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 何时返旆勒燕然一(1 / 2)
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沦陷。
同月,皇帝南幸,驻跸山东。
江南诸臣等待皇帝的圣驾出现,但迟迟没有等到。山东方面也没有传出皇帝驾临山东王府,设立行在视事问政的消息。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说皇太子逼宫,皇帝已经被软禁;也有人说皇帝其实已经身死社稷,是皇太子为了固结人心,秘不发丧。那些知道皇帝确实在莱州的官员,却也不敢揣摩天家内幕。
实际情况却远没那么复杂。
朱慈烺去临时行宫见崇祯与周后的时候,大大方方将球踢到了崇祯脚下:
“父皇是留在山东,还是去南京。”
崇祯也爽快地答道:“南京。”他参加了朱慈烺一次军议会,一次政议会,从满座诸公中可以看出,皇太子仿佛变戏法似的已经搭建起了一套班子。这套班子虽然不足以执掌国政,但是分派各府县却是足够了,尤其是当下其实只占据了登、莱两个府,以及青州府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包围之中,皇帝的光环被掩盖了,他的命令甚至出不了内堂。虽然崇祯有过自杀、禅位之类逃避的念头,但冷静下来看看,好歹江南还是大明的地盘,江淮间尚可用兵,国家未必就亡了。何况祖宗设立两京,不就是为了缓急之时可以退用么?若是死守陵寝,反倒辜负了祖宗的一片苦心。
这个道理崇祯之前并不是不懂,只是压力之下实在难以冷静下来。他旁观了东宫系统的军议之后,也要了一副皇明坤舆图,锁在屋中看了三日,终于决定前往南京。重振朝纲。
——实在不行,朕也亲自领兵作战!祖宗可以,儿子可以,为何就朕不可以!
崇祯帝一时间热血沸腾,只盼着能够到了南京之后统合兵马。北伐反攻。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去不了。”朱慈烺并非真的有能力让皇帝做选择题,只是借这个话头引出自己要说的道理,以绝皇帝的念想。他摇头道:“父皇,现在实在没有兵力可以抽调。这沿途还有山中悍匪,没有一个营的兵力护送,实在太危险了。”
崇祯一时语塞。他知道朱慈烺手下有两个营的战兵。也亲眼看了沙盘,知道这两个营要分布在四百里长的防线上。而且那道防线全是计划中的寨堡,并非天堑,更加难守。如果从这种捉襟见肘的兵力部署中再抽调部队出来,崇祯自己都说不过去。
“周遇吉已经在平度州设立马场,开始编练骑兵营。”朱慈烺道:“单宁也在编练预备营。还有肖土庚的火器司。这三支部队一旦成军,我们就可以向胶西挺进,接通南直隶,护送父皇回南京。”
“那是否也该昭告天下,命勤王军来山东?”崇祯已经无法以一个君父的身份对朱慈烺指手画脚,即便是现在这简陋粗鄙却来之不易的生活也全是太子的功劳。
朱慈烺摇头道:“父皇,如果有勤王军。当初早就去北京了。当今之计,只有自力更生。”
“你难道就不担心闯贼南下么?”崇祯皱眉道。
朱慈烺笑了笑,在空中虚画了一个三角,道:“父皇,从山海关到北京是五百六十里,若是从永平四城过去还要再近二百至三百里。姑且按最远的算,五百六十里,李贼能南下到哪里?只能到无棣县,也就是山东与北直隶的交界处。父皇,吴三桂如今已经是广宁王了。可千秋万代传之子孙,难道就没点别的野心?比如为皇明宗主灭贼,多得些关内土地,甚至占据神京,吞并幽燕。”
人的野心从来不会突然膨胀。当年汉光武帝也不过只想当个执金吾——锦衣卫大汉将军一样的官职——结果最后当了皇帝。又比如说李自成。当初只想吃饱饭,后来当了闯将,继而是闯王,如今也敢大模大样坐在御座上,真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了。
吴三桂可比他们的起点高得多,而且世代生长于辽东,又是祖大寿的外甥,父子两代经营,根基扎实。手中的辽镇兵马虽然数量不多,却是常年与满洲人打磨出来的精兵,名头就不小。如果李自成倾城而出,吴三桂绝没有坐视的道理。
何况吴三桂在清廷坐稳江山之后,不顾自己年老体衰都要拼命造个反,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放过任何一个扩张势力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