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他大姨家老大老二应该都高中毕业分配工作了吧,四个人拿工资哪里会为难?”宋绍康的老大是个女儿,读书很用功,但是成绩真是不能提,他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女儿搞去念高中。理所当然的,他觉得弟妹家的亲戚小孩在县中学习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他家老大老二都考上大学了,听讲是什么连读,大学要念六年和八年,还有的供呢。”宋孔氏啧啧感慨:“他大姨家几个小孩也不晓得怎么教的,念书都好,老三一路跳级明年要高考不稀奇,老四就比冬冬大一岁,听讲也想报高考呢。”
宋绍康也很惊奇,“冬冬明年实岁才十三,他家老四明年实岁是十四!这么小考得上吗?”
“他大姨讲了,年纪小考不上又不要紧,反正高中慢慢念,有初中毕业证就能报名参加预选考,提前参加高考考上就去念,考不上也不要紧,反正年纪小后年还能再考。”宋孔氏抬头看到大孙女比酒瓶底还厚的眼镜,也发愁,“素芬明年能考上吗?”
“难。还是踏踏实实去参加招工吧。”宋绍康叹气。
宋孔氏不想给儿子增添负担,东西送到就走了。但是她带来的亲戚家小孩想参加高考的消息在宋绍康家好像石子击水,引发了连锁反应。
宋素芬比以前更沉默了,趴在写字台前写题的头也埋的更低了。
往下的几个孩子都不相信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能考上大学,把这个事情和小伙伴一交流,有个脑子特别活络的小家伙说:“十三四岁就是考上大学,学校也不收的吧。我们想考初中都难得要死考不上,她考上大学大学还不收,太浪费了,怎么不把上大学的名额给我呢。”
十几岁的孩子们都处在半懂事不懂事的年纪,回家把这个事情说给家长听。一个姓李的科长就动了心思,
他女儿正好明年也要参加高考,成绩还不错,学校老师估计够努力能考个大专。但是他并不满足女儿只是去读大专,这两年都在张罗推荐保送上大学的事情,偏偏这二三年省里几个主要领导家里都有孩子高中毕业上大学,推荐保送的名额他够不着。
李科长琢磨着他女儿也姓李,如果把他女儿名字改成那个小姑娘的名字。万一小姑娘考上大学了,他在新阳邮电局有熟人,提前把录取通知书拿走,那他女儿不就能去上大学了嘛。
新阳的那个小姑娘年纪小,本来就抱着考得上就念大学,考不上继续上高中的态度,通取录知书不来也不会怎么找。就是去找,她们家里最有势力的亲戚也就是宋绍康了,宋绍康那人没什么手段根本搞不过他,找来他女儿都去上大学了,他许一点好处出来再压一压,宋绍康肯定就消停了。
李科长如意算盘打的精妙,他做人谨慎不敢惊动宋绍康,旁敲侧击打听到宋绍康家那个亲戚两口子是新阳市农业局的干部和新阳一小的老师,他就找了个借口出差到新阳,绕到农业局找一个熟人聊天,套问李大海家的几个孩子姓名和年纪,知道李大海的小儿子李振强学习成绩特别好也是明年参加高考,他更快活了,回家不只把女儿的名字改成李惜文,连上高二的儿子的名字也改成了李振强,就等着明年八月拿两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了。
李家打点行李把李振华和李振国送上火车没两天,李大海被领导喊去谈话。
原来这两年他写的几篇和农业生产有关的文章投到《大众农业》上都发表了,有一篇文章正好解决了齐省的一个农业生产难题,齐省农业厅的领导认为李大海更适合在齐省工作,就发话要调他过去。
这种工作调动谈话说是征求本人意见其实就是走个过场,本人没有说不的权力。
李大海少年时代就在齐省生活,去齐省的省农业厅工作又是升官,他有什么不愿意的?不过小儿子今年高三,小女儿还想提前参加高考,齐市那边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就转学他怕影响孩子学习,他就跟领导提了要求,希望孩子的转学手续下学期再办。
只是晚一学期办转学手续,又不是别的什么事情,领导当然不会为难他。
李大海把欠单位的几百块钱还清,先去了齐市上班。曹月英这边还清单位的债,晚了几天才去齐市的新单位报到。
李惜文和李振强在家里的生活和以前没有区别,按部就班上学放学,回家兄妹加上曹伟一起分担家务,李惜文学习轻松点儿就多做一点儿,除了收拾菜园他们仨还抽空把家具什么的打包好,准备寒假搬家。
李大海在齐省农业厅工作一样很忙,出差调研总是几天才回家一趟,但是曹月英是临时调到省政府附近的花园街中学去的,她报到的时候各科老师的课都已经安排好了,她又是从外省地级市的小学调来的,学校安排她去校图书馆当管理员。
这个工作相当清闲。曹月英就把大部分业余时间拿来看房子,她跑了个把月,在花园街附近找到一处合适的三层洋房风格新式里弄房子,南边门有小花园,北进门是厨房和卫生间,一楼有餐厅客厅还有一个大房间,二楼和三楼各有两个房间和一个卫生间一个亭子间。虽然小花园没有新阳的院子五分之一大,但是在齐市这种繁华的省城有这么大的地方已经很难得了。最讨曹月英喜欢的还是地下室,这家的地下室的出入口十分很隐蔽,非常适合囤东西。
原来的房主说是工作调动搬到平京去了,急着出脱房子,要求买家一次性付全款三千块。这个年头一次性拿得出这么多钱的人不是自己有大房子就是有公家房子住,所以房主卖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卖出去也是着急了。曹月英诚心想买还三百块钱,最后花两千七百块把房子买下来,她自己每天下班过来打扫卫生,擦拭地板,把半死不活的花丛拨掉整菜园,准备孩子们放寒假了搬家。
李大海家的房子楼上出租楼下自住的格局特别好,有菜园还能养鸡。曹安邦早就眼馋了,姐姐姐夫说要卖他就说要接手,曹月英就按成本价转给了他。
寒假李振华和李振国又没有回来。本来寒假的时间就不长,一来一回路费都够两个月的生活费了,路上花的时候还不短,回家也待不了几天。也不只是他们,大部分离家远的大学生寒假都选择不回去。
但是曹月英还是给四个孩子都收拾好了卧室。兄妹四个人每人一间房,家具都是一样的,连被褥和棉被都用的是新的,李振华和李振国随时回来随时就能住。
“我还以为我们家要在向阳公社住一辈子呢,没想到我们还能到齐市来住小洋楼。”李振强躺在妹妹的床上来回打滚,他和妹妹的卧具花纹同款只是颜色不同,可是他就是觉得妹妹的床更软更舒服。
李惜文趴在窗台上看变成菜园的小花园,不是很想说话,因为她提前参加高考的事情黄了。
齐省在放寒假前颁布了新文件,不允许本省的几所大学自主招生,还把全国高考联考报名的资格严格限定为高中毕业生。这个文件要是早一个月颁布,她的户口不迁过来,在新阳那边还是有可能用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的。可是她的户口都已经迁过来了,想要再迁回去太劳民伤财。
虽然吴省总是比齐省慢半拍,但是谁也说不好吴省会不会在高考前也施行这样的新规定,万一她把户口迁回去又不能报名,仍然要耽误一年时间那就更不划算了。
这个世界没有西元纪年的说法,各国都有自己的纪年方式,换算起来很麻烦。国外的消息来源就是官方公开登在报纸上的那些,大部分国家的名称和她上辈子记忆里的国家名字都不一样,李惜文都找不到时间参照物。
华国使用华历纪元从第一个解放区建立开始,现在是华历十一年,建国五年。今年到底等于她上辈子的60年还是54年李惜文是真的拿不准。
再说国家领导人都不一样了,就算历史进程类似,未来也不一定会发展的那么极端。
所以李惜文纠结了好几天,还是决定放弃折腾,明年先安安份份的考高中,在高中读一学期再和学校交涉提前高考。
做决定容易。晚一年上大学,很有可能运动来了她大学拿不到毕业证。所以李惜文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
“不要难过了。我等你明年一起考呀。”李振强用手肘拐妹妹,“其实我今年也不一定能考得上。齐省参加高考的人太多了,我也不是很有把握。”
“胡说八道,”李惜文翻给小哥一个白眼,她费了多大力气才哄骗小哥跳级啊,哪能让小哥陪她一起大学不能毕业。
要是真有运动,在部队或者在军工研究所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她就开始忽悠:“几大军校今年统一招生,应届高中毕业生都能报考,你就不想去试试?头一年敢试试的人不会太多,你去考机会很大的!”
“真的?你觉得?我?考得上?”李振强的眼睛眨巴眨巴眨巴,完全不会掩饰他的想法,就差拿毛笔在额头上写:我想考军校!
“学习成绩好的人不一定有你的体质好。体质比你好的人学习成绩还比你好的,估计也没有几个呀。我觉得你希望很大的。你挑那种对学习要求更高的学校报,对了,飞行员就算了。你都快一米八了,飞行员个子太高的不要。”
李惜文才说飞行员个子太高的不要,李振强就蔫吧了。她笑嘻嘻拍小哥的肩膀鼓励他,“现在的战斗机装不下大个子飞行员不要紧,你可以去学设计飞机或者制造飞机呀,将来自己造的飞机自己试飞,你不是就能开飞机了嘛。”
李振强想想也是,满意的点头,“那我就去学设计飞机。”他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坐到妹妹的写字台前,给大哥写信,叫大哥去给他打听哪所军校招收学生设计飞机。
小哥还是好忽悠的。李惜文心里好受多了,她靠着玻璃窗琢磨要怎么把大哥和二哥也忽悠进部队,就看见雪花一片一片从灰沉沉的天空中落下来,她惊喜的喊:“落雪了。”
女孩儿娇娇嫩嫩的惊喜欢呼从头顶传来,肩并肩的邢兰州和宁东不约而同仰头,看见二楼玻璃窗后那张眉目如画的笑脸。
宁东惊艳的吸气,说:“这小丫头不得了,再长大点更不得了。”
邢兰州抬抬眉,想起来一两年前他和这个小姑娘曾经在火车上见过,问:“你家隔壁的资本家把房子卖了?”
“卖了。现在的邻居姓李,是农业厅的干部,听讲是从吴省调过来的。”宁东回头又看那扇窗户,看见一个虎头虎脑的大男孩贴着玻璃往下看,呵呵笑了一声。
邢兰州也回头看,认出小姑娘身边的男孩是她小哥,拿手肘拐宁东,“你这么笑是什么意思?那是人家亲哥。”
“你认识?”宁东惊奇的不行,“我说,连这么小的小姑娘你都掂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