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1 / 2)

加入书签

李潼站在席前,看到二人走进房间里,便示意他们各自入座。

看到杨显宗一身锦绣纨绔的打扮,李葛则像是一个短褐苦力,李潼不免一乐,指着二人笑语道:“你两人倒是分工明确,贵贱鲜明啊。”

杨显宗入座后干笑一声,叹息道:“贵也只贵在这一身袍服,还是要为了这些苦卒饮食奔波。”

这话倒也不假,两人各有分工。杨显宗率诸敢战士,以行贾商队为掩饰进入神都城,所运输的货品主要便是粮食,用来供应李葛所率领的故衣社卒力们。

这批卒力人数不少,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畿内漕运体系中,所以衣食方面很大程度还需要杨显宗他们张罗提供。

闲聊几句,李潼便示意李葛先作汇报。

“如今入城卒力已有千数,后继还会陆续调入。只是眼下各家邸铺还没有完全铺张完毕,用工事则仍在与都水监洽谈,真正上工者还只有五百余数……”

朝廷虽然放开了新潭周边的邸铺租售,但却并不允许商户们私下里大量招募佣工,一应用工都需要向朝廷有司报备、由朝廷出面,统一组织。

朝廷改革漕运,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以工代赈,通过行政的手段尽快将河洛周边那些无地可耕的迁民丁壮组织起来,安插进岗位之中,不让这些丁力闲置于野,也给他们提供一份生计保障。

这一项任务眼下由都水监负责,普查京畿周边漕运所需的工位,然后招募丁力进行分配。京畿内外,数万工位是有的,其中大部分是城外运渠。至于城内,一则朝廷本身就有官奴可用,二则也比较警惕大量丁壮进入城中,所以放开的尺度比较小。

尽管老丈人唐修忠所任都水使者是真正的直管领导,不过李潼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将所有城内工位都给侵占了,基本上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将故衣社卒力招募进来。

李葛先将情况稍作交代,同样也拿出一份坊图细致讲解道:“眼下立德坊与承福坊,共有丁营七座,我故衣社徒,主要便被安排在了立德坊西门南北,至于后续入城者,属下建议不要全聚一坊之内,可以分散于北市周边几坊。”

李潼接过坊图来看了一看,立德坊西门直对徽安门大街,出坊后北行短程便可抵达大内东城宣仁门,再往北便是畿内最重要的仓储地含嘉仓城。故衣社众们被集中安排在此处,可以说是已经紧傍大内宫城。

对于李葛的建议,李潼也比较赞同。将故衣社众大批迁入神都城中,虽然也是有以防万一的打算,但主要还是给这些故衣社众安排一个生计。真要想明刀明枪的搞事情,单凭这些故义徒众也不怎么靠谱。

这些故义徒众既无严密的组织性,也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真要闹起来的话,战斗力可能都还比不上南衙金吾卫那些街徒们。如果靠他们跟禁军直接对战,无异于是找死。

其实朝廷之内对于要不要招募一批城外卒力安置于城内,也是不乏议论声。

不过由于新潭周边地皮热度正高,还是招商引资的声音占了主流,所以对于这些卒力的安置暂且从宜。一旦这股风头过去,对于这些卒力的安置肯定还要再做调整。

但只要人已经入城,后续再调整起来,也能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即便不依傍宫防,也能保证在城中安置。

对于这些入城的故衣社众,李潼也无作更多指示,只是吩咐李葛勤做走访,有什么疾病饥荒之类的,视情况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能够多一层保障,甚至并不强调加强组织性。

毕竟人一旦聚势,便不免胆壮气盛,或许还要无事生非。神都城远不同于坊野,一旦发生什么明显逾越禁令的民势串结,那是绝对的严酷打压,根本不需要犹豫。

故衣社本身只是一个生民互助的行社,给生民疾苦时提供一个求助的对象,而并不是对生民人身加以控制。这样的行社宗旨本身并不违禁,甚至官方都有所提倡。

神都城内两市中便存在众多行社,商贾们按照所从事的行业、售卖的货品加入这些行社中,协定物价、拆借财货,这都是在规则许可之内,甚至可以视作两市市监的下属管理机构,所不同只是这是由商户所自发组成的民间组织。

即便不说这些商贾们的行社,一些定居城中的世家大族与胡族酋长们也同样不少。

比如跟李潼关系不错的高句丽人,他们便大量的聚居在洛阳城东建春门附近几坊之间。而故宰相杨执柔坊居的尊贤坊,大半坊居都是弘农杨氏族人。会节坊中有祆庙,一旦举行什么宗教仪式,坊中聚起的胡人更是数以万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