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2)

加入书签

就在长河的团队都很犹豫的时候,溪山分部却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厉言修。

当初和厉言修的宏诚汽车一起抢溪山电池厂,最后长河电池峰回路转地获得了溪山电池厂。厉言修虽然没有表示什么,但是眼看着要到手的东西没得到,谁能舒服?

厉言修来的时候,是季时禹亲自接待的。

其实两人也因为池怀音见了好几次了,彼此虽然很礼貌地握手、自我介绍,但是无形迸发的电光火花,还是能让人看出两个之间隐隐的敌意。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这才符合常理。

厉言修穿着一身西装,崭新锃亮的皮鞋踩在溪山分部有些残破的地面上,染了一些灰。

季时禹穿着一身很普通的工作服,身上的汗衫还是穿了好几年的,领口都被洗得有些变形了。可是他却没有丝毫的自卑感,在西装革履的厉言修面前,也没有矮一头的感觉。

他一直负手而立,和厉言修说着话。

“你会来谈合作,我确实很意外。”

厉言修的态度很寻常,没有带太多的个人情绪: “很久以前,有个长辈对我说过四个字‘时不待我’,所以我做事情,一直都很快。机会就像河流里的鱼,看着很多,如果不赶紧抓,下一刻溜去哪里,谁知道?”

季时禹笑了笑,倒是很赞同他的观点。

自92年南巡之后,很多政策都向森城倾斜,创业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比例却很有限。

全国都用84年森城的那栋国贸大厦来形容森城的发展速度。

几个月的时间就拔地而起,迅速成为地标。

可不就像森城在整个中国一样。

“现在的森城被人称为‘创业热土’,你我都算在这热土上找到了一片天地了。”厉言修微微低着头说道:“现在这个机会,对我,对你,是相互的。”

厉言修意有所指地说了这些话,季时禹没有回答任何。

许久,他与他握手,淡淡回答:“容我考虑。”

……

对于要不要和宏诚汽车做生意,长河电池的众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主要的分歧在季时禹和其余的所有人。

情敌抛来的橄榄枝,季时禹自然诸多考虑,不愿意接受。

但是赵一洋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我们握有成本比较低的汽车蓄电池,他们的国产汽车要在进口汽车里打出一片天来,我们的电池其实很关键,可以为他们降低不少成本。简单地说,现在我们成了主动方,合作起来多有面子?情敌的钱不赚是不是傻?”

赵一洋的话这么直白地说出来,池怀音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哪有什么情敌,厉言修那么优秀,不会在我这里纠结的。”

周继云偷瞟了季时禹一眼,又作死地说了一句:“季总不自信吧,怕和他们做生意,以后你经常要和厉言修打交道。毕竟这世上有一句话不是说的好么?‘只要锄头挥得好,哪有墙脚挖不到’。”

季时禹:“……”

池怀音:“……”

不和他们扯淡,季时禹认真地分析道:“森城之所以能发展这么迅速,我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靠近港城,尤其是港城回归以后。我们作为离港城最近的城市,能得到很多的合作发展机会。”

“这几年发展得最快的罗河区,不仅是国贸大厦在那里,更重要的原因,是罗河口岸是通往港城的重要口岸。”季时禹皱着眉头,仿佛没有带着任何私心:“我认为,我们现在发展的策略,应该是挺进港城。以港城为跳板,向全世界辐射。”

见大家都不说话,季时禹顿了顿声:“我知道,你们更多的事看到眼前的利益,短期内,我们和宏诚汽车合作,确实可以赚到一笔钱,但是长远来说,我们应该和港城建立密切的联系,因为港城驻扎着全世界几个最大的投资集团的分部。长河电池最后要达到什么成就?”

季时禹用钢笔敲了敲桌面,发出“笃笃”两声响。

“是上市。”

……

虽然整个团队都赞成接下宏诚汽车的订单,但是最后的决策人是季时禹。他不肯点头,谁也没法去签这个订单。

至于他说的港城寻求发展合作,这可真是为难了赵一洋,跑断了腿,也没什么进展。

就在大家都有些没有头绪的时候,港城却出了一件大事。

大家都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98年六月,索罗斯以及支持他的国际对冲基金巨头写2000亿港币资产,开始做空港股港币。

索罗斯拆借港币的同时,借机做空恒指期货,小试牛刀三次之后,恒指已经从97年八月的17000点,跌到了98年七月的8000点。

八月,索罗斯最后一击,要打垮港城的外汇储备系统。

那时港城最高行政官临危不乱,立下生死状,“保不住港城,我以死谢罪”。

在人心惶惶,自身难保的时候,港城哪还有什么资本公司愿意投资长河。

一时之间,溪山分部的铅酸电池生产线陷入停摆状态。

季时禹到这份上还不发声,赵一洋气得和他拍桌子大吵。

他指着季时禹的鼻子发脾气:“老季,这事我真的不得不骂你了!溪山分部招了几百工人,要花多少钱养活,你心里没数吗?再这样下去,本部的利润都要贴进溪山分部了!阀控式铅酸电池也研究出来了,不投产的话算个什么东西?你不是森城有色金属院的工程师了,不是研究个东西发发论文就可以了,我们有大几千号人要养活,你脑子清醒一点行不行?”

赵一洋背着手,焦急地在季时禹的办公桌前转来转去。

“这三个月,宏诚汽车的销量又创新高,他们的电池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为什么不合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