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2 / 2)

加入书签

这件事,对鸿泰钱庄不但没什么好处,而且还担着巨大的风险。

然而,钱庄的主人既弄不过老尚书,又到底存了些家国之念,到底还是应承了下来。

谁想到,本来好好的一件事,却因为某些小人的贪欲而酿成了一场大祸。

鸿泰钱庄在北地设有不少分店,自接了军饷的任务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朝距离北地守军最近的那处分店运送银子、铜钱。

鸿泰这边当初就说好了,他们不负责具体的发放工作。只要把银钱一总,送到朝廷指定的官员手中就可以了。

然而,众人千算万算都没算到,问题就出在了这个交接的环节上。

那笔军饷到底有多少,旁人虽没个准数,但略估算下就知道,半年下来至少也近五十万两了。

这巨大的财富,不但让某些贪官蠢蠢欲动,更是引来了三桩帮的注意。

一番筹谋下,三桩帮接触到了一位交接军饷的官员。

从这位官员口中,三桩帮套出了双方交接的日期、地点,竟是用平三门的伎俩,把一批假银锭换了真钱。

这假银锭没多久就露了馅,可此时杨金博等人也已经带着真钱逃离了北地。

然而,这件事随着官员推诿、北地局势恶化,朝堂上争吵了几日后,竟是把鸿泰钱庄抓出来做了个替死鬼。

朝廷的军饷从京城的钱庄中强取了出来,废了些功夫,到底还是送到了北地。蛮族随后也被打了回去,朝堂上,各方损失也不大。可鸿泰钱庄却全族都被判了死刑,本国最大的民间钱庄就此灰飞烟灭。

老户部尚书,早在皇帝下旨追责鸿泰钱庄时,就生生吐了血。待鸿泰钱庄被全族尽灭时,老尚书也瞪大眼,死不瞑目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朝堂上的贪官与皇帝,还以为此事就到此结束了。可他们没想到的是,随着鸿泰钱庄的倒下,民间无数商户百姓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原本若是给鸿泰一些时间,他们把各地分号的银钱调动一番,这五十万两也不是抗不动的。

然而,这世上从来就不缺落井下石的。那些地方官员本就搜刮得凶,一听说鸿泰钱庄犯了事,竟是个个都抢着前来抓捕犯人。

他们抓捕犯人的同时,自然也要搜寻证据,而那些白花花、黄灿灿的证物最后却都进了个人的口袋。

这些人发了横财,可那些把钱存进鸿泰钱庄的人却倒了大霉。

多少商户一时之间都陷入了银钱不济的尴尬境地,有不少处境艰难的,竟是被人逼催到家破人亡。

一处如此,处处皆然。

不到半年,竟是因为鸿泰钱庄的倒塌,引发了数百起命案。

而此时,三桩帮中有个家伙却喝醉酒,与人吹嘘时,说漏了嘴。

正是群情激奋之时,虽然官府要维持朝堂上的判决,坚决不承认银钱是被贼盗弄走的,死死咬定是被鸿泰钱庄贪了去。可多数人心里,却是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于是,八年前的宁国江湖上就出了一道“清剿令”。江湖人士悬赏三桩帮的人头,普通帮众十两一个,杨金博等首脑则上了千两。

在这种举目皆敌的情况下,三桩帮几乎被杀了个干净。杨金博自己也是命大,被捅了左胸,却还没死掉。

险死还生的杨金博灰溜溜躲回了卫川,就连弄来的巨额银钱也不敢拿出来花用享受,只窝在染坊中,养了许久的伤。

直到两年后,风声过去了。他看着手下除了些没用的废物,其他得用的几乎都死光了,就动了补充人才的念头。

于是,这才有了乔家兄妹和蓝十六的一番遭遇。

李长奎之所以认出了杨金博,正因为当年他也曾追捕过三桩帮。亲自给一位与杨金博交过手的江湖友人疗过伤。

这位江湖友人因大意之下,中了杨金博的碎心掌,伤势颇难治愈。两人交谈之时,自然是对杨金博的碎心掌反复描述过多次。

后来追捕了一阵,三桩帮大多数贼人都已伏诛后,“清剿令”上排在第一位的杨金博却迟迟没有消息。

随着时间流逝,这事也渐渐被人忘记了。

直到八年之后,李长奎再次见到了碎心掌时,才抓住了这个老狐狸。

李长奎秉着除恶务尽的态度,一路追踪慌忙逃窜的杨金博。还真让他顺藤摸瓜地发现了十几个杨金博的亲信手下。

花了半个月时间,又寻了李家好手分头追踪后,终于把这十几个人给全部抓住了。

李家一向低调,大家最后商量了下,就决定把露脸收尾的工作交给了某个当上了县令的弟子来做。

这才有了两大板车的“死猪”,运回了卫川的县衙。

李彦锦和谢沛审问杨金博时,这位竟然还想着拿钱来买命。

只可惜,他遇到了两位假官员真青天,以往的手段竟是全不管用。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好点了,已经不跑肚了。谢谢宝贝们的关心!

第109章 谢家添人口

整理好了这些三桩帮歹人的口供后,李彦锦与谢沛商量了起来。

“二娘, 我们这案子是明着办还是暗着办啊?”

“若是明着办的, 这卷宗万一被某些人看到, 怕是要引出些麻烦。若是暗着办的话,鸿泰钱庄的冤屈今后怕是再没机会翻盘了……”谢沛也有些犯难。

李彦锦翻了翻那摞供词,道:“要不这样, 咱挑几个关键的留下来, 反正大牢里也不缺他们一口饭吃, 就暂且养着。今后若有机会了,或是把这些人证和口供公之于众, 或是交给苦主来处置。”

谢沛点点头, 道:“若真有苦主还活着, 那就好了。这世道, 好人实在太难长命了。”

虽然说要留下关键人证,但李彦锦和谢沛到底没留下最大的祸头子——杨金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