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林冉摸摸她的小脸说:“上幼儿园其实也是挺不错的是吧,至少还有牛奶钙片可以吃,以后别动不动就哭了!对不对?”
丫丫猛烈的点点头,啊呜一口把牛奶钙片放进了嘴里,欢快的咀嚼了起来,一股浓郁的牛奶香味和甜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别提有多满足了。
☆、第10章 .03.08.49
(1987年-1991年)
也许是天生软弱的缘故,我对所有的喜悦都掺杂着不祥的预感。
——三岛由纪夫
有人说八十年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对于生于八十年代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时代,小朋友们不愁吃喝。市场上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零食,但只要那么几样,都觉得无比美味。
升学压力不算重,放学也没什么作业,可以撒丫子玩,家长们没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感。人贩子也比较少,治安相对安全。
虽然各家都没有ipad和ps,可只要一台电视就可以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
而对于处于这个年代的成年人来说,八十年代无疑是一个“心里失衡”的年代,一面是灰色甚至黑色的发财致富机会遍地,一面是舍不得体制内论资排辈辛辛苦苦熬来的利益。
每一个人仿佛都在被时代推着走,却不知该如何选择。人们口中说着“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心态下是对生意人的艳羡和嫉妒,也有对自己困步不前的无奈。
冯笑笑显然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她从2016年而来,深知像外公、大舅那样苦苦守着一份“铁饭碗”是不会有出息的,也知道这个时代到处都是黄金,但是一定要眼疾手快才能富在别人前面,这是她跳脱了时代局限的“金手指”。
仅此,无他,已经足够。
冯笑笑在1987年底靠着danka专卖店逐渐起色的生意,挣到了“第二次人生”第一个十万块。这十万块相当于2016年的多少钱?她真的说不清道不明——这个年代,猪肉卖1块钱一斤,工人的工资是五六十块钱,农村建一栋房子只要三四千块,她猜想,大概可以等于2016年的500万了吧。
500万?相当于中了一次彩票,真的可以算成一个小富婆了。
可这笔钱首先是要拿来还账的,那个远在香港的叫何士超的男人——因为有钱不把女人的尊严放在心上的二世祖。一想到他的名字,冯笑笑就觉得有些恶心。刚挣到十万块,她丝毫没有犹豫,立刻打算赶紧把钱还了。
冯笑笑给何氏集团的sammiyu打了个电话,托她把10万块还给何士超。何士超算是sammi的上司,她最初不同意介入其中,可耐不住冯笑笑三番五次的请求,还是帮了她这个忙。
在sammi眼中,这个叫“裴月珍”的小城市女老板是个非常优秀的代理商——不仅年纪轻轻成了同等级别代理商里面业绩最好的,更重要的是,她有一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
这种韧性,在阅人无数的sammi眼中,是成为一个好商人的必备条件。
宁城的danka专卖店生意越来越好i开始询问她是否愿意代理周边的几个城市,冯笑笑当然没理由拒绝,不到两三年的时间内,她又拿到了另外三个城市的代理权。
由于生意越来越大,她赶着第一批热潮,注册了中国第一批的“私营企业”,正式成立了一家她个人独资的服装贸易公司——宁城市蓁月服装贸易公司,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一跃从“裴老板”变身为“裴总”。
除了生意,冯笑笑也热衷于各种投资,她在古镇用七千块的价格买下了一套三多百平的小院子,这间院子位于古镇的中央区域,未来无论做旅社还是商铺都能发家致富。
她本来也想投资各种房产和股票,可直到1991年,宁城还没有一套商品房开售,地方的机关和企业建的福利房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两所交易所在1989年和1990年相继成立了,在这之前,老百姓买股票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她在远在宁城,也没有时间和和精力去炒股,冯笑笑手上只是囤积了几千块的国库券,想着收益较为稳定,又不需要花时间去打理。
妻子的生意越做越大,林锦平的仕途却充满坎坷。
王市长在1988年收到一纸调令,升迁成为了副省长。随着“王副市长”的高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宁城一批他的心腹都跟着从宁城高升到省城去了。可这批“鸡犬”里,却再也没有了林锦平的名字了。
林锦平继续脚踏实地的做着他的宁城经济局局长,可他不过是个夹在权力中层的干部,新到任的市长对于改革国企、搞活私营经济并没有多少兴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面子工程”,宁城的经济越来越被大城市甩在了后面。
到了1991年,宁城的许多国营企业效益江河日下,日子过得举步维艰,其中就包括纺织厂。
纺织厂在七八十年代可是宁城最好的企业之一,到了八十年代末,生产工艺老旧,管理更是跟不上,竞争力被大城市的同类型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随着订单逐年下降,连续好几年出现了巨额亏损。
到了1991年,在宁城市政府的主导下,纺织厂被以低价贱卖给了私企老板,私企老板不愿意养活这么一大批吃闲饭的人,收购纺织厂的条件就是要允许工人下岗。
一时间,许多纺织工人被迫下岗,外公因为年龄接近退休成为了“下岗”名单中的一员,而裴东升虽然正年富力强,依然没能幸免。
据说,他下岗的原因是因为工作态度差、技术水平低、生活作风不检点。
这一年,裴东升34岁,失婚失业、无房无钱,还要养活一个儿子。本来他这辈子过到现在都自我感觉挺好,年纪轻轻手上有点小钱,工作也是个铁饭碗,在女人中也算是有人缘——可突然间的下岗让他一下子打击很大,整个人萎靡不振了起来。
更何况,纺织厂人人都知道裴家的二女儿和小儿子有出息,他裴东升作为一家长子,就显得更没有面子了。
裴家的小儿子裴西临在1987年的夏天考上了江州大学,他在二姐的建议下报了计算机科学系,可明明其他分数比他低的都选择报考了经济系、外文系、甚至中文系,好像没有几个人对这个陌生的专业感兴趣,而在这之前,裴西临连电脑都没碰过。
可二姐却跟他说,美国已经有个ibm、还有个苹果电脑,计算机和互联网早晚会成为最好的方向。他听得一知半解,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了听二姐的话。
二姐这几年在他眼里,简直如同一个神算,说什么似乎都是对的,这一次他想也一定有道理。
和大人们的充满烦恼的生活相比,孩子们就显得过得更加自在了。
1991年,林冉已经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了,他在宁城小学依旧保持着“小神童”的称号,学习成绩优秀不说,还是班里的大队长,体育方面也很擅长,是学校篮球队和田径队的主力。简直就是不给人留活路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的典型代表。
妹妹丫丫相比就逊色很多,丫丫在小学一年级成绩也只能勉强混个中等。由于性格一直内向,也当不上班干部,倒是早早地在文艺方面显现出兴趣。
冯笑笑准备让她8岁开始学习钢琴,她花了重金买了一台黑色的钢琴回家,还特意在宁城找了一个音乐老师每周教导她。冯笑笑认为,女孩子可以成绩不好,但是一定要有些特长,如果丫丫注定不是个聪明孩子,那更要笨鸟先飞。
说到笨鸟,裴聪则更笨一点——人虽然长得人高马大,成绩在二年级一路吊车尾,好在在任慧的照顾下,裴聪的身体和性格都还不错,也没有因为父母离婚而扭曲。和其他孩子相比,他更乐天知命,从不跟别人比较,他有他自己的小快乐,比如好吃的、动画片还有战甲玩具。
这几个小孩子性格相异,却年龄相近,每天几乎都在一块儿玩,生活倒也是快乐无忧,就这么玩着玩着,1992年就这么到来了。
(1992年1月)
早上五点,空气中凝结着一层薄雾,林锦平哈了一口气,上下搓了搓手心。
“真冷啊!”林锦平感慨道。他心想,这几年都是暖冬,今年气候却似乎冷的特别反常似的,他看了看黑压压、雾蒙蒙的天空,心里估计这两天就会下下雪来。
这时候,妻子裴月珍从楼上下来了,她盘着头发,穿了一件长款灰色大衣,雪白色的天鹅颈露在外面,显得气质出众,膝盖以下露出一双肉色长筒袜,脚上的黑色高跟鞋“啪啪啪”的踩在楼梯上。
这么冷的天,林锦平只觉得一看她就浑身发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