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声东击西200票加更(2 / 2)
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从非洲之角横渡南大西洋抵达墨西哥湾,不间断航行九千多公里、使用完全木质帆船不带任何辅助动力、没有淡水净化装置、没有gps定位系统和导航雷达、只用三台不同材质制造的六分仪和一本月距表导航。这些条件凑到一起,放到后世,洪涛就是帆船界的头一号人物,没人会如此疯狂。可是放到目前,这已经是最好的条件了。
飞鱼级就是按照最初的掠食者号建造的,它的船体不大,长度只有十八米,排水量不到五十吨。但是经过十多年的改进之后,这种船型已经非常适合远洋高速航行了,一直都是帝国当仁不让的通信船,常年奔波于帝国本土和各个港口之间。它的安全性能已经得到了无数次验证,除了由于操作不当发生过一次撞船事故以外,从来没受过大伤害。
而开普敦造船厂新造出来的这几艘飞鱼级,船底又有了一个新的变化。原来的整体外龙骨没了,也不是没了,而是缩小到只有船底中部才突出三米多长的一截,船头和船尾底部的外龙骨去掉了。这种外形更像后世的帆船形状,也更符合流体动力学。
减小后的外龙骨或者叫鳍片,就像是鱼类的腹鳍,既能起到稳定船身侧摇的作用,还不至于增加过多重量,也减少了部分航行阻力。在不降低适航性的基础上,让飞鱼级的极端航速提高了两节,真成了名符其实的海上飞鱼。
别看就是小小的一个改动,这是温家老哥俩以及下一代再加上造船厂里许多位船匠不懈努力的结果。光是试验到底留下多大外龙骨最合适就整整试验了五年多,经过几百次航行数据统计之后,才得出一个相对靠谱的结论。
在没有现代化设备测试的情况下,想研发一个新技术、甚至只是小小的改动,哪怕有洪涛这样的穿越者指点,也是这么难。这就是科学,决心再大也是瞎掰,数据才是真理。
不过洪涛没敢把这艘船的速度全部发挥出来,他再懂航海,也是一个人,飞鱼级的标准配置是五人驾驶,一个人也能开,不过就得降速航行了,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手及时调整风帆,大海和大河连一个水手都算不上。尽管他们在大海上努力忍着内心的恐惧,装成大人的样子,但小胳膊小腿还真不能当大人用,所有的帆具操作,都要洪涛一个人来完成。
白天十二节,这是洪涛能承受的最大劳动量了,连球帆都不敢升,晚上为了让自己能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全是降三分之二帆慢慢走,能有四五节就不错。
从开普敦直航墨西哥湾西岸,洪涛有这个本事吗?假如要是给他一艘四十英尺的现代化巡航帆船,不碰上极端海况,这个距离的航行只能说是有点小难度。可是驾驶这么一艘仿古帆船、真帆船,洪涛还真没这个本事,中途必须停靠一次,这已经是他的最大能力了。
好在洪涛脑子里还有几个南美洲港口城市的坐标位置,大部分都在最南端。但其中有一个正好能用,它就是后世巴西的圣路易斯港,也是上辈子他身边几个女人之中的一个,莉莉的家乡。当年在这里洪涛还在酒吧里当过一次麦霸呢。
按照洪涛大概的估算,圣路易港差不多、可能、大概其就在这趟旅程的中间位置,前后误差一千公里!没办法,现在南美洲的海图还没有,中美洲还没完善呢,光有个坐标也只能按照直线距离估算,稍微拐个弯啥的就几百公里出去了,误差也就得这么大。
这一猛子扎下去,溜溜十七天啥也没看见,四周全是大海。好在暴风雨啥的也没看见,否则洪涛真不知道这两个孩子能不能承受的住。就在大海和大河已经整天开始问什么时候到家、什么时候能看到胖爸爸的时候,船的左舷终于出现了海鸟,齐了,离陆地不远啦!
“哎呀……我到想睹物生情呢,可惜啥也睹不着啊。这是圣路易斯?这尼玛不是剩路边屎吗!”贴着海岸线又航行了一天多,终于到了圣路易斯港的大致坐标点。看着两个狭长的海湾夹着一块陆地,洪涛基本可以确认这里就是后世的圣路易斯岛。只不过这时它上面啥也没有,海边全是茂密的红树林,沿海地区基本都是沼泽地,也不知道当年法国人是如何在此建造起来城市的。
洪涛并不是来此观光旅游的,也不是来缅怀他和莉莉之间的情愫的,之所以特意到这里来停靠,主要是为了补充淡水。在西边的圣马科斯湾里有梅阿林河,河水很清澈,估计现在更清澈,煮开之后就是很好的水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