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 / 2)
此时,所有朝臣心里所想都是楚少渊要御驾亲征,彻底忘了沈如心的事。
待几位重臣都讲过话,阁老们才一一出列。因顺嫔姐妹的事,邢阁老现在早朝一般不说话,平时都是在文渊阁草拟,比以前还要沉默。
今日这般,就连他都坐不住了:“还请陛下三思。”
楚少渊看了一圈,见朝臣倒是关心他的安康比较多,不知为何还有些欣慰。
他冲谢首辅摆摆手,示意他无需多言,自己则道:“此事朕已思量许久,也同母后几番商议,最后忆起因先祖厉平帝时内乱,导致溧水城破,朕便于心难安。”
说起早年的事,朝臣们便不能多言了。
楚少渊又道:“朕沉思良久,如今所思所想,唯有亲赴战场守护家国,方能告慰溧水数万英灵,方能弥补先祖之过失。”
楚少渊话音落下,在场朝臣皆跪地而拜:“陛下英明。”
“平身,诸位爱卿,待朕此去溧水,还望你们尽忠职守,守护大梁平安。”
朝臣再拜:“是,臣等谨遵圣旨。”
作者有话要说:陛下:轮口才,都不如朕
第158章
楚少渊决定的事,除了太后和贵妃娘娘, 谁都劝不动。
朝臣们听闻太后都点了头, 自知无法劝解陛下, 这一日的早朝便在沉闷中结束了。
待回到乾元宫,楚少渊叫来娄渡洲吩咐几句,便去了慈宁宫。
太后知道他近来很忙, 以为都不会过来, 没想到刚下了朝就瞧见他, 不由有些惊奇:“皇儿怎么来了?可是有事?”
楚少渊点点头, 坐下连喝两杯热茶,才开口:“早先朕已经同母后说过,想年后便御驾亲征, 母后也同意了。”
太后道:“我知你一定会平安归来, 所以并不会阻拦你。”
“母后最是了解朕, 也一向都很支持朕,但朕也不能就这样离京,一点安排都不留下, 今日朕就跟母后托底, 还望母后不要见怪。”
楚少渊这么说着,都不太敢去看太后的眼睛。
太后叹了口气:“你说吧, 我还能怪你不成?”
这些话这些事楚少渊早就安排好, 于是便道:“朕膝下无儿无女,若真出事,国中一定会乱, 是以朕便提前写好遗诏,还望母后留置。”
遗诏这东西听起来分外不吉利,太后盯着楚少渊看,楚少渊却也不知要如何去安慰母后。
“你这孩子,从小就主意正。”太后又叹了口气。
楚少渊知道太后这是同意了,心中分外愧疚,忙道:“母后放心,这不过是以防万一的手段罢了,对罗孚一战早有准备,朕也不用亲赴战场,母后毋须担忧。”
太后没说话,继续看着他。
楚少渊正色道:“谨郡王的三子上月刚得了个儿子,听闻很是健壮,如今过了满月,也算养住了。若真有那么一天,便立他为继帝,记名于贵妃名下。介时封贵妃为太后,母后为太皇太后,共同临朝辅政,待他大婚之后,再还政给他。”
太后心中一惊,确实没想到他竟安排如此周全。
“皇儿,你就非要走这一趟?”
边关有沈家军,有大梁十数万精兵良将,有高大结实的平沙关,还有团结一心的溧水百姓,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楚少渊亲赴战场。
作为他的母亲,她实在不愿意他以身涉险,去边关经这一遭苦寒。
作为大梁的太后,她也不想让他这个皇帝离京,空留国事。
楚少渊知道她如何想,上次他的态度不那么坚决,太后便也没有反驳,今次他连遗诏都拿出来,太后这才问了一句。
他看太后如此担忧,不由道:“母后,朕是皇帝,虽要以大局为重,要把自身安危视为朝廷大事,可朕也不能做个缩头乌龟,任由将士们边关浴血,而朕自己高坐朝堂,安安稳稳。”
“沈家死了那么多将军,边关又战死那么多士兵,若朕这一次还不走一趟,恐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再一个,有朕在,将士们的精气神就能更足一些,说不定会提前结束战争。”
能早一天结束,就早一天太平。
楚少渊如今所愿,不过天下太平,不过阖家团圆。
他没跟太后说净尘法师的推算,只简单这么几句,太后就动摇了。
“前朝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言,前朝定都于此,不过为了抵御克林部。时至今日,克林部已成了大梁安永省,而永远不知满足的边关异族,还在荒漠上虎视眈眈。”
太后熟读史书,对这些最是明白不过,说到这里,便也松了口。
“你既要去,就去吧,母后等你凯旋而归。”
楚少渊灿然而笑,他起身抱住太后的肩膀,难得同她亲昵一回:“多谢母后。”
太后翻开他带来的遗诏,仔细看了一遍,问他:“轻窈可知道?”
楚少渊顿了顿,摇了摇头:“这份遗诏一共书三份,母后这里一份,谢首辅一份,剩下一份在太庙,由端敬郡王看管。”
端敬郡王掌管宗人府,早年先帝故去时便是他出面取出先帝遗诏,如今楚少渊的遗诏又交到他的手中。
太后道:“真的不叫她知道?”
楚少渊淡淡笑笑:“朕会好好回来的,这不过以防万一,就不叫她跟着着急上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