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2)

加入书签

殷后和先帝成亲之后,琴瑟和谐。先帝想夺天下,殷后便帮他。殷后说过,娶她的人要对她一心一意,先帝身边便无一妾。

可是直到殷后和先帝成亲三四载后,殷后才知道,原来先帝是有妻子的。

他的那位妻子是他的表妹,他们曾经山盟海誓,先帝曾向她许诺,要把天下打下来送到她的面前。

而那个人便是郦后。

可是为了娶殷后,他将郦后藏了起来,谎称自己并无妻儿,然后娶了殷后。

殷后和先帝为此发生第一次争吵,甚至动武,差点兵刃相见。

可是那时候殷后已经有了大公子,而她也是对先帝动了真心的,所以她最终还是原谅了先帝。

那时殷后没有对郦后动杀心,她只是让人将送往襄城老家,让人将她看管起来。

而送郦后去襄城的人,就是他,因为殷后最信任他,最信任他这个被她视为弟弟的人。

他那时也以为他会一辈子向着殷后的。

送郦后去襄城的路上,她不吃不喝,只是总是一个人发呆。侍卫告到他这里来,他去劝她吃喝。

终于在有一次他再去劝她之时,她突然转过头来问他:“我有什么错,被夺走丈夫的人是我,我为何会遭致这样的对待?”

两行清泪从她眼睛里流下来,她的痛苦、她的悲伤,她的绝望,她的怨愤,全都冲击在了他的心上,让他在那一瞬间为她动容。

是啊,她有什么错。她被伤,被弃,全是先帝的错,为何她要被关押起来。

她怜惜她的悲伤与痛苦,最后爱上了她这个人。

他甚至打算过带她私奔,可是她说她不爱他,所以不能连累他。

他不忍她这样痛苦而无望的活着,所以后来先帝出征路过襄城去见她时,他瞒了下来,她偷生下先帝的孩子时,他也瞒了下来。因为她说,她只想要有个孩子相伴。

先帝最终争夺得了天下,当初助他争得天下的殷家将,缺被他视为了压在他皇权之上的石头。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他想要除掉殷家。

所以他把郦后和郦后所生的三皇子接进了宫里来,提拔重用郦后的兄长,让郦家兄弟来对付殷家。

郦后于宫外生的三皇子最终还是在接进宫的第二年夭折了,郦后说是殷后所为。他并不相信,他知道殷后不是这么狠毒的人,要不然在知道郦后这个人存在的时候,她就会杀了郦后。她只觉得是郦后伤心过度,所以才会这样误以为。

他那时是希望殷后和郦后好好相处的,这样郦后不会伤心,殷后也不用愧对郦后。

郦后为妃,对殷后事事恭敬谦逊,可殷后对她却多次为难,然后他的天平便也渐渐的偏向了郦后——不管怎么说,郦后才是先帝的元妻,是殷后后来横刀夺爱。如今郦后为妃,对殷后毕恭毕恭,殷后应该感激。

后来,郦后再接连生下庆都公主和六皇子,而殷后与先帝彻底决裂。

先帝不喜太子过于亲近殷家,意欲废太子,除殷家。

殷后还是爱先帝的,哪怕他做出这么多对不起她的事。但她再爱他,也不可能将自己孩子和家族的性命全部奉上。

殷后彻底寒心,然后联合殷家准备逼宫谋反。

他并不是希望殷后和殷家亡,殷家养大了他,教会了他武艺谋略,给了他前程,对他有大恩,殷后将他看成弟弟,对他这般信任。

但他想到,如果殷后和殷家事成,郦后和庆都公主、六皇子就会死,他无法看着郦后死,所以将殷家谋反之事告诉了先帝。但他却忘记了,倘若殷后和殷家事败,殷后和殷家一族上下就得死。

所以他最后亲眼看着殷后、太子、二皇子、五皇子和殷家人的血液流满了皇宫的石阶。

先帝其实是爱殷后的,那个恣意率性的女子。

若不然,他也不会将殷后最小的女儿延平公主捧在手心,他晚年宠爱的那些女子,无论孟贵妃还是其他人,都有几分与殷后相似,哪怕殷后逼宫谋反,他也不曾想要杀了她,他只是想殷家亡了之后,她依旧是他的皇后,哪怕她恨他,但她依旧是他的。

但殷后的性子那样的烈性,殷家族亡,她又怎么愿意苟活。她嘲讽的看着先帝,然后一剑刺死了自己,然后他亲眼看着他。

先帝爱殷后,但重不过他的皇位天下。殷后爱先帝,也重不过殷氏一族。

一晃二十年了,殷后也死了二十年了,而他也在愧疚里度过了二十年。

明氏听完这些话,早已是泪流满面。

她不知道殷后和郦后谁更错,但是最错的却是先帝。

明氏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嘶哑着声音问道:“那我娘呢?究竟真的是病死的,还是因为发现你对郦后的心思,被你和郦后……”

“不是,我怎么会害你娘。”明谙打断她:“不管怎么样,在我心里她都是我的妻子。”

他和永和长公主的亲事是殷后做主的,永和长公主很喜欢殷后这个嫂子,而殷后也很喜欢永和公主这个小姑子。

先帝登基之后,殷后见他年过三十还是独身一人,又见永和长公主喜欢他,所以替他做主定下了这门亲事。

他永远都记得那个明媚有些害羞的女子,躲在城墙外娇俏的喊他:“大将军,你这是要去哪里呀?”

尽管他不爱她,但娶了她后,他是真心想要一心一意和她过日子的。

明谙沉下声音缓缓道:“她听到殷后和殷家被皇上诛杀,伤心过度,后又发现我心里藏了郦后,最终绝望病倒。她不愿意再见我,自己搬到了别院,至死没有再见我一面。”

他对不起殷后,也对不起她。

他这一生对不起很多人,唯一没有对不起的只有郦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