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2 / 2)
“得了,既然你下定了决心,那就好好学,对了,正好过几日要去城里,你赶紧的,将要学的书都开好单子,然后从天淘买了,放船舱里,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并拿出来。”
既然要学,自然书不可少,原本可有可无的四书五经什么的都该置办起来。老肖一想这书本的价格,心里又是一阵的抽抽,这可都不是小钱,最基础的也要不下二三十两,怪不得这寒门难出贵子呢,这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
而就在父子两开始列单子的档口,另一边往常一年难得见一面,分家后却意外亲近了好些的杨家兄弟这会儿也正抵足而眠,说着这书本的事儿。
“往日总觉得父亲不看中我,见面也没什么好声色,什么事儿都将大哥放在最前头。还曾心里不忿,为什么自己就是妾生子,为什么都是他的儿子,却要分出三六九等。可真的没了,再想想,却觉得父亲万分的慈爱,我虽说是个庶子,可这读书,学画的花销却一分都没少过,连着一应器物虽不是什么好的贵的,总也是样样都有。若非如此,我哪有如今的体面,即使未能科考出息,也有同窗等可以结交,不至于全无人脉。再细算算这些东西的价值,这又该是怎么样的一分家产?就是以后留给子嗣,也比那些银钱更实在。”
“三哥这话说的很是,我也是这一次搬家才发现,虽说银钱不多,可这书却全的很,连着杂书都有半箱子,都是当初父亲置办下的。更别说一应科考用的东西了,那就没有少一点的,可见父亲早就为咱们筹谋好了,为我们省下了最要花钱的一份,还不显山不露水,免了咱们惹人侧目。”
“非但如此,还各依性情,我这里是书画得多些,你这里是科举的多,还有老四,那家伙就爱账册本子,前几日我去看,外头有的算学读本,他那里也是齐全的很,老五不爱这些,就喜赏玩古董,他哪里多是些金石古籍,虽不是什么瞪目结舌的稀罕东西,也没有什么古玉古瓷,却也多是好货。老六身子弱,药材什么的最齐全,还多是近年来陆续新下来的好药,这样一算,父亲怕是几年前就开始慢慢的为咱们筹谋了。”
兄弟两个说到这里,都忍不住一脸的悲戚感伤,父亲在世的时候,多畏惧父亲的威严,不敢亲近,也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子之心,等着人走了,他们却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才发现这被他们无声依靠的人是怎么样的重要,这样的疼爱他们,这让他们不舍之情更重更浓。
“三哥可见了二哥?”
“不曾,分家后二哥就走了,你也知道,当年父亲给二哥定亲的时候曾答应过二嫂的娘家,生下第二子就过给他们承继香火的,这一次分家的时候,有个在二嫂娘家附近的小庄子就直接给了他们,有房有地,正好安家。说是父亲定下的,正好方便二哥他们照顾岳家。”
“这是怕大哥和二哥……”
“就差了三岁,二哥读书也不差,也怪不得父亲这样安排。”
这会儿说起父亲,那真是哪哪儿都好,就是往日挨揍的疼痛,似乎也变得不一样了。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
“没了父亲,咱们倒是亲近多了,往日你和二哥也不怎么对付。”
“再不对付也是亲兄弟。老七,等着你成了秀才,能游学了,别忘了去看二哥。到底是兄弟,不能生分了,别让父亲在底下不安心。”
“我知道。三年,三年后我一定能成的。”
说起这个,杨七郎的眼睛像是点燃了火焰一般,亮的吓人。父亲费尽心思的为自己创造下如此局面,他怎么可能甘心就此沉沦。
成为举人,自己就能入籍族谱;官居七品,就能请敕封,虽即使如此,这敕封按规矩也不能到生母头上,可却能让母亲再不是外室,能入谱记妾氏,死后能葬入祖坟,祠堂有牌位。外室子,这个背负的他抬不起头的枷锁就能彻底解开!母亲也能抬起头做人。
负重前行,再难也不过如此!
“唉,可惜我终究不是读书的料。”
杨三郎看懂了老七的眼神,不知怎么竟然有些羡慕,忍不住嗟叹起来。
“三哥自有自己的好,书画上家里兄弟哪一个有你的天分?”
“如此说来,我倒是有望当个书画名家了?”
“这是自然。”
“哈哈,借你吉言,我也雄心壮志一把,快三十了,是该有个目标了。”
第127章 水泥事
少年立志者,多出英才!无数的老话,历史上的神童故事,都在用实例告诉所有人这一点判断的正确性。手机用户请浏览m.ggdown.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就连现代也不能免俗,不然也不至于那些“我的理想是**”之类的作文题目层出不穷。可对寻常凡人来说,能在还有行动能力的时候,确立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奋斗完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像是杨三郎,那就是芸芸大众中的典型,不然那三十而立的话是怎么来的?浪子回头之类的怎么那么流行……
老肖不是什么教育学家,可他在养孩子上却是难得的开明,从不曾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属于典型的放羊式教育。即使穿过来后肖海涛蹦跶的上蹿下跳的,没个正行,他也没说过一句。总是觉得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活法。不过这不管不代表真的放弃不指望了。望子成龙什么的,谁也免不了。所以等着肖海涛确定了未来的目标,表示要读书了。老肖转头立马全力以赴的支持。为此不惜专程往城里走一趟,好给孩子弄回书本来,行动力杠杠的。
当然了,因为这一趟有天淘往外弄的机密活要干,所以老肖难得的,又一次只带着肖海涛,就他们爷俩两个人,往城里去,这一路上,自然也免不得回顾了一下上一次爷俩单独往城里去的心情啥的。
上一次啥样?这会儿回味起来那真是感慨万千啊,心虚,惶恐,战战兢兢,形容的就是他们了。到了如今呢?一路行船过去,连着两拨遇上的人都是认识的,相互打招呼不说,连着鱼获菜蔬都能相互赠予,这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爹,这河上的船似乎多了不少啊。”
肖海涛从吊在船沿的鱼篓里掏出几个虾,往边上的木盆子里一丢,很是不满足的皱起了眉头,往日这样一两个时辰顺水兜,怎么也能兜住十几二十个虾蟹,几乎能凑一盘的,可如今怎么就少了这么些。
抬头在看看这河上远远能看到船帆的大船,心里琢磨着,莫不是如今河里船多了,捞的人也多的缘故?还是虾蟹被惊着,往深水或是河岸迁徙了?若是这么说,这船多可真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儿。
“可不是,自打那边县城开了河道,附近几个村子镇子,就像是一下子都开窍了一般,纷纷往这上头寻捷径,连着两三米宽的小溪都不放过,稍稍有点水深,就敢拄着竹排往河里走。不过如此一来,那些集市倒是赚了便宜,人流多了不知道多少。生意好了最起码五成。”
老肖倒是没注意这些细节,只是听着以为儿子是长久没跟着往城里去,这回儿觉得变化不小,随口问的呢,自然忍不住将自己知道的给儿子普及普及,生怕儿子短了见识。
“那山货岂不是价钱就下去了?”
“还成,毕竟本来价钱就够低的,再下去些,可就没人张罗了。再说了,这能在集市里转悠的,多是小商小贩,附近的人占多数,不敢太黑心,反倒是那些山里人,多了选择,出货也容易了,挣得比以往还多点。”
所谓盛世,所谓物价低,很多时候相对的也很容易伤害脆弱的底层经济,肖海涛虽然不懂经济学,这父子两个也不懂什么市场规则,可见多识广的,倒是也能窥出几分如今市场火热的根本。
“爹,看样子,你说的没错,市面上东西多了,人丁兴旺了,这太平盛世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要是再不抓紧,等着读书人都出仕了,您儿子可就没戏了。”
“反正咱们也不和人争那啥官当,儿子,就辛苦几年,努力吧。”
说话间,远远的,府城的渡口已然在望了,大概是有人已经大老远的看到了老肖家那标示性的船首,好几个熟面孔都已经在挥手了,等着老肖靠上去,就有个摆渡人对着老肖喊道:
“赶早不如赶巧,你个老小子来的还真是时候,今早上方队正才过来让咱们有人去你们村子方向的,给你带话呢,赶紧的,走一趟吧。”
找他?前一阵子不是村子里才来过人嘛,若是有事儿那时候怎么没说?难不成是最近刚发生的?能是什么事儿?
心里疑惑归疑惑,可既然人家找,他自然是要去的,这可是他如今最大的金大腿,不能不着紧。
“知道了,这就去。你们帮着看看船啊,海涛,跟爹走。”
“行,你拴着吧,对了,晚上回来不?不回来的话,我一会儿让守夜的帮你看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