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四章 趁势而为(2 / 2)

加入书签

八月上旬,朝廷发出了召集各地驻军指挥使以及副指挥使来京城见驾的圣旨。名义上是说皇上要和军中官员商讨军中之事,总结对辽作战的战败原因以及当面听取意见改进军队战力的事宜。听起来似乎是个广纳进言,虚心听取军中将领意见的召见,但其实,这却是一场鸿门宴。因为所有通知的对象都是吕中天花了数天时间列出的一个杨俊的残余党羽的名单上的将领,吕中天正是要利用这样的一次机会进行一次大肃清和大策反。很明显,部分来到京城的将领将不会有机会活着回去,能活着离开的人只可能是宣布效忠皇上,或者是效忠吕中天的人。

……

八月中,虽然大周大部分的地方依旧是炎炎夏日,并没有入秋的感觉。但是,在燕云边镇之地,这里已经有了秋天来临的迹象。

天空高远湛蓝,旷野山坡上的树木也开始转变颜色。原本翠绿一片的山野,此刻却有了五彩斑斓的迹象。这种转变将会变得迅速,只消过了月半,很快便会秋意浓郁,秋风萧索。到了九月里,天气便会很明显的变凉,那也便意味着寒冬不远了。

霸州,一座大周边镇上的雄伟城池,此刻便耸立在群山众岭之中。这座大周边镇上的城池,经历过的无数次的战斗的洗礼,高大的城墙上斑驳坑洼,浑身伤痕。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但百年来,虽然无数次遭遇袭击和险境,却从未被敌人攻陷过。所以,霸州边城,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大周东北边境的一座心理上的图腾。霸州不失,边镇便依旧稳固,这已经是边镇将士们心中的一个不成文的共识。

此时此刻,霸州北城的城楼上,两个人影正站在城楼垛口处看着北边起伏的山峦和红黄一片的山岭秋色交谈着。其中一人身材高大,面色黝黑,四方脸庞上带着深深的忧虑之色,眉头紧皱着。他身旁站着的那名人虽然穿着盔甲,但却体态修硕,举止儒雅,颇有书生之气。不过和那黑脸壮硕大汉一样的是,他的脸上也是阴云密布,眉头也紧皱成了一个疙瘩。

“青山老弟,对于朝廷送来的圣旨,要我们去京城见驾的事,你怎么看的?”说话的人正是安肃军指挥使韩刚,他身旁的那人便是马青山。

大军兵败之后,韩刚本被羁押在涿州城中,马青山等人率领残兵退回涿州的时候命人将韩刚释放,那时杨俊正在昏迷之中,而白奇原本就对韩刚没有恶感,对于马青山的决定也没有反对。撤回霸州之后,马青山建议韩刚不要跟随杨俊回京城,因为韩刚之前被杨俊问罪,回到京城会有不利。韩刚也不是糊涂人,他当然知道自己此刻回京城不会有好果子吃。马青山之所以留在霸州,却是因为白奇要回京,败退霸州的七万兵马需要有人统率休整,所以白奇请马青山留在霸州善后,率残兵做好御敌准备。

韩刚和马青山两人留在霸州城中整顿兵马,他们收到了辽军大军集结于涿州的消息,在保州容城等边镇兵马都极为紧张的时候,两人坐镇霸州确实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两人将左近边镇守将召集来此告诉他们不用担心,布置了烽火通信的安排,制定了相助救援的计划,给这些人吃了定心丸。

只不过,最终辽人似乎止步于涿州城,并没有南下,而大周的和议使臣柳振邦从霸州经过北上,众人也都明白了朝廷正在跟辽人和议。对于韩刚和马青山而言,虽然他们知道这次和议必然是不平等的和议,作为军人,和议也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但是,作为败军之将,他们甚至连打听的资格都没有。柳振邦从涿州议和回来路过霸州的时候,甚至都没给他们一个好脸色,更别说跟他们说和议的内容了。作为军人不能战胜对手,最终导致必须要进行和议,这正是韩刚和马青山最为内疚和煎熬的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