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快速攻击车(2 / 2)

加入书签

杨天竖了竖大拇指,枪声震耳欲聋,说话太费劲。

“那堵墙有多厚?”曼迪指着远处的砖墙,用手势比划着询问道。

杨天伸出五根手指:“五米。”

五米?

曼迪微微咋舌,虽然这是一堵砖墙,可以40毫米的炮弹能洞穿五米,也令人咋舌。

杨天带着曼迪走上前去,示意艹控榴弹发射器的士兵停下来。

“我能试试吗?”身后的曼迪走上前来,有些期待的询问道。

杨天意外的看了曼迪一眼,没想到这个智慧的女人还有暴力的一面,点了点头。

曼迪也没捏捏,一边上前,一边解释道:“我的父亲曾今是米国的一位武器专家,我从小就跟着父亲见识过许多武器,所以对这些东西很熟悉。”

杨天微微侧目,怪不得这个女人做了战地记者,一个许多男人都无法胜任的工作。

曼迪注意到弹匣中的修长40毫米炮弹,有些惊奇的问道:“这就是使用的穿甲弹吗,长度有些过分,而且还是圆头的,这是为什么?穿甲弹不都是尖头的吗,利用合金坚硬弹头,做成圆头的,能够达到穿甲要求吗?”

杨天神秘一笑,解释道:“这个就是军事秘密了,不太方便透露。”

的确,普遍意义上的穿甲弹都是尖头,采用钨钢等高硬度合金作为弹头,利用动能穿透装甲。

不过杨天设计的穿甲弹却不是这种设计,而且连原理都迥然不同。

普通的穿甲弹,一次加速,当炮弹出了炮管,就纯粹靠动能飞行了,出膛初速最高,能达到千米每秒甚至更高,随着炮弹的飞行动能才会逐渐降低。

可杨天采用的却是三级加速,采用高精度的延迟引信,如三级火箭一样。

第一级出膛,在出膛的瞬间,毫秒级的精妙控制下,点燃第二级,再次加速,而后还有第三级推动。

因此这种穿甲弹的最高速度是在三级引信完全点燃之后,弹头的速度达到极致,杨天测算过,这个距离在五百米左右。

而弹头的设计为圆形,也是有特殊原因的,这三级加速,就像二踢脚一样,虽然在极短,以毫秒计的时间内完成,但也会对子弹的稳定姓产生一定影响,采用圆头,就是加大空气阻力,控制弹头的飞行轨迹不会产生太大偏差。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穿甲弹的贯穿装甲的并非圆形弹头,而是弹头内部的一枚合金钢珠。

这枚钢珠更小,三级加速之后,它的速度甚至会达到数千米每秒,那种一瞬间的动能,完全能像大型反器材狙击步枪一样,洞穿坦克的装甲。

简单来说,杨天设计的这枚穿甲弹,看似是40毫米口径,但最后洞穿装甲,造成穿透伤害的口径却是一枚不过10毫米的钢珠。

它的穿甲能力,完全不弱于,甚至还要在一百多毫米的穿甲炮弹之上。

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不像坦克那样,发射一枚穿甲弹需要几秒十几秒的时间才能发射下一枚,配合自动榴弹发射器,它就是一个穿甲弹机枪,以每秒四到五枚的速度疯狂倾泻穿甲弹,发射速度慢的坦克,在它面前注定是一个悲剧。

正想着,曼迪也扣动扳机,熟练的击发。

不过她只射击了一发,然后就跑到远处的砖墙前。

五米厚的砖墙完全被洞穿,留下一个直径10毫米的洞口,边缘裂痕如蛛网一般。

曼迪立刻注意到弹孔的不同,40毫米的炮弹,却造成了10毫米的弹孔,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再回到杨天面前,曼迪考虑了一下说道:“我想我明白你的设计意图了。虽然我想不通这种穿甲弹的原理,但是以这样的穿透能力,配合上机枪般的射击速度,它简直就是坦克杀手。而且我觉得,它应该拥有灵活的机动姓,比如焊装在悍马车上什么的。”

杨天微微侧目,这女人的眼力还真是不俗,立刻就明白了杨天的设计理念。

“悍马车?那个太笨重了,你不觉得,把这种自动榴弹发射器焊装在快速攻击车上更合适吗?”杨天笑了笑,向路易挥挥手。

曼迪一愣,循着杨天所指看去,才注意到试验场地的一边,还停着两辆汽车,上面盖着黑色的毡布,刚进来的时候,曼迪也注意到了,但以为就是寻常的越野车,就没在意。

现在随着路易掀开毡布,曼迪才注意到,这竟然是一辆快速攻击车。

漆黑的车身,除开汽车底盘,整体车身就是黑色的合金金属框架,光看外形,它就是一辆放大的卡丁车。

不过曼迪却很熟悉这种快速攻击车,灵活姓极高,一般一人或者两人乘坐,上面焊装重型机枪,或者榴弹发射器,适应许多复杂的地形,很受特种部队的欢迎。

这辆黑色快速攻击车,再加上这架自动榴弹发射器,才是杨天设计出来,用来对付坦克的终极杀手。

娇小的车身,轻质的钢架结构,使得它拥有非凡的灵活姓,配合能贯穿世界主流坦克的穿甲弹,机枪般的射速,在战场上,坦克只能跟着它的屁股后面吃灰。

打个形象的比方,这种快速攻击车就是小巧的迅猛龙,而坦克就是大型的剑龙,体型硕大,踩迅猛龙一脚就能踩死它。

可迅猛龙速度更快,而且拥有锋锐到极点,能轻易咬破剑龙厚重皮甲的獠牙,那当处于游击战斗之中,结果会怎么样呢?

杨天特意设计出这种组合,也就是预估到,正面战争,反叛军肯定不是米国大兵的对手。

城镇,肯定会被联合部队以绝对的正面装备优势占领,而接下来,清除渗入农村的反叛军,还是会以游击战为主。

那如此一来,这种快速攻击车,绝对会让联合部队付出惨重的代价。(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