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2)

加入书签

所有召集之人,安排文渊阁编制,每日在文渊阁工作,由光禄寺提供食宿及俸禄。”

朱棣听完,拍手叫好,“看来这几日先生在山上,已经将所有事都思虑妥当,才会跟朕开出这样一个单子!好!好!”

姚广孝笑道,“跟皇上要了这么多人和钱财,若是办不好皇上的事,那老身就该死了。”

“以先生如此殚精竭虑之态度,怎么会做不好?若先生都做不好,那这天下便没有人能做好了。”朱棣满脸骄傲的说道。

我看着两人一拍即合,站在一边来来回回的看着单子。姚广孝笑道,“莲贵妃皱着眉头,是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吗?”

我笑道,“需要翰林学士和饱学之士,我都是能理解的,只是这书法过人,是为了什么?”

姚广孝和朱棣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朱棣将我拉到身边,道,“小女子就是小女子,永远不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皇上不要再和娘娘卖关子了,让老身来和娘娘解释一番吧,这些学富之人,自不必说,编纂、整理、标注、校对都靠他们,可是皇上心中的这部永乐大典必定是一部囊括古今奇学的鸿篇巨著,一定会引经据典,势必需要从很多古典中抄录摘录各种著作,此时一定需要有人能够做这个抄录的工作,如果叫那些翰林学士去抄录,岂不是大材小用?学士难求,书法好的人却多得是啊!”

听了姚广孝的解释,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真是糊涂。”

姚广孝连连摆手,“一叶障目罢了,娘娘面向清丽,骨骼精奇,体态窈窕,一看便是聪慧之人。当年靖难之初,皇上去向宁王求援,听说便是娘娘与世子一起护城,想出了用井水浇筑城墙以至城墙结冰,另得建文军队束手无策。现在更是协理六宫,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怎么会是糊涂之人?”

朱棣听着姚广孝对我的恭维,十分受用,好像比人家夸他是个贤帝还要自豪,不住地拿眼睛瞅着我,笑意快要溢出眼睛。我红着脸笑道,“先生此番夸赞,我要永生记着,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如此有用。”

一句话说得两人都笑了起来。我也跟着笑起来。从来没有见过朱棣与哪个大臣聊得如此投机,如此开心过,我跟在旁边也乐起来。这一老一少又聊了大半天,从朝中政事到天文地理,后又是古今历史最后乃至占卜星象。我在一旁听着,也不由得佩服眼前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老头儿如此博学,若说谁能与他比肩,那就只有已经长埋地下的一挂谋定万代江山的刘伯温了。

就在永乐大典在刘伯温的带领之下,有条不紊的进入正轨之时,北平却传来一个坏消息。蒙部游骑兵攻破了北平守卫沈永的防守,闯进北平城内,大肆抢掠了一番,眼见着朝廷援军快到了,又立即退出了北平。

朱棣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暴怒不已。我能理解他这种愤怒。他虽然生在南方长在金陵,但是二十一岁便去了北平就藩,他在北平呆的时间比他在任何地方呆的时间都长。他的生活习惯都已经北方化了,对北平有着很特殊的感情,而且那片土地,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他在守卫,北平的子民,对他来说,是最初的拥护者。如今被蒙古铁骑侵犯,是他断断不能容忍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我才离开北平进京登基不过大半年,北平就遭遇此等屈辱!这个沈永,自己守卫不力,还不知道求助,迟迟不肯上报,才会致使北平有如此之大的损失。你知道吗?此次北平被劫走的银钱成千上万,蒙古人更是掳走了许多妇女,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朱棣将折子重重的扔到桌上,对着我怒道。

我端了一杯普洱,递到他唇边,“快别生气,喝杯茶润润嗓子。”

朱棣推开了我的茶,依旧怒火难平,“我已经下令将沈永斩首示众。重新派了人去接任。最气人的还不是沈永,今日早朝,说起这件事,我问那些养尊处优在这里享福的大臣们有没有什么法子可想,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既不能保家卫国,白养着这些人有何用!”

我拍了拍他的背,劝道,“快别说这种话,各司其职,若是没有这些人,整个朝廷便要动荡起来,整个大明更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朝中之臣大是文臣,只懂治理,不懂攻守,你问他们也是白搭,不是对牛弹琴吗?”

朱棣稍稍平息了怒气,伸手搭在我的手背上,“话虽这么说,但是难道就任由蒙部如此骑在大明头上撒野吗?”

“自然不能。你想想,文臣们给不出建议,武将们为何不给建议呢?”

朱棣愣了一下,“为何?”

“那日姚广孝说完一叶障目,竟不知请来善书之人是为了摘抄抄录,你此时也是一叶障目了。你自己想想,这二十多年来,北平是谁在镇守?是你啊!你如今到金陵当了皇帝,谁能顶你的职重新把北平护起来?谁也不能。是以你问大臣们有没有办法,没人敢说话,总不能劝谏你不要做皇帝了,继续去北平做藩王吧?”

朱棣听完我的话,沉默不语。

第277章.33.备孕

“这么说,倒是我的缘故,导致了如今这个局面?”良久,朱棣终于不情愿的承认道。

“可不是?”我笑着说道。

“可是我现在能怎么办呢?就算是御驾亲征,也无济于事,蒙部现在有了新的首领,没有当年帖木儿家族的英气与霸气了,他们也不是再图霸业,从此次的侵犯就可以看出,不过是图些小利,抢了就跑,一时间也不可能清缴了,如若没有好的防守,只能是大明的一个大患,如同一个伤口,不治理任由它溃烂,总有一天会影响全局。”朱棣皱着眉头,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顿了一会,良久才道,“皇上,当日你靖难,总是打不过济南,因此居然鏖战四年,才能进入金陵,请问,你最终打下了济南没有?”

朱棣愣了愣,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你的意思是……”

“济南你并没有明枪明刀的夺下,只是绕过了它,直接取下金陵皇宫,济南不攻自破。有时候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并不是真的没有办法,是我们的思维太过定式了,化简为繁,想的太多太多,反而把那最简单的方法给忽略了。”我重新端起茶水,“再不喝就凉了。”

朱棣这回终于听话的抿了一口,“唯有迁都北平,才能守疆卫土和治理国家两不误。”

我笑道,“孺子可教。”

朱棣思索了一会,刚刚才有些笑容的脸却又沉闷起来,我轻声问道,“怎么啦?”朱棣答道,“迁都大事,岂有那么容易!咱们俩在这两片嘴皮一翻,便是迁都了,可是仔细一想,哪里那么简单呢?北平连带着四周的几座城池附近都不是产粮区,一旦迁都,除了咱们皇宫中的人,朝臣的家眷,再加上慕都而来的人口,要消耗的粮食便是一大笔。再说咱们迁去北平,为的就是控制边界,势必就要养着大批的士兵,那么多人口,靠什么吃食?”

“漕运呢?”我听了朱棣的分析之后,也担忧起来。

朱棣又摇了摇头,叹口气道,“河道不通,运河栓塞,河流改道,这些先帝留下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漕运根本不可能实现。先帝他老人家打仗的时候,需要从南方向辽东、北平一带调集军粮,但河运不通,无奈之下,只好取道海路,经渤海运输,绕远路不说,还因为风浪太大,很不安全,军粮能送到一半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就是北元灭亡的导火线也是因为治理河道。治理水运,劳民伤财,如果耗费太多,动摇了国家根本,就会如同隋炀帝不自量力修建京杭大运河一般,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军屯。咱们的兵将们,除了精锐之师,其他的在战乱时自然要上战场效力,但是在太平盛世他们也去种粮食,这样既有了储备兵力又有了储备粮食。”我想了想说道。

朱棣点点头,“也只有此法了。不管怎么说,迁都依旧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容我仔细想想,再和大臣们商量商量,才能图谋具体的做法。”

我笑道,“这是当然的,哪里有今天说要迁都,明天就搬过去了的道理?就是普通老百姓搬个家,还要挑个良辰吉日不是?眼下你的任务,还是赶紧找个合适的人选去驻守北平。”

朱棣站起身来,揉揉眼睛,“坐了半日,乏得很,去你那里坐坐吧。”

我连忙扶住他,“好呀,我临走的时候小厨房炖上了稀嫩的小仔鸡干笋汤,还让人准备了你最爱的马奶酒和馕饼。”

朱棣垂涎欲滴,“还是你最懂我,好久没有吃到馕饼了,你这么一说,居然有些馋了。”

我哈哈笑道,“一国之君,不念山珍海味,倒是念着北方苦寒之地的一杯马奶酒和几片馕饼,传出去,只怕人家要笑话咱们大明穷困潦倒了。”

朱棣对着我的腮帮子就是一捏,“说你胖你就喘了,你真当我只是馋嘴吗?我从宣城找了个杏林圣手,让他来替你瞧瞧。”

我脸上有些发红,“我受你独宠,总是没有身孕,只怕宫内宫外的人不知说了多少闲话吧?今后你往别的宫里多去去罢。”

朱棣在我臀上一拍,“不听话,又开始乱说了,谁也不敢说你半个不字。是我自己心里着急,皇室需要的是子嗣,我需要的却是你我的骨血。”

我沉默不语,任凭朱棣牵着一起回到莲漪宫。看来朱棣是有备而来,一到宫内,果然已见一个满头白发,胡须一大把的老人候着,一定便是朱棣口中的杏林圣手了。我们一进门,宝儿已经引着他一同前来跪安,朱棣笑着让他平身,很和善的道,“侯先生,您还记得朕吗?”

那被朱棣称为侯先生的老头儿抬起头来,淡然道,“当年皇上在我手中咕咕乱叫,如今如此有为,碽妃娘娘若是还在,不知道该怎么样的高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