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达成合作第二更(2 / 2)

加入书签

东胡王只知道在项羽的指挥下匈奴骑兵的英勇,但是他却不知道,为了让项羽指挥这些匈奴的骑兵对抗东胡,冒顿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对于东胡的作战,是冒顿一直以来就已经产生了的想法,他的最终目的虽然是大秦,但是他也知道,想要一心一意的攻打大秦而不至于后院失火,东胡和月氏是他必须要先行解决掉的两个大麻烦。

但是以他自己一贯在匈奴之地的作风,要是贸然出兵攻打的话,怕是会招来更多的堤防,所以当项羽开始毫不畏惧的跟东胡的部族们产生冲突的时候,冒顿将亲自到了项羽的所在,跟项羽二人秘密的交谈了一番。

在二人的会面之中,冒顿丝毫不掩饰自己想要灭掉东胡和月氏的决心,但是同样,他不想在这两场战争中折损多少人马,于是,他把注意打到了善于指挥作战的项羽和他麾下的那几员猛将的身上。

冒顿当然知道,项羽来到匈奴,一直以来跟他强调的就是一个合作,合作是啥,那就是你是你,我是我,项羽虽然兵马不多,但是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白了,那就是咱们之间是平等的,相互利用而已,你冒顿要是不承认这个的话,要不就杀死我,要不就让我走。

而这个时候恰恰除了项羽就没有能让冒顿倚重着能够了解大秦的人,所以为了能够支撑自己的野心,冒顿也是对项羽咬着牙下了血本。

冒顿的胃口那是相当的大了,就比如说这一次和东胡的战争,他挑起战争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灭了东胡的绝大部分兵力,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让项羽熟悉熟悉自己麾下的匈奴骑兵,然后让项羽看看这样的骑兵跟大秦的战士战斗还欠缺一些什么东西,之后,自然就是让了解大秦的项羽给他麾下的匈奴人恶补这些东西了。

但是项羽并不是冒顿的底线木偶,当冒顿单独跟项羽提出自己的这个设想和要求之后,项羽自然是不能高高兴兴的答应他这件事,项羽到这个地界上那也是有着他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的。

而针对冒顿这一次提出来的这些个请求,项羽的目的也很是明确,那就是在匈奴,他的地位是跟冒顿平等的,他统兵那也是可以,但是统兵了,这些军士的生杀大权自然也就掌握在了项羽的手中,而这样做也就意味着自己几乎就成了匈奴的第二个单于。

同时,看出了冒顿最终目的的项羽也是提出,一旦在自己帮助冒顿灭了东胡和月氏之后,冒顿和自己要是能够灭了大秦,那么自己会率军回到楚地,自那时起,他和冒顿的合作关系就算是终止了,自此以后,就算是成了敌人,那也是天经地义,因为毕竟在中原人的眼中,冒顿就是个异族,而项羽恰恰又是中原人里面的贵族。

冒顿当然知道,自己一旦答应了项羽,那等到最终打进了长城的时候,项羽就会立刻一个转身成为自己的敌人,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原的另外一个皇帝,然后率领着中原人把自己打回匈奴。

更为可怕的是,自己要是把匈奴的骑兵给了项羽统领,冒顿相信不出三五次,项羽就会对匈奴骑兵的弱点了解的十分透彻,这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个相当不利的因素。

但是冒顿之所以能成为匈奴的单于,就是因为自己和其他的匈奴人是不一样的,甚至于跟匈奴的第一代单于,自己的的父亲头曼相比,冒顿也是思维更加缜密,胆子更大的那一个。

所以,就在自己分配给项羽的那一块土地上,自己同意的项羽提出来的要求,两人的合作,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所以这一次匈奴和东胡在两族边界上的大战,虽然根据蒙恬刺探到的消息是两方正在进行着激烈的交战,但是其中的过程,却是项羽带着匈奴的骑兵大杀特杀,而东胡王却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苦苦支撑罢了。

这其中的详细,嬴高当然不知道,但是嬴高现在做的,却也绝对是项羽和冒顿想象不到的事儿。

在咸阳宫深处的一处空地之上,朱家和张开俩人已经各自骑上了一匹战马。

最开始的时候,二人谁也没用马镫,朱家是游侠出身,张开则也不过就是会骑马罢了,二人马上的能耐,跟真正的骑兵相比,那肯定都是差着不少的。

嬴高先让他们俩拿着兵器交战了一番,等到俩人都累得呼哧带喘,快要控制不住自己胯下的战马了的时候,嬴高这才让张开把马镫分别挂在了两匹马的两侧。

在简单的教了两人一会这马镫的用法之后,嬴高一声令下,二人又同时跨上了带着马镫的战马。

这一次,俩人才刚刚冲起来,还没等交上手呢,就全部都露出了一副惊喜的神情,显然,这马镫的功能,那还真是一用上就能感受到不同。

这一次,那可不同于上一次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俩人足足交战了能有几十个回合,虽然都没怎么用尽全力,但是却依然感受到了这次和上一次天大的不同。

“此物实战如何?”

见俩人下了马回到自己的身前,嬴高面上满是笑意的问道,其实不用说,俩人脸上的神情都已经告诉嬴高这个事究竟怎么样了。

“君上,倘若是有了此物,那我大秦顷刻之间便可坐拥十数万骑兵,加之那些克制匈奴的铠甲兵器,区区一个匈奴又又何惧之有?”

亲自试验了一番自己的成果之后,张开的脸上那简直就满是兴奋之情,他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那是远远无法估量的,通过前后两次的比对,张开和朱家已经知道了一旦交战的双方一方装备了而另一方却没有的话,会造成多么大的差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