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 / 2)

加入书签

可若是他当真挖出了盐矿,又会是如何?想要让他把这块利益拱手让给周家,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先挖出来再说。”张彦瑾直接道。

“现在你已经在陛下面前做出了保证,就算是不挖出来也不可能了。”李郢点了点头道。

第99章

在这种男权至上, 女人备受压迫的时代, 历史上的李容娘却能一步一步打破桎梏, 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达到封建社会的巅峰, 这着实不能让人不佩服。

不过可悲的是, 这个时代像李容娘这种女人实在是太少,甚至被压迫,被欺压还不自知, 从刘月儿、刘桃花她们身上就可以看出来,甚至可以说, 在李容娘之后,再无女人能做到她做到的地步。

饶是后面有些皇太后当政, 也只能做到垂帘听政而已, 再无人能像李容娘一般黄袍加身,荣登大宝。

或许,他可以让李容娘来负责茶厂?让她来管理女工人?想到历史上李容娘精明强干的作风,并遗留了现在皇帝执政时的政策,被人赞为武德之治, 张彦瑾就忍不住心动。

毕竟他以后需要女工人的地方还多着, 等到牡丹园修建好之后, 花卉兴起,会繁衍出很多的周边小厂,这些都需要由细心的女人来做工。

这个想法刚刚冒头就被张彦瑾给否定了,一来是李容娘还在赵国公褚持恭家中, 二来就算是他能把李容娘带过来,对李容娘名分影响太大了。

在问了张伍二茶厂的情况,听张伍二说从他那天颁布了新的规定之后,茶厂之中再没有人敢随意欺辱刘月儿和刘桃花她们,甚至这一段时间还有人眼红刘桃花和刘月儿她们能赚钱,也想要来茶厂上工。

由于平顶山这里早就一切准备就绪,张彦瑾此次回来又加派人手,安排了大量的人在这里挖,不出三天功夫盐矿就挖了出来。

从上面开凿一部分装在盒子里后,张彦瑾立马写了奏书,让驿站使者快马加鞭给皇上送去。

张彦瑾真的在平顶山挖出盐矿的消息也不胫而走,犹如乍凉的秋风一般,吹遍了各地。

饶是秋至,天气却依旧炎热,可这却丝毫阻挡不住中州老百姓欢呼雀跃的心情。原本在中州经历大洪水之后,他们是心如死灰,却想不到张彦瑾的到来,帮他们发掘出了信阳毛尖,现在又是平顶山盐矿。

在古代盐可谓是朝廷的经济命脉,就连三岁小孩也都知道盐的珍贵性。现在张彦瑾非但挖出了盐矿,还是绵延上百公顷的盐床,这怎么能不振奋人心?!

前一段时间流传在中州有关张彦瑾不好的流言全部不攻自破,甚至达到了,若是在中州还有谁再提起那些对张彦瑾不利的流言,是绝对要遭人唾弃的。

盐矿这么大的事自然是要上报给朝廷,由朝廷来决定该如何处理。

张彦瑾挖出盐矿这件事彻底打击了周勤、高士杰、陈国公、韩国公这些人的气焰,让他们理屈词穷。

朝堂之上,陈德让、李廉、张仲谦、褚持恭几人更是据理力争,说是中州仍然在重建当中,盐矿正好可以利用起来发展中州经济,省去国库开支,等到彻底重建好之后,再由朝廷接收也不迟。

经过双方的一番争论之后,皇上决定按照陈德让他们所说,暂时由张彦瑾挖掘开发盐矿,发展中州经济。

张彦瑾真的在平顶山挖出盐矿这件事也惊住了黄修均和宇文上恺这两个自诩十分懂地理的人,两人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张彦瑾故意放出来的消息,根本不相信平顶山能挖出盐矿来,直到两人亲眼所见,这才相信了张彦瑾确实在平顶山挖出了盐矿。

黄修均和宇文上恺本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此时张彦瑾挖出盐矿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他们两人原本的论证,这让他们立马对他们原本的理论判断产生了怀疑,每日忙完之后,便会来到平顶山搞研究。

张彦瑾实在是被黄修均和宇文上恺问怕了,干脆直接躲了起来,让张伍二应付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他则闭门不出。

陈溯本无那些理论,此番看到张彦瑾挖出盐矿,便觉得张彦瑾相当厉害,不过这也只是一瞬,因为下一瞬间他的脑海中就开始盘算着盐矿挖出来之后,到底能给中州带来多少利益去了。

“二郎,我算了算,每年给中州带来的利益可不止几十万贯啊,简直是上百万贯了!”陈溯盘算之后双眼发光。

“你少算了。”张彦瑾淡淡道。

陈溯又快速核实了一下自己刚刚算的账目,自觉没有问题,他有些茫然道:“哪里少算了。”毕竟他连卖到海外和河西走廊以西地方的量都算进去了。

“你少算了我们的技术。”张彦瑾胸有成竹道。

现在盐的生产技术和后世根本没有办法比较,自然质量上面也没有办法相抗衡。

他现在既然把盐矿开采出来了,当然不能再用这个时代的制盐方法来制食盐,定然要在生产工艺上有一定的改进。

不管怎么样,他都会得罪周勤,既然现在已经得罪了,何不直接提高食盐的生产工艺,彻底占有市场?

中国历史上,老百姓最早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卤水和海滨洼地自然结晶的盐,进行食用,也就是现在青海那边自然形成的盐湖,让盐湖中的水自然形成结晶之后,刮下来进行食用。

制盐工艺真正开始发展的时候则是从夙沙氏煮海为盐开始。

相传夙沙部族以海为邻,夙沙氏有一次从海中带了一罐海水回来,想要和往常一样煮鱼吃,不曾想他刚刚把海水放在火上烧,恰逢一头大野猪飞快飞过。

夙沙氏怎能放过?便起身飞奔而去,等到他猎杀完野猪回来之后,却发现海水不知何时已经被煮干了,陶罐下面只剩下一层白白的粉末。

夙沙氏一尝,又鲜又咸,他突发奇想,将白色粉末抹在洗净的野猪肉上,烤好的野猪肉十分美味。这白色的粉末便是以后所使用的盐。夙沙氏也被后世尊称为盐宗,甚至有地方还给他修建了庙宇来祭奠他。

或许正是因为夙沙氏熬海煮盐,在后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老百姓们都是用类似的方法制盐,也就是锅煎熬盐,还有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的方法。

这些办法都是费时费力,盐的纯度还不高。

再到后世工艺发展之后,便是扬卤制盐,随着科技的发展,加上了机械设备,制盐的技术越来越高,工艺也越来越先进,盐的纯度也越来越高。

再到之后,便是现代制盐工艺,用薄膜进行过滤,用塑料薄膜苫盖结晶池蒸发,形成大机械化生产,让盐的工艺越来越先进,可谓是十分便捷。

大魏朝的制盐技术还在煎锅熬盐的地步,由于海水中杂质太多,故而采用的都是青海中的盐湖和天然的卤水进行煎锅熬盐或者烧炭刮盐的方式。

平顶山的盐矿是上万年的海水自然蒸发之后形成的盐床,纯度自然比不上青海这些封闭的内流河自然形成的盐湖的纯度。

要是想要占领市场,他必须想办法改进工艺,把盐床中开凿出来的盐进行净化,这也是他那么多天闭门不出的原因,他一直在思索要如何制盐,纯化盐,毕竟他对这方面的了解也有限度。

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满足于制造出纯净的盐,他还想要在其中加碘。

这个时代,还没有人知道食盐中可以加碘。故而经常有人患大脖子病,大夫便会让他们吃一些海带之类的东西,来治疗大脖子病。

有些比较封闭地方长期缺碘,老百姓们甚至不知道大脖子是一种病,一村子的人或者一个小镇的人都是大脖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