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盛宴前的盛宴(2 / 2)

加入书签

如此拉拢群臣,只为两样:要不,替他说话。至少,不要说他的坏话。

而被他找的人,也无非两种态度:要么,与他站在一起,要么也懒得趟这趟浑水,干脆什么折子都不,什么都不说。

大多人还是在观望,观望圣的态度,观望其他武的态度:若仇鸾难逃此劫,不管之前交情如何,都要出来指证。

反之,若他能躲过此劫,该维护的还是要维护的。

不过,这位仇将军的人缘确实不怎地:他能找的人,也的确少了些。

殿的朱厚熜依旧沉默不语。

仇鸾觉得诚意还不够,他干脆继续道:“我仇家世受皇恩,微臣何德何能?竟被圣封赏,或许不少同僚心存误解,既是如此,微臣情愿辞去一切差事,回乡养老”。

末了,他竟哭诉道:“只是如此一来,微臣再也不能侍候皇左右,还望圣千万保重龙体啊”。

言毕,仇鸾竟真的泪流满面。

此言用心之恶,再明白不过,他意在告诉众人:对我仇鸾的赏赐,都是皇帝钦定,如今要将我法办,岂不是说皇帝识人不明?

堂堂天子,自己亲自赏赐的功臣,却被百官弹劾为罪臣,这还得了?

颜面何在?天威何在?

不过,他终究还是想错了:朝武百官,岂会不懂这个道理?

声情并茂的哭诉,也怕要是白演了。

弹劾他的人,无论御史,还是其他武,对仇鸾之前的赏赐只字不提,单说最近的贪墨之事。

此举再明白不过:在皇帝赏赐之后的罪证,即便做实了,也与圣无关,反倒是仇鸾愧对皇恩,不思报效朝廷了。

“王御史,你既说仇鸾有罪,可有罪证啊?”。

如同空砸来一道重锤,朱厚熜随意一句话,足以令所有人竖起全身汗毛:去倾听。

去领会。

不过,从这句不难判断:皇帝还是倾向于查办仇鸾的。

至少,他没有拒绝。

这时,另外一名御史接过王御史的话,继续道:“启禀万岁,仇鸾贪墨银两一事,可向户部核实:户部向仇鸾军营拨放多少银两?而将士们又得到多少银两?连同其它的开销,间若是有差额,那便是他饱私囊”。

末了,他补充道:“至于私自任命官吏,可向吏部核实:所任之人,是否经过朝廷准许?是否有任职资格?是否按朝廷规制来提拔、赏罚?”。

此话看似有理,实则有些“有罪推定”的味道。

这位御史的话再明白不过:先假设仇鸾有罪,而后去各衙门核实,有结论后,便可定他的罪。

换句话说,这位御史眼下并无确凿的证据。

在场的武,都是五品以的人物,这个道理,他们岂会不懂?

事已至此,情势变得渐渐清晰起来:若是皇帝准许御史所请,派人去户部、礼部、兵部等逐一核查,那便是仇鸾在劫难逃了。

只等皇帝一言,怕是会有更多的人要站出来了。

这一刻,殿静的出,大家生怕错过皇帝说的每一句话。

“既是如此,谁愿担当此任,去户部、吏部等调查此事?”。

朱厚熜说的很清楚:“谁,还有什么要说的?”。

仅此一言,寥寥数十字,情势更加明朗起来。

仇鸾,完了。

这时,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前禀道:“万岁,据微臣所查,仇鸾,阴谋不轨、意图谋反,请万岁明察”。

阴谋不轨、意图谋反?

这八个字,朱厚熜方才之言,更令人汗颜。

陆炳跟随皇帝多年,况且,他以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说出此话,绝非偶然。

如果说,之前还有人观望的话,此刻,已丝毫不需犹豫了。

这时,徐阶也站了出来:“臣有本要奏,参仇鸾贪墨之事”。

“臣也有本要奏,参仇鸾……”。

“臣有本,弹劾仇鸾……”。

“臣附议……”。

几乎所有人,意见出的一致。

令人意外的是,严士蕃也站了出来,加入到指证仇鸾的行列。

看样子,他早已将仇鸾向自己贿送财物的事,处理的差不多了。

今日,只对付仇鸾,况且仅凭此事,无法撼动严氏根基,也只能再等等了。

“圣,仇家世受皇恩,绝不会谋反啊,请圣明鉴”。

仇鸾见大事不妙,却依旧打起‘苦情牌’来:“臣一家还等着在盛宴之日,为万岁敬杯新春酒呢”。

出身将家,仇鸾连老祖宗都搬出来了。

可惜,他又想错了。

“几日后的盛宴,你不用来了”。

听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阴谋不轨、意图谋反’八个字后,朱厚熜丝毫不再犹豫:“既是如此,无须再派人核查。朕准你所愿,革职、除去一切差事。

从一刻起,仇鸾终于可以‘赋闲’在家了。

对众臣而言,再也不用观望此事了。

至少,接下来的盛宴,没有这层顾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