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2 / 2)

加入书签

另一边的大锅里开了两个滚,大虾红透煮熟了,不用小秋动手,吴戈秦戎一个端着大盆,一个抄着大笊篱,哗哗哗几下子,就把煮熟的虾捞了出来,端在外边之后,宋秀程已经将一个芦苇帘子用竹竿架好,大虾端出来,又用笊篱均匀地撒到帘子上,均匀铺开……接下来,成就虾弯儿美味的任务就交给时间了。秋天气候干燥凉爽,不下雨的情况下,只需四五天功夫,鲜虾就会脱水成为虾干。再将这些虾干装进口袋里,两个人扯着口袋来回撞击,干脆的虾皮就会逐渐破碎脱落,撞一段时间,再过筛后,剩下的就是干净的虾弯儿了。

大部分虾都晾到帘子上,小秋将剩下的一盘子白灼虾端上桌,蜂窝煤炉子上的铁锅杂鱼也好了,宋秀程招呼一声,秦戎快手快脚地拿了一只锅架放在桌子中央,宋秀程就将整个铁锅上了桌。

小秋已经从屋里拿出一只酒壶来,这种酒壶是套装,外边一只瓷缸子,缸子里倒上半下热水,然后将盛了酒的酒壶放进去,几分钟之后,酒就温好了。

想想后世人们牛饮冰镇啤酒、冰镇葡萄酒,甚至还要往酒中放冰块、兑冰水……小秋就一阵阵牙疼。

学了几年中医的她,虽然医术还谈不上多精湛,但基本的医药养生理论却学了不少,也知道,人体脾胃喜暖恶寒,所以,中医提倡吃加热的食物,而少食生冷,以免伤了脾胃之阳气,导致脾胃虚寒。脾胃乃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胃弱了,身体自然就虚弱下来,正气虚则外邪才有机会侵染人体,引发疾病。

《红楼梦》中宝钗有一句话:……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上一世小秋看到这句还觉得矫情,可如今学了中医之后,才觉得这句话颇有道理,甚合养生之术。

此时,她笑眯眯地倒了一盅酒双手递到郑秋实手中:“师傅,难得有这么好的菜,您也喝一杯。”

郑秋实欣慰地看着小徒弟,接过酒来正要饮,却听得门口啪啪啪有人敲门,随后是秦大妈特有的大嗓门在门口响起:“小秋啊,有你家的挂号信,是从s省中医转过来的,白天送过来你们家没人,我就代收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信?还是从s省中医转过来的……

小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郑秋实,见对方没有什么表示,她只好走出去,给秦大妈开门,顺手盛了大半碗虾递给秦大妈:“人家送给我爷爷的,您拿一点回去尝尝鲜。”

秦大妈客气几句,端着虾走了。

小秋这才捏着那封信转了回来。

因为辗转过几地,信封磨损的比较严重,牛皮纸的信封边缘已经有些发毛,表面上也有些许污渍,看起来像是经历了长途旅行的人,风尘满面的。

小秋的目光直接越过上边的收信地址,落在下边的寄信地址上:苏北某农场几个字稍稍有点儿模糊,却仍旧能够准确辨认。

她的心头一突,目光一转,果然在收信人:郑秋实三个字后边看见了一个后缀:(父亲)亲启。

郑秋实并非天生的孤家寡人,运动前,他原本有妻子和一对子女,只不过,妻子体弱,惊吓之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那一双子女却是狼心狗肺,郑秋实被批判之后,果断地跟亲生父亲断绝了关系,划清了界限,还主动揭发举报郑秋实的‘反革名学术研究’,致使郑秋实差点儿被判刑劳改,亏得当时省里有人拉了郑秋实一把,这才使得他免于牢狱之灾,改为流放发配到了占县泰平公社。

郑秋实被下放后,一双儿女却没能青云平步,处处受排挤、受倾轧,不得已,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郑孝敬自请去了南部钢厂工作,正在上大学的女儿郑孝雅则自请去了苏北某农场。这一去就是十几年,直到郑秋实平反,恢复工作,那一对子女仍旧没有音信。儿女们之前那番作为着实伤了郑秋实的心,所以,平反后,他也没有主动联络,一直到接到这封信。

若小秋没猜错,这封信应该是郑秋实的女儿郑孝雅寄来的。

她拿着信封踯躅了片刻,到底还是决定交给郑秋实。信是写给他的,不管是仇人还是儿女,都还得郑秋实自己来做决定。

情况与想象的不太一样,郑秋实似乎对接到这封信没有太意外,他只是刚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愣了一瞬,随即就把信顺手放在桌上,然后举起手中的酒盅,笑着招呼大家:“好了好了,这回该没人再来打扰我们吃饭了,来,先喝一杯!”

话音未落,郑秋实自己先将杯中酒一仰而尽。

接下来,大家吃虾、吃鱼、吃小秋之前炒的青菜,鸡蛋干和肉干冷盘,谈论各自的见闻趣事,小秋瞅着个人脸色,也说了说自己拿苍蝇做实验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