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2 / 2)
然后她对大伙儿表示,求亲这事儿呢,无媒无凭纯是酒后失言,她没当真,大家也都不要当真。
以后燕举人肯定能娶得官家小姐呢,咱们不能让这么一件小事儿给他脸上抹了黑。总之这件事儿就到此结束了,不希望再听到任何闲话……
大家纷纷表态,醉话嘛,谁没说过几句,当不得真的,不会说闲话的……
原本以为这样也就可以了。没想到燕南越竟然鼓动了小十一,说他和小十一能有今天,都离不了武梁的大恩大德。那天为他们庆祝的时候,被他打岔忘掉了最应该做的事——谢恩,今天要专门补上。
他拉着姜十一过来,给武梁行礼。
十一认认真真的跪到地上去磕头,回首从前,说了好多感谢姑姑的话。
没想到燕南越竟然也随后跪下,也说了很多从前的事,说武梁从前也教他读书,与他议题,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对武梁行了对师长的大礼,称她为姜夫子……
姜夫子真的有被吓到。
总之从此后两人间定下名份,成了正经的师徒。
武梁:……悟空你去替为师化些肉食来吧。
这么能屈能伸,这么见机快,应事敏,必须得高看一眼,将来没准能有大出息啊。
···
程向腾那里,玩了这么一手之后,也暂时不好意思往成兮跑了。
但他仍然有别的动作。
不是从前市井的那些克妻流言吓不到人吗,程向腾干脆就真的找了两个得道高僧,让两人在各有机缘下给程府,给他程向腾算了一卦,最后铁口直断:侯爷命硬,遇谁克谁……一大堆高深僧语。
这是当真的吗?原本有意的众女家犹疑。
程向腾却还嫌不够,得了机会又在公众宴会上说:我这般的命格,今生注定无妻。但凡不是贪图富贵荣华之辈,但凡对自家女儿尚存一丝儿爱惜之意的人家,哪还会有人愿意将女儿嫁与我呢,这分明要自家闺女的命嘛……
这话一出,这谁家还肯再伸头啊。和你结亲,就是不要女儿性命,就是有所贪图,哎哟丢不起这人哪。
一时间倒没人再上赶着提亲了。
但宫里太后她老人家不干了。
太后对市井的流言没法,因为查不清来源嘛。但如今听说有出家人也敢口无遮拦乱出狂言?太后一下就找到了着火点了:将人揪出来,好生审问清楚。
两位可怜的高僧被苦揍不过,老老实实承认,收了侯爷好处了。
太后娘娘那个气恼啊,把程向腾那个骂呀。
然后问他,就为了成兮酒楼那个娘们儿么?
喜欢就扔回府里去,让她好生侍侯着,自己该成亲成亲去,还反了她了。
程向腾不肯承认:不是因为她啊。不过我对高门贵女都厌烦透了,我想自己选啊。姐姐你别管了,等我有心仪的人了,立马就成亲啊。
反正我再成亲就三婚了呀,哪怕是个丫头出身的,也配得起我呀。
太后气:你怎敢如此枉自菲薄。既然不是因为她,我早看她碍眼了,让人一顿打死算了。
嘿,早知道瞒不住啊。
程向腾求:姐姐呀,我就喜欢这么一个人,我喜欢了这么多年了,我想硬把人弄进府早弄了。可我不想逼她呀,她不开心我也不快意啊。
姐姐呀,你也别逼她了,我一个大男人,拿不下自己喜欢的女人,我何脸存于天地呀。
总之我能让她心甘情愿回来,求姐姐你就别管了。
太后最后说那好,期限呢,就到孝期满啊。到时间如果还没搞定这个女人,那就不许再有怜惜之意,清理干净算了……
···
武梁还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生死场上就走了一遭,这天接到一封血书后,还心有戚戚,然后,还有闲心渡别人哪。
信是昭明寺辗转托人捎过来的,她平生第一次见到血书,闻了闻还是腥的,心情很有些激荡。
信上燕姨娘泣血告拜,说有事相托,也有重要的内情相告,万求见她一面。
武梁想了想,燕姨娘大约也是信任她的能力,或者对程向腾对程熙的影响力,她所放心不下的,无非程照罢了。这相托么,肯定是希望她,或者通过她让程向腾及程熙,对程照关照一二。
关于这点吧,也别说什么她跟程府没关系管不了这些那样的话了,身为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儿牵肠挂肚放心不下,这还是很让人理解的。
而相告之事嘛,武梁想来想去,也无非是大房的事儿。或者说,当初燕姨娘在府里,想往程熙头上泼污水时,是她自己的一时兴起呢,还是和大房有过什么约定默契呢?
也或者,她曾看到或想到一些什么重要的内情?
总之燕姨娘应该能知道,如果她没有相当的东西交换,举着一张脸就想把儿子托付于人,似乎份量差多了吧。如果是那样,她托付武梁岂不是还不如托付自家亲爹兄长他们?
眼看着两月之期就要到了,大房那两个被关禁闭的,也要重得自由了。而程烈同学,也就要回来了。
万一他们兄弟一心,继续为非作歹呢,她如果拿到点儿真凭实据,也好做应对呀。
那天武梁带了不少银子,想着打点一下昭明寺的姑子们,或者给燕姨娘留些银子傍身,能改善一下她的生活也好。
因为燕姨娘信上说,她每天都有很多活儿要做,做不完不能吃饭睡觉,当然更不允许见客,所以约武梁在傍晚见面,说她会起个大早赶工,尽早把活儿干完好见她。
所以那天武梁她们上山也不算早,结果到了昭阳寺才知道,前寺和后寺隔着座山峰呢,并且那后寺看守相当严格,不能随意探视。要往那边去,要先跟那边打好招呼,峰下守门的得了令,才会放行。
既然如此,那就让她们先去后寺预约一下吧。这边等送信儿的回来,估计天也晚了,所以当知客姑子邀请她们住下来时,武梁同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