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我大唐不修长城(2 / 2)

加入书签

殿里就剩下君臣两人,连李承乾都被李世民给赶出去了。

手抚着还散发着清木香味的御案,李世民稍调整了下姿势,让自己的后背靠在椅上,稍微放松了些。

“文远,北方的事情你应当也知道了吧?”

殿中只有两人,李世民给李超赏赐了一个坐墩。

坐墩没有靠背,得正襟危坐,不算舒服。

“臣听闻了一些情况,似乎挺热闹的!”

用热闹来形容,说明李超对这件事情挺轻松的。

“文远,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此事?”

“臣还没有足够的信息,因此不好做判断。”

“就以你现在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先。”

李超想了想道,“这件事情现在看来,虽然打破了朝廷的战略布置,但也算是个好事。东--突厥自始毕可汗重新兴盛,至于二十余年,称霸东方大草原,无人能极。尤其是隋末突厥大内讧,达头兵败身死后,西突厥经历了短暂的内乱之后,在射匮手里一统,这些年,东-突厥专注于漠北漠南,而西突厥则专注于西域,并向着更西的波斯、罗马拓展,两个突厥都是实力大增。”

“这些年东-突厥利用隋以来的中原内乱,不断的往南拓展,朔方、河套、代北、辽西,一度被他们间接控制。我们与东-突厥早晚有一战的,本来敌强我弱,我们要休养生息以待时日,可现在东突厥自己打起来了,这确实是个好机会。”

李世民有些兴奋的道,“朕也是如此想的,东-突厥压在我们头上太久了,这是心患之腹。突厥一日不亡,我大唐一日不得安宁。眼下铁勒起兵,西突厥窥探,而突利、郁射设又起兵反颉利,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朕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李超扭了扭身子,调整下姿势。

他清楚李世民的想法,好不容易兵变夺了皇位,当然更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本事。太上皇李渊当年向突厥人称臣纳贡,到现在大唐还要每年向突厥人进贡,虽然唐朝对百姓们说这是对草原突厥人的赏赐。

但这笔钱帛支出的真正用途,大家却都清楚,这就是纳贡求和的钱。

甚至还要向突厥人和亲嫁公主。

李世民不想交这笔保护费很久了,现在有了机会,岂愿意错过。

李超也想打突厥人,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一个强大的突厥不符合大唐的利益。

李超是大唐人,是汉人,唐王朝,汉民族,这就是族群,人是群居动物,有种族之分。共同的文化、习俗,这些造就了同一个价值观,同一个利益的群体。

在大唐的内部,有灞上李家跟清河崔家之分,有汉人和蛮人之分,但面对草原上的突厥人的时候,大家都是唐人,利益是一致的。

“文远,有人向朕提议重修长城,说只要守住长城就好了,长城以北不要管他。”

李超冷笑。

“陛下,长城确实有其作用,但长城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长城最大的作用,是用以抵御小股北方胡虏的南下抢劫,防止游牧民族的骚扰。尤其是在以前,修长城的王朝,北方的边境其实与现在相差很大,他们在北方边境上修长城,并不完全是用来防御的,而更是一种积极的开拓。把长城修到胡人的活动区域,挤压他们的活动区,把他们赶到更北的地方去。而有了长城,朝廷可以在北方边境长城内开垦种植,开拓稳固新的地盘。”

‘但是,陛下你现在看看我们的北方形势。河西一段,长城外很大的地方早就是河西道的控制区,关中段。关中长城北面,那么广阔的地方,如今是大唐的朔方道。再说河东道,河东道长城的北方,刚被李靖和李绩将军收复云朔蔚诸州,也成为了朝廷的实际控制区。”

“陛下,那些说只守长城的大臣,难道意思是要朝廷现在把辛苦打下来的朔方、代北以及河西走廊西端给放弃?”

李超对那些喊着修长城的人,很不屑。

“原来的长城一线,早就不是边界了。我们费力去修长城有什么意义吗?如果没意义,那劳民伤财修他做什么?”

“陛下,秦汉都曾修长城,隋也曾修长城,但我大唐不须修长城!”

李世民也是这种想法。

“朕想收复河套,前套后套都收复,将阴山以南都给收复。就如你的那首诗里写的一样,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世民原本还想着,在阴山一线修一道新的长城,燕山、阴山、贺兰山连起来,形成大唐新的北方屏护。但李超却说大唐不需要修长城,李超明显比他的想法更大。

“如果陛下真不想再等几年,想现在就加入到北方的争夺之中,臣不反对。不过我们不急着下场,可以先联络薛延陀的夷男,西突厥的统叶护,还有东-突厥的郁射设和突利。陛下可以来个二桃杀三士,册封统叶护为突厥大可汗,册封夷男为漠北薛延陀汗国可汗,册封突利为东-突厥大汗,册封郁射设为东-突厥小可汗,让他们一起讨伐颉利可汗。”

“让他们先上,打的差不多了,我们再上!”李超笑着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