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2 / 2)
很快便又有人道:“你若是觉得蓟县都难,那回去估计就更难了,我是得了消息,说是周边的部族、外族人,现在都拖家带口的,大举朝平州进驻,就是为了求一个中原户籍,他们也想参加科举,到底是被玄甲军吓怕了,他们总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那玄甲军就要打过去的。”
“打又打不过,当然就想成为自己人了,这也是人之常情。”高庆点点头,品评了一下之后,便没有多少兴致了,忧愁着自己的前路。
一直等他回到了暂住的院子,还没有从这股忧愁里面走出来,但到了最后,却也只能长叹一声,暂时来看,还是只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为学之上才行。
在入籍之后,高庆已经重新在蓟县的学馆登记在册,要在这里参加科举。
这学馆,在幽州处处皆有,而在并州和平州境内,则只是部分县城有。
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并州和平州都算是刚刚拿下来,很多地方还未完全平定,算不上安宁,当然无从建立。
只不过,这幽州的一座座学馆,却是建立的格外顺利,据说是几年之间,诸多举子在各地宣讲时事,早就培养了基础,现在直接将那些举子聚集起来,再配以一些吏胥,加上一处办公衙门,马上就是一个学馆了。
学馆建立之后,当地的百姓不仅没有半点不适,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很多人当时就将自家孩童送去蒙学,场面一时非常热闹。
消息陆陆续续的传来,越发让高庆认定,科举之事绝非那位冠军侯、征北将军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布局许久的计划,一旦能借此成事,甚至成为典型,必定有很大的好处,甚至一举反超高并,都未必不能可能。
所以在从学馆得了一些书册后,高庆就时常研读。
书册之中写的,就是这次科举可能考到的东西。
高庆研读了几日,马上就感觉到里面不简单,很多东西过去他也曾经接触过——都是那位征北将军的学说,也就是民间所传的“陈学”。
“现在看来,陈学是要大行其道了,至少在北地是难以避开了,不过我观这些书册上的陈学,和过去所见的陈氏文集、大典,乃至几篇文章比起来,都有一些不同,似乎更加偏向于百家工学,而非那天下至理。”
这般想着,其实高庆心中有些不喜,只是他却知道这事科举的敲门砖,于是不得不学之。
只是,与此同时,在那并州兵营之中,高庆的同族之人高并拿到了这些书册之后,却是如获至宝。
“这些才是有用之言,先前大典也好、文集也罢,虽然微言大义,说的是万世不易的道理,能开心胸,能定志向,但却无法让普通人也得指点,但现在这几本科举之言,说的却是人人皆能用得上的道理。”
他翻看了一夜,越发爱不释手,于是第二天一早,就让军中文人誊写出来,打算再全军宣扬。
至此,这陈学的脉络,渐渐分明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