却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可以做,那是因为以前积累了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吏员,但是当体制改革展开后,这些吏员势必无法补充消耗,不是所有的吏员都能当官的,再加上生老病死以及弹劾、捉拿等事情,目前的吏员数量维持不了多久。

前面的十来年或许能维持,但后面是绝对不行了,而光靠科举每年取的那点人,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至于扩大取士的数量,徐光启本身也不愿意,虽然进士中出过很多英才,但这些人,很多真的不是当官的料子,没有底下的吏员,他们做事都做不成,而老的吏员成了官员,新的未成长起来,又遇上毫无经验的进士官员,这种情况简直就是灾难。

到时候内阁啥也不要做了,光为他们擦屁股得了。

因此,太学模式进入了徐光启的眼中。

既然进士不是当官的料,那就自己培养,让他们学习当官用得上的东西,民生、法律、经济、农业、地理等等一些列的知识。

当一个人各种各样的知识丰富起来,那么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有解决的方法。

太学试这么教那些举人的,那么也可以教其他的举人,乃至秀才。

至于其他人的非议,说怎么不学圣人经典,嘿嘿,这是朝廷设立的学校,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当然,也不是不学,只是儒家经典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其他的也要学,就如唐朝时的开科取士一般,除了进士科,明经、明算也是要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