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特效之王有技术解析,酌情订(1 / 2)

加入书签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华夏电影的输出?

一方面是文化特性。

另一方面,还真的是技术。

特效影响电影输出吗?

有人说我只要剧情好,肯定卖得出去啊。

这就想当然了。

很多小说里写得,主角不管不顾,拿出来一部《钢铁侠》剧本就在国内拍,然后风靡全世界,这就有些不现实。

因为你没有人家那种特效思维,自己又不懂技术,即使是雇佣外国的团队,别人也很难理解你脑子里想象的画面是什么样的,而且还有可能设置技术壁垒。

最真实的结果就是一个挺好的剧本,最后顶着不伦不类的特效走向世界。

用30年前的特效水平来进行作品输出,对于看惯了好莱坞的海外人来说,好比看惯了无码1080p的你,突然看到一个360p的视频。

放大了看,全是马赛克。

是不是观感上就差了很多?

那么华夏电影特效到底和好莱坞电影特效有多大的距离?

客观的说,10-20年。

不是差在设备上,也不是差在硬件上,而是差在人脑子里的经验。

好莱坞的特效历史比华夏特效历史长了几十年。

技术是要在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的。

所以这些经验的差距,就决定了特效水平的差距。

当然了,国内有一项特效技术应该是比国外强的。

抠图嘛。

因为用的很多。

如果你去好莱坞你会发现,目前仍有一大批白发苍苍的老人活跃在特效制作的一线,而国内的特效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年轻人。

而且迭代更新很快。

因为国内的特效工作人员待遇不好。

那肯定好不了,国内的一部电视剧的制作周期大概是一年多,这其中大量的投资花在演员身上,留给特效公司的钱本来就不多。

时间不够,钱也不到位,特效工作人员的经验又不足。

甚至成片之后导演就直接把片子扔给特效公司了:“这里给我加个泰坦巨猿!”

那特效公司的人也懵啊。

泰坦巨猿长啥样你得告诉我啊?

回头看看酬劳,再看看给的时间限制。

算求,整个大猩猩上去算了。

导演一看,大猩猩就大猩猩吧,反正有流量明星在就行,于是屁颠屁颠地上线了。

流量的粉丝们一看:“哇,有哥哥在,猩猩?什么猩猩?这个电视剧我就没看到猩猩啊,我眼睛都在割割身上了,我看到割割眼睛里都是星星!”

“什么?你跟我说这电视剧特效不好?你是看到我割割演技挑不出毛病,开始找茬了是吧?”

于是,流量明星、粉丝、投资方皆大欢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