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2 / 2)

加入书签

“我儿说的不错,其定有其他举动。”

司马懿不由赞了儿子一句,看问题能瞻前顾后方能成大器,只不过爷俩的话音刚落,突然,两侧的山上响起了隆隆的鼓声,大量燃烧的柴草团从山上滚落下来,刹那间,火光遍地,来势汹汹。

魏军立刻大乱,这等于四面八方全都是火,该往哪里逃才是,似乎哪个方向也不对。司马懿这个时候也暂时没有应对之策,只能喝令大军不要慌乱,小心躲避火团。

纷纷而下的火团,被将士们不时挑飞,但是数量太多,最后还是冲乱了魏军的队形,吴懿带领本部兵马,一边放箭,一边从山上冲了下来。

按照诸葛亮事先的安排,吴懿的队伍并没有去攻打前方的司马懿,而是直奔魏军的后方部队。

火团的阻挡,让司马懿救援不利,很快就折损了三千多兵马,然而,吴懿一战得胜,迅速又退回到山上,继续抛掷柴草形成的火团,令司马懿大军无法追击。

折腾了近一个时辰,火势渐渐衰弱,司马懿连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被烟熏得如同老鬼和小鬼一般,黑漆漆的看不清样子,只有俩白眼珠子被烟熏的眨个不停。

吴懿的队伍早就沿着山脊去跟诸葛亮汇合,与此同时,魏军来时的路上又燃起了大火,司马懿要想回去,必须要走山脊才行。

“父亲,可否一路追回去?”司马昭擦着脸上的黑灰,沮丧的问道。

“不用追了,木门道怕是守不住了。”司马懿决然道。

放弃木门道,魏军应该继续向前通过上方谷,再绕路返回天水,但是,精明的司马懿没有这么做,毅然下令让兵马翻山而走,直接返回天水。

姜维率军赶来阻截司马懿却落了空,遗憾的同时,唯恐后方出现问题,急忙又率军返回。

诸葛亮在上方谷放了一把火,并没有伤到魏军的元气,却让司马懿的围堵计划失败,大军汇合一处,终于抵达了木门道。

此时魏将费曜、戴陵正带领两万兵马,设立屏障,阻截前来攻打的王平大军,因为魏军所处的地势较高,王平已经攻打多日,没有任何进展。

第2065章 忍辱不出

费曜、戴陵得知司马懿亲自守住上方谷,自认为后顾无忧,全力对抗王平带领的蜀军,他们哪里想到,诸葛亮已经率军成功躲过司马懿大军的阻挡,赶到了他们的后方。

这天夜里,辛苦阻截了一天的魏军正在大睡,后方的山下传来了大军赶来的声响,费曜急忙起床,只听哨兵来报,看见这支大军前方将士,穿着的正是魏军的服装,一杆大旗上写得正是“司马”二字。

大都督夜晚赶来,究竟为了何事,怎么不事先通报一声?难道说被诸葛亮战败了?

应该是这样,来不及报告,费曜因此放松了警惕,然而,等这支大军来到跟前,全部都是生面孔,而且眼神冰冷,难掩杀气,费曜这才发觉上了当。

正是诸葛亮命令先行部队穿上了魏军的服装,迷惑费曜等人,蜀军在吴懿、吴班的带领下,迅速冲进了魏军大营,费曜、戴陵与二将苦战,因为没有防备,根本挡不住。

两万魏兵折损过半,被俘近两千人,费曜的战马被吴班一刀砍断了马腿,当场被俘,戴陵率领剩余部队,经过数次冲杀,血染衣襟,才终得逃脱,连夜返回了上邦。

木门道失守,魏军先败了一局,屏障被拆除,王平、张嶷的部队也得以跟诸葛亮汇合一处。

“丞相神算,若非大军后方偷袭魏军,倒是不知何时才能占领此处。”王平佩服的说道。

诸葛亮摆了摆手,说道:“虽得木门道,并未得上邦,只是小胜而已。”

“我军何不趁胜前进,直接攻下上邦?”王平问道。

“我刚刚得知,郭淮率三万人马守在上邦,此人颇有计谋,不可小视。”诸葛亮道,随即吩咐王平:“既已占据要地,还需稳步推进,将军可带领兵马,在此地修建城池,必保此地不失。”

王平听令,立刻着手去办,诸葛亮则立刻率军返回,司马懿走脱的消息已经传来,他很担心司马懿会趁自己不在,命令张郃对姜维展开猛烈进攻。

诸葛亮将费曜等降兵带走,顺畅的通过上方谷,返回了天水西侧的主力部队,所幸张郃没有任何行动,反倒是听说司马懿回去后,又继续向上邦增兵,显然畏惧了王平的部队。

“丞相,如此胶着,与我军不利,逼迫张郃出战,方为上策。”姜维建议道。

“司马懿唯恐失去上邦,重兵集中在那处,如今张郃所辖兵力不及我军,因此不敢出兵,也在情理之中。”诸葛亮道。

“不如辱其将,逼迫其出兵,只要这边战事一起,上邦定然失守。”姜维道。

诸葛亮想了想,决定采用姜维的计策,尽管他对这种做法有些鄙夷,但是两军交战,势如水火,什么法子都得用,不能按照常规出牌。

随后,诸葛亮下令,将费曜以及其手下几十名坚决不降的士兵全部予以刺青,削去头发,放归魏军大营。

咒骂声不断,费曜等人身上被刺满了凌乱的图案,秃头光膀子被撵走,回到了张郃这边,哭诉蜀军无道。

张郃气得目呲欲裂,暴跳如雷,立刻将此事汇报给司马懿,强烈要去出兵进攻蜀军。

司马懿得知了消息,同样气得肝颤,这种做法是不人道的,令人不齿,不由痛骂诸葛亮小人之举,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随后司马懿就冷静了下来,这是诸葛亮的激将之法,如此更说明蜀军难以维系,急于攻占城池,于是通知张郃安抚好费曜等人,坚守住阵地,绝不出兵。

诸葛亮等了许久,也不见魏军有任何动静,知道计谋被司马懿识破,只怕是这招不管用了。与此同时,诸葛亮真心佩服司马懿的忍耐力和睿智,随后派出使者,给魏军送去了少许物资,算作羞辱费曜等人的歉意。

司马懿坚守不战,令诸葛亮烦恼丛生,只能启用木牛流马,运送军需物资,还要打一场持久战。

木牛流马的威力立刻发挥出来,只需百余名士兵看管,翻山越岭,奔走如风,来回往返,不知疲倦。

尽管有木牛流马运粮,但诸葛亮并不轻松,最大的问题是,有了运粮的设备,粮草依旧不足,接连三次北伐,耗费巨大。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运送工具但是没有粮食,那还不是一个样吗?

于是,诸葛亮又给朝廷上奏,请求支援粮草,刘禅也是甩手掌柜,又把这件事儿交给了李严,反正照着丞相说的去办就行。

李严彻底成了苦瓜脸,连年北伐,蜀中壮丁少了许多,粮食连年减产,百姓吃饭都成了问题,上哪儿去筹粮。

李严也将这个情况如实反应给刘禅,但是刘禅不以为然,没有粮食看可以多吃点肉嘛,又好吃又扛饿。如今丞相不辞辛苦远征打仗,咱们不能只在后方享受安乐,必须要给丞相最大的支持。

以后别在好借口了,丞相怎么要求,咱们就怎么做,排除万难一定要解决粮食问题。李严恨不得嚎啕大哭,这不是难为人嘛!为了征粮的事儿,他不仅得罪了百姓,更是受到了不少有头脸人的排斥,因为摊派给他们的任务最多,大家看见他就躲,还有人背地里叫他李瘟神。

圣上安排的事情,岂敢不做,李严硬着头皮去办理此事,但是也应该让诸葛亮明白现在的具体困难,所以只是征集了一小部分,派人先一步送到了前线,希望丞相看到这种状况能有所改观。

剩下的军粮还是没有着落,李严为此十分头疼,征粮的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却不能采用。无论哪朝哪代,都有贵族的存在,蜀国虽然较弱,但也有一些当地士族大户,私下里存粮很多,根本吃不了,但是一到征粮的时候就装迷糊哭穷,甚至还有人想借机哄抬粮价,大发国难财。

李严很是气恼,但也明白一点,如果动了这些人的窝窝头,那就等于动摇了刘禅的统治,来自内部贵族的反叛,可比外来攻击更容易亡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