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2)
徐曜同四爷徐询走过来,对魏昭说;“走吧!去积善堂见母亲。”
魏昭的注意力在他身后的徐询身上,徐询走路,不似原来仓促,拖着一条腿,好像一条腿残疾。
赵氏也说;“母亲今一早听到二弟和二弟妹要回来,盼了一整日,等着急了,我们赶紧过去。”
魏昭不琢磨徐询的腿,跟赵氏几个人,领着步子初,一行人往积善堂走去。
积善堂
徐老夫人叫身旁的大丫鬟,“方才不是报说侯爷回来了吗?这半天人影不见,快去前院看看。”
门外丫鬟一叠连声朝里回禀,“侯爷和二夫人回来了。”
随着喊声,徐曜同魏昭,魏昭牵着一个男孩走了进来。
徐曜和魏昭行大礼,“儿子。”“儿媳。”“拜见母亲。”
徐老夫人笑容满面,“曜儿,儿媳,礼就免了。”
徐老夫人目光转到步子初身上,“这是谁家的孩子,你们给领回来了?”
魏昭把步子初往前推了推,俯身对步子初说:“拜见祖母。”
步子初走上前,端端正正行了叩拜大礼,“孙儿拜见祖母。”
徐老夫人欢喜地朝左右丫鬟说;“快扶起来。”
徐曜看徐老夫人云里雾里,解释说;“寒城守将步将军的儿子,他父母…….我跟魏在认作义子,母亲以后就是子初的亲祖母。”
徐老夫人伸出双手,招呼,“孩子,过来,到祖母这里来,让祖母好好看看。”
步子初走到徐老夫人跟前,徐老夫人仔细端详,步子初粉白的脸上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唇红齿白,赞道;“这孩子真长了个好模样,再叫一声祖母。”
“祖母。”步子初清脆的童音,叫得徐老夫人心里欢喜,搂住,“孙儿,祖母的好孙儿,终于有人叫我一声祖母了。”
徐老夫人这把年纪,没有一个孙儿孙女,没有体会到绕膝之乐,有人叫祖母,徐老夫人喜欢得什么似的,真把步子初当成亲孙子,何况这个孩子是步将军之后,没了父母,可怜见的。
步子初长相讨喜,徐家人都很喜欢。
徐老夫人当即对赵氏说:“大儿媳,挑最好的料子,给我孙儿做几套衣裳。”
赵氏站起身,赶紧答应,“是,母亲,媳妇亲自挑选料子,告诉府里针线上的人细细地做。”
徐老夫人又对站在一旁的管家金昇道;“传我的话,以后这孩子就是徐家的长孙,有那个敢不敬,慢待的,我先不依。”
“是,老夫人。”管家金昇答应。
徐老夫人又对步子初说;“孙儿,以后想吃什么,就告诉厨房做,想要什么,就跟祖母说。”
吩咐赵氏,“晚膳摆几桌酒席,一来庆贺曜儿得胜归来,这二来老身有了孙儿,叫府里人认识一下孙少爷,免得有不知道的,冲撞了孙少爷。”
赵氏笑说;“母亲,媳妇已经告诉厨房摆酒席,除了母亲说的两件喜事,为二弟妹回府接风。”
魏昭朝赵氏颔首,“谢大嫂。”
赵氏侧头看见魏昭身后站着的五妹和玉花,早看见魏昭的这两个丫鬟面生,没腾出空问,两个使唤丫鬟,别人没理会,赵氏管家,府里添人,不能不问,“弟妹,你原来的两个丫鬟书香和萱草怎么没跟回来?”
魏昭神色一下变了,徐曜赶紧说;“大嫂,这事等一会再说。”
他怕魏昭身体吃不消,站起来,“母亲,让媳妇带着子初先回房,歇息一下,府里快开晚宴了。”
徐老夫人有点舍不得步子初,“孙儿,去吧!跟你母亲先回去,”
步子初端端正正行礼,“孙儿告退。”
徐老夫人慈爱地说:“孙儿真乖,这么小的年纪,礼数这样周全。”
徐曜俯身对魏昭说;“你带着子初先回房,我跟母亲还有几句话说。”
魏昭站起身,敛身一福,“母亲,儿媳告退。”
徐老夫人和颜悦色地说:“二儿媳,你一路累了,回去好生歇息。”
徐曜朝五妹和玉花递了个眼色,二人赶紧上前,搀扶魏昭。
魏昭带着步子初一走,徐老夫人看着魏昭背影,若有所思,问:“曜儿,我看二儿媳这次回来,好像变了个人,不爱说话,身子骨羸弱,在外面住一年,别是生了病,明日叫大夫好好看看。”
徐曜看看屋里的徐家人,就把魏昭在寒城的遭遇说了一遍。
他一说完,徐玉嫣先哭了,“二哥,我说二嫂怎么闷闷不乐,原来二嫂遭到这样的打击,我跟四嫂过年时去看二嫂,要知道还不如二嫂跟我们一道回府。”
容氏听了,拿绣帕抹眼角,“真不敢想,二嫂在暗室里七八日水米未进,饿昏了,这如果不是二哥及时赶到,救出二嫂,二嫂就……”
四爷徐询看二哥徐曜脸色徒然一变,咳了一声,容氏方知觉,收住话头。
赵氏眼圈发红,“太惨了,弟妹的嬷嬷,两个丫鬟从小跟着她,一下全没了,她心里怎么能不难过,我就说弟妹好像身体很差,城里断粮,一日一顿饭,躲在暗道底下连一粒米都没有,换成一般女人,早垮了,还能挺那么多天?”
徐曜挺拔的身形,塌陷下来,面部线条紧绷,唇紧抿着,眼底一片阴霾,
徐老夫人叹息一声,看一眼儿子,“曜儿,当初你提出娶二儿媳时,我不同意,现在看来,只有二儿媳这样的女子才配你给当妻子,助你成就大业,你果然没看错人。”
徐曜恳求地说:“母亲,魏昭吃了这么多苦,求母亲善待魏昭,就算为了儿子,儿子求您了。”
徐老夫人深明大义,是个明理之人,“曜儿,你不说母亲也知道,二儿媳为你,为了徐家,付出这么多,我当母亲的感激她,你放心,母亲知道怎么做,还有子初那孩子,双亲都是为我徐家而死,我们要对得起他死去的父母。”
徐玉嫣心软,二嫂现在是平安回家了,家里有一个人谁都不提,小心地问;“玉娇姐姐现在哪里?没给家里捎个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