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不管是董文安,还是白诚毅几人,没开口不是想要这好处,而是看着宁启言如此卖力的游说,到后来简直是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但说了半天,却根本不是王洋他们犹豫的重点……挺好玩的。
看了半天热闹,鉴于杜程不时的扫过来,冷意越来越重的视线,董文安不得不轻咳一声,开口点出王洋他们真正的犹豫。
宁启言:“……”
恍然大悟,紧接着恶狠狠的瞪着董文安。
“看我热闹挺有意思的啊?”这几个孩子皮薄,张不开嘴明说,他就不信董文安才看出来。敢不敢早点提醒?!他刚才分析的都想吐血了好吗?!
董文安顶着一旁杜程冰冷的压力,笑眯眯的点点头:“对呀!”
宁启言噎住,深呼吸,反复运了运气,转向没了犹豫反而一脸尴尬的王洋六人。
“既然你们都知道这是好事,等明天人过来的时候就接了,至于营业执照上写谁的名字,你们自己想吧,或者问问能不能都写上。”说完,宁启言看了看天色,已经正午了,这时候不能浇地,好在跑上来之前已经浇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些不至于一天就给晒死了。“我们回去做饭了。”
说完,宁启言拉着杜程就出了院子往回走,胡子慢悠悠的起身,路过董文安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的说:“你猜,启言还给不给你做饭了?”说完,也不等董文安回答,就溜溜达达的走了。
董文安一脸的晴天霹雳。
他怎么忘了这茬?!自从搬过来以后,帐篷里不能做饭,他们也没再砌个土灶,都是在宁启言家蹭的一日三餐。如今光顾着看热闹了,竟然把大厨给得罪了……
白诚毅和曲东四人耸耸肩,反正宁启言不给做了,就董文安做饭,他们不挑嘴,有的吃就行。
不想做饭的董文安:tat
自从有了正式的营业执照,王洋更是理直气壮的做了个更大更醒目的牌子,直接立在院子门口——苍顶商店。
虽说现在必须用信用点才能到苍顶商店买东西,但自从刘佳和王媛媛解释是因为他们的商店已经取得政府的认可,已经成为正规商店,才不能直接接粮食,而是划信用点交易,各个买家心里却更放心里。
不管怎么说,有了政府的认可,他们身为消费者的权益就有了保障。而且现在政府下发的救济点还没有取消,等到秋收之后才会正式取消。每天还能白得一个信用点,家里有了粮食就不用再花信用点换粮,完全可以支付给苍顶商店。而且就算信用点不够了,他们还能拿着家里的玉米下山到粮店换成信用点。不过要是苍顶商店也能收粮食就好了,还省的下山一趟。
王媛媛笑呵呵的送走一个顾客,回头低声嘟囔:“又一个问收不收粮的!”
刘佳收起账本和转账的机器,坐下来:“再等等吧。”
其实自从在政府挂上号,租回转信用点的机器,按照政府的规定,他们苍顶商店可以代收粮食,而且和机器绑定的刘佳的身份证,也被放开权限,可以透支五千信用点出去。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代收五千斤以内的粮食,然后把相应的信用点划到卖粮人的身份证上。
但是这种代收粮食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任何利润的,都是原价收来以后原价交给政府,就算政府定期上来取粮,不用他们自己背下山,宁启言和董文安都不建议他们参与。
要是其他的事,虽然没有利润,但能方便附近的人家,还不用他们自己出太多力,他们当然可以顺手做一做。但粮食不一样,这可是入口的东西,还不是他们自家出产的,别说没有利润,就算有利润,也得掂量掂量敢不敢做。万一中间出点差错,他们可是有连带责任的。
至于刘佳说的等一等,眼看着气温有了下降的苗头,就快八月底了,距离地里的庄稼秋收也不远了,她们已经从之前那两个工作人员那知道消息,等秋收结束,政府会挨家挨户过来收粮食,毕竟这么多东西,总不能让大家都存家里,放不下不说,要是吃不完坏了也太造孽了。还不如换成信用点在手里存着。
而信用点的换粮比例自从玉米收获开始,重新恢复到一点信用点一斤杂粮,大米和白面的比例没有恢复,还是粮食危机时那样。其实这已经很好了,撇开大米白面,很多人都会拿收回来的玉米面换成信用点,再换成其他的杂粮。总不能因为收了玉米以后就光吃玉米面,多多少少也得换换口味。
她们家现在已经很少接到磨玉米面的交易了,倒不是说大家不磨了,而是几乎家家户户除了留种的玉米以外差不多都磨完了。
自从收玉米之后第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让家家户户差点来不及把玉米搬回山洞,那些本来打算现吃现磨的人家也在雨后背着所有的玉米过来磨成面,再怎么说磨成面的体积足以塞在山洞里,不至于放在院子里被雨淋。
那段时间简直是磨面的高峰期,不光是晚上,就连白天白诚毅他们的帐篷都得放下帆布,留人二十四小时开工磨面。否则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完成所有的订单。
不过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开春之后山里不是没下过雨,但都是些毛毛细雨,也不知是不是湿气不够,山上一次蘑菇都没长出来过。但夏天这几场大雨之后,蘑菇们就冒头了。虽然数量远没有去年漫山遍野那么多,但只要有心,仔细寻找的话,每家多少也能采到一两袋子。甚至还有家里劳动力充足的,留下看家浇地的人手后,和相熟的人家搭伙离开安全区,进深山采蘑菇。
出了安全区,越往深山走,没被砍伐的树木越多,自然蘑菇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往往出去大半天,就能背回来大包小卷的新鲜蘑菇。
不过他们三家人没跟着参合,宁启言直接每家给了一大袋子干蘑菇,回去泡发了吃,够他们吃很久了。
宁启言一家因为物资充足,还有空间做依仗,食物种类很多,以前攒着的蘑菇根本没吃多少。
除了大雨之后的蘑菇,这个夏天还有一件好事就是泪湖又大规模打了一次鱼。
因为苍顶商店天天人来人往的很多,哪怕他们已经很久没下山了,也提前得到消息。白诚毅一家子直接带着三家所有人的身份证,外加宁晓文和杨宇,搬着帐篷干脆在下山在泪湖边守了三天。第一时间抢足了他们能买到的最大数量的水产,连着好几天都是宁启言和宁晓文主厨,刘佳、王媛媛还有董文安和曲东打下手,三家凑在一起放开肚皮吃了个心满意足。
而私下里,趁着白诚毅他们下山的三天,胡子和杜程还有宁启言三人一起上阵,把平台上已经成熟的水稻全部收了回来。考虑到来不及再种一季水稻,宁启言干脆改种辣椒,入冬前把辣椒收回来做成辣酱,绝对好卖。
盐作为基础调料换购点一直提供,且价格低廉。大酱他们已经在卖了,辣酱也可以做,就等着空间里种的那些辣椒收获以后就能开始做第一批。而酱油宁晓文以前虽然没做过,但宁启言下载过制作流程,根据制作方法,宁晓文已经开始尝试着做了。至于食用醋,八月初的时候宁晓文就做了醋曲,就等着发酵好,尝试开始制醋。至于糖,就没办法了,就算同样有手工制作的方法,他们也没有大量的原料。
酱油、醋、大酱、辣酱,再加上同样在宁启言和宁晓文计划中却还没来及准备的番茄酱,宁启言觉得他们这一次真的可以取代上辈子他知道的那家调味品商家,只要原材料跟得上,他们甚至可以早早的就打出牌子。
至于最重要的原材料,宁启言相信,如果自家都不够充足,其他的私人小作坊更别想了!
第85章 丰收
炎热高温的酷夏虽然让一天两次不停浇水的人们苦不堪言,但气温略降,夏天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丰收的土豆和地瓜掀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欢呼。
同样还是从山下最开始收获,但不等收割到山腰,漫山遍野的喜气洋洋让住在山顶的宁启言也忍不住提前开始高兴。
等到真正开始秋收,胡子、杜程、白诚毅、张伟和张平国五人一人一把犁,并排在前面翻地。犁地之后,土壤翻开,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的地瓜露出土层,宁启言他们就跟在后面捡。
地瓜个头虽然比不得以前市场里卖的地瓜那么大,但在肥料不足,土壤肥力不够的情况下长这么大已经算是超出预期了。
整整八天,他们才把山坳里的地瓜全部收了回来。好在现在还没入秋,晚上的温度也很高,收回来的地瓜放在院子里也不怕受冷害。
王洋家的院子勉强能装下他们自己家地里收获的红薯,宁启言家的就放在宁家自己的院子中,白诚毅家直接堆在他们暂住的悬崖边的平台上。
收完地瓜没有停歇,除了宁晓文和张平国留在家里检查地瓜顺便选择一部分留种,剩下的人又投入到土豆的收获里。
土豆的种植量远远没有地瓜这么多,但因为是和玉米套种的,所以犁的时候格外小心,不管是王洋家和白诚毅家的第二季玉米,还是宁启言家改种的黄豆,都没到成熟的时间。
等到地瓜土豆全部收回来,刘佳提前约好的过来收粮的工作人员也按照时间过来了。
之前玉米收获以后,把粮食换成信用点的人家很少,大多数都是等信用点不够用了,才拿出点玉米少少的换点临时用的信用点,只有把粮食留在自己家里,大家才觉得安心。但地瓜和土豆不同,虽然张平国和宁晓文都说这次的产量远远赶不上地震以前的产量,但成千上万斤的土豆地瓜还是让以前没种过地的汪洋等人兴奋的睡不着觉。不过兴奋归兴奋,该卖的还得卖。不是不想自己留着,但没那么大的地方装啊!
除了留种的地瓜和土豆,剩下的宁启言家又留出三百斤土豆和一千斤的地瓜。其他全都卖给政府收粮的人,换回来七千一百点信用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