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2 / 2)
朝堂上当即炸了锅,起复永嘉侯的呼声再次达到了顶峰,还有人说该即日将宇文策以“指挥不力”的罪名押解回京论罪,若不是荣亲王仗着身份,大骂了这些人一通,又向皇上哭了一回:“胜负乃兵家常事,从来打胜仗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皇兄总得给策儿他一点时间罢?”
这事儿还收不了场,但即便这样,在柯阁老提出:“就算永嘉侯有错在先,如今不宜再挂帅,也可以让他立刻赶赴前线,以副帅的身份辅佐荣亲王世子对敌作战,还请皇上定夺。”时,皇上还是免不得有几分动摇了。
宇文承川见状,忙站了出来,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荣王叔说得对,胜负乃兵家常事,瓦剌贼子此番能偷袭成功,不过就是仗的比我军熟悉地形,又以逸待劳罢了,等我军休整好了,儿臣相信我军一定能尽快扳回一场,继而一路高歌将瓦剌贼子赶回老家的,请父皇再给十一哥一点时间,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何况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啊!”
吴阁老白阁老等人也道:“臣等附议太子殿下,还请皇上三思。”
好说歹说,才说得皇上暂时打消了起复永嘉侯的主意,答应再给宇文策一点时间,可东征军出师不利的消息还是很快便传遍了盛京城,让连日来终于有了阳光的盛京城,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题外话------
红包和腊肉香肠都吸引不来月票,难道真要我放大招,当当当当当,将儿子的果照送上,才有效果了?亲们,小正太真的很正点哦,还有俩小酒窝,想看的就投票吧,o(n_n)o~
☆、第二百六七回 丁氏有喜
东征军出师不利的消息很快便传得人尽皆知,让连日来终于有了阳光的盛京城,又蒙上了一层阴影,更兼有心人暗中的推波助澜,盛京的舆论一时都是谴责东征军主帅宇文策的,连带荣亲王府,甚至东宫都成为了人们诟病说嘴的对象,谁让当初是东宫力主宇文策挂帅的。
相应的,永嘉侯的名声却一下子好了许多,是,永嘉侯克扣私吞军饷是不应该,可他坐镇辽东时,将山海关守得固若金汤,让瓦剌从不敢越雷池一步,让朝廷和百姓从不担心辽东的安防也是事实,看一个人不能光看他的缺点,更多还得看他的优点才是,不然很多事都没法儿做,很多人也没法儿打交道了,毕竟这世上,谁又是完美无缺的呢,只要瑕不掩瑜即可。
起复永嘉侯的呼声也不只在朝堂上复又高涨起来,在民众间亦是甚喧尘上,甚至还有了永嘉侯当初克扣私吞军饷,是为了照顾以前自己麾下伤亡将士的家眷们这样的说法。
永嘉侯忽然间就从一个国之蠹虫,变成了爱兵如子,为了麾下将士,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
以致宇文承川连日来除了面对顾蕴时,其他任何时候,一张俊脸都是阴得能滴出水来,当他不知道舆论会这样一边倒,是谁在背后弄鬼吗?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们甚至连辟谣都无从辟起,不然只会让传言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唯一的希望,也就是宇文策能尽快打一场胜仗,那么自然所有传言都将立时化为无形。
宇文承川心情不佳顾蕴又岂能感觉不到,哪怕在对着她时,他已尽量在克制,可顾蕴有眼睛能看有耳朵能听,更有心能感知,惟有笑着宽慰他:“从辽东到盛京,就算快马加鞭昼夜不歇,单边也得十来日的路程,指不定在通讯兵赶往盛京的过程中,十一哥已经打了胜仗呢?只不过暂时消息还没送到盛京而已,你别着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当初既一力支持了十一哥,如今也该相信他才是,连你都不相信他了,还能指望别人相信他吗?”
拜前世所知所赐,哪怕如今宇文策出师不利,顾蕴依然无条件的信任他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什么都可以作假,战场上的军功却是做不得假的,可见宇文策是有真才实干之人,那他取得大胜,不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让顾蕴说,一开始失败反倒是好事,那他才能痛定思痛,破釜沉舟的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反倒是一开始就取得胜利,后面会如何,反倒说不好了。
顾蕴既说到这事儿上了,可见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宇文承川便也不再遮掩了,皱眉道:“我倒不是不相信十一哥,这世上我真正佩服的人,就说我这个年纪前后几岁十来岁的,也就只十一哥一人而已,他都打不赢这场仗了,换了我亲自去,只怕结果也是一样,我并不怀疑他的能力。我生气着急的,是有心人趁机兴风作浪,不将永嘉侯起复了誓不罢休,实在可恶!”
顾蕴如何不恼这事儿,永嘉侯一旦起复,二皇子一系的所有烦难都将迎刃而解,东宫以后再想将他们逼到山穷水尽之下,只能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就难上加难了。
但宇文承川心情已经够糟,她便不能再火烧焦油了,因笑道:“只要十一哥能尽快打一场胜仗来证明自己,自然不会再有人提起复永嘉侯的事,我们且再等等看罢,再不济了,我们不是还有秘密武器吗,且先拿出来解了燃眉之急便是。”
反正图纸在他们手上,其他有心人纵看到实物后,想尽快模仿造来,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宇文承川叹道:“只好再等等了,只盼真如蕴蕴你说的,十一哥打了胜仗的消息,已经在快马加鞭送往盛京的路上了。”
东宫尚且为着东征军出师不利的消息阴霾一片,荣亲王府内,丁氏作为宇文策的妻子,荣辱生死都与他彻底息息相关的人,连日来就不只是满心的阴霾,根本就是食不下咽夜不能寐了。
还没人可以说道排解的,何侧妃与张侧妃虽是有诰命在身,上了皇家玉牒的侧妃,到底也是做妾的,她与她们就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哪能什么都一起说?何况二人还是公公的妾,彼此走得太近,就更不合规矩了。
回娘家说罢,其他几房谁不明里暗里的妒恨她嫁得好,如今好容易有了可以说嘴笑话儿的机会,岂能白白放过,还不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呢,可她回去又不能径自就回自家的院子,总得到祖母和长辈们跟前儿晃一圈才是,不然又得说她攀了高枝儿就忘本了,本来她就够烦心了,何必再回去自找罪受?况谁家新进门的媳妇子,三天两头往娘家跑的?
倒是还有个小姑子静和郡主,因宇文策临行前,曾吩咐过她,时常回家陪陪大嫂,彼此还能说上几句话,可静和郡主也有自己的一家人,有自己的夫君和儿女要照顾,哪能日日都回来?
丁氏心里的苦闷与焦灼因为无处排遣,就越发折磨得她一日难受胜一日了,想起自家世子爷与东宫的关系,这日终于忍不住坐车进了宫,打算去见一见顾蕴,与顾蕴说说话儿,指不定还能打探到什么不能为人说道的内情,那当然就最好了。
于是是日晨起用过早膳后,顾蕴正与四公主说话儿:“……这么说来,不用再让大家补捐银子,便能撑到所有饥民都离开盛京了?”
四公主点头道:“是,如今饥民的数量已只剩下
今饥民的数量已只剩下最多时的十中二三了,瞧得天气转暖,他们都惦记着自家的田地,迫不及待要回去播种,以期今冬能不再饿肚子,不再背井离乡受尽苦寒,所以能离去的,都领着我们给的一点干粮和盘缠,陆陆续续上路了,如今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只怕还得将养一阵子,不过我们的存粮还有不少,应当能撑到所有人都离去了,大皇嫂尽管放心。”
顾蕴脸上就带出了笑容来,点头道:“总算大家上下一心,将这个难关熬了过去,只盼今年冬天和明年初春,乃至以后每一年的冬天和初春,都不要再有这样的事发生!”
又道:“这么说来,你这些日子都可以不用再去粥棚那儿帮忙了?”
四公主“嗯”了一声:“如今饥民人少了大半,事情也少了大半,人手尽够了,我自然不用再去帮忙,虽然我很想再去。大皇嫂不知道,这阵子以来,我虽然日日身体都很累,却从没觉得这般充实,这般满足过,我得好好想想以后该怎么过了,我以前真是活得太浑浑噩噩了,每日只是为活着而活着,却一点意义都没有,我可不想将来自己老了以后,后人们问起我年轻时都做过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却搜肠刮肚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顾蕴肯定一笑,道:“你能这样想,可见是真成熟了,我自然是无条件的支持你。”
四公主这些日子以来的转变她自然也看到了,虽不至于说整个人都脱胎换骨,跟换了个人似的,也是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整个人都更精气神儿,也更自信了,连带人也显得漂亮了许多,当然不是说她以前不漂亮,她以前也漂亮,却跟一个木头雕刻出来的美人儿一样,美则美矣,没有生气与灵魂,如今则终于有了生气与灵魂,成为一个真正饱满立体,有血有肉的人。
“我就知道大皇嫂会无条件的支持我,若不是大皇嫂,也没有我的今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激大皇嫂才好了。”四公主脸上满是由衷的感激,真的,若不是大皇嫂拯救了她,她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活法,可以说,是大皇嫂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顾蕴少不得要谦逊两句:“这些话这些日子我耳朵都快听得起茧子了,你再说,我就恼了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