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扩编与剿匪(1 / 2)
很快,在叶赫莉娜的命令下,小舅子波波莎带着3千多骑兵归顺了陈锋,让陈锋手中的兵力暴涨。
兵多了,管理就显得混乱了起来,因此陈锋决定对手中所有的部队进行一次整编。现在陈锋手中的兵力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兴和县保安团,人数在两千七百余人左右。第二部分是来自大青山基地,人数在两千三百余人。第三部分是陈家的护院以及护粮队,人数在两千八百余人。第三部分则是叶赫莉娜带来的嫁妆,总人数为3千三百余人,全部为骑兵。
这样算起来,陈锋手里现在一共有一万1千余人的兵力,其中步兵七千多,骑兵3千多。
人数倒是不少,但是整支部队的战斗力却十分有限。步兵方面武器装备倒是不错,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没经过训练的新兵,即使不是新兵也都没有上过战场,能不能堪用还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就是所有的部队编制混乱,保安团和大青山基地用的是营连排的编制,护粮队用的是大队中队小队的编制,至于骑兵则是更直接,干脆弄了个千人队和百人队出来。
还有就是兵员素质偏低,纪律性较差,没有职业军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骑兵方面情况也差不多,缺乏装备,没有统一的制式武器,除了马刀还算整齐以外,骑枪五花八门,而且没有轻重机枪,更没有迫击炮。不过骑兵方面倒是有一些经过专业训练的军官,可能是叶赫莉娜的老爹遗留下来的老部下,整体而言素质还算不错,就是当惯了马匪纪律性较差。
想到战争再有三个多月就要爆发了,陈锋那叫一个心急火燎。他一边托人四处购买骑兵用的马枪马刀,另一方面对部队进行整编。
七千人的步兵正好两个步兵团,按照重新整编后的部队编制,兴和县城防司令部下辖两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下辖3个690人的步兵营、1个335人的机枪营、1个140人的警卫连、1个120人的迫击炮连、1个140人的工兵连、1个120人的侦察连、1个180人的辎重连、1个38人的通讯排以及一个战地包扎所,全团总兵力共计3100人。
另外司令部还直辖一个360人的警卫营、一个220人的特战大队、一个540的加强炮营以及1个88人的司令部。
骑兵方面陈锋则是将所有的部队统一整编成了2个1550人的骑兵团,归城防司令部统一指挥。
部队整编完成之后,陈锋宣布了新的军官任命命令:城防司令部司令官陈锋、副司令官叶赫莉娜、保安一团团长陈锋(兼任)、副团长李文生、参谋长杨毅、一营长李斌、二营长胡铁生、三营长王汉生、机枪营营长李建华、一团警卫连连长孙国栋、炮连连长赵铁柱、工兵连连长王长锁、侦察连连长海亮、辎重连连长陈大牛。
保安二团团长徐虎、副团长周海生、参谋长梁峰、一营长林勇、二营长陈海涛、三营长陈兵、机枪营营长许朗、二团警卫连连长牛虎、炮连连长张浩、工兵连连长陈友亮、侦察连连莫日根、辎重连连长吴燕明。
司令部警卫营营长李德明、特战大队大队长徐豹、炮营营长文浩。
骑兵总指挥叶赫莉娜、副总指挥安德烈、参谋长张志刚。骑兵一团团长波波莎、副团长海日汗(蒙古族)、参谋长李阳。骑兵二团团长格日乐图(蒙古族)、副团长维克多,参谋长欧阳海。
当然了,这份整编计划只有陈锋等有限的几个人才会知道详情,就算是那些被整编的士兵也不清楚。两个步兵团陈锋在县城里驻扎了一个,另一个驻扎到了大青山基地,而两个骑兵团陈锋更是直接,让他们打着塞北马帮的旗号继续到草原上横行,不过这一次陈锋却是给了他们目标,德王控制的锡林郭勒草原以及科尔沁草原,以战代练,三个月之后不管战果如何都要返回兴和听候命令。
对于骑兵作战陈锋有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不太了解骑兵的战术,但是他却知道叶赫莉娜以及那些和叶赫莉娜的老爹逃入中国的白俄军官的战术已经严重落伍了,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骑兵发起集团冲锋那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骑兵陈锋看中的并不是他的冲击力,而是他的机动能力。陈锋给叶赫莉娜以及整个骑兵部队提出的要求是,上马骑兵下马步兵,两者必须样样精通。而且骑兵部队必须装备机枪,为此陈锋特意从军火库调出一百挺轻重机枪装备到了骑兵部队,只是由于马枪严重不足,两个骑兵团的装备还有很大的缺口。
陈锋这里虽然没有武器装备,但是有人有啊,陈锋知道现在德王和李守信以及王英这几个狗汉奸狗蒙奸已经和小日本勾结起来了,日本人为了扶植这几个卖国贼,支援给他们大批的武器装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八式骑枪。
“三八式”骑枪为马上背负使用,设计短小,全长966厘米,重3.34公斤,口径6.5毫米。性能只能算是一般,属于日军骑兵已经淘汰了的制枪。
由于三八式骑枪装上制式的“三○式”刺刀之后,重心变更,命中率低下。在距离500米以内的射击精度与“三八式”步枪相同,在1000米的距离上,弹着只有15%。为此,明治四十一年(1909年),日军在“三八式”骑枪的基础上,参考意大利步枪可回折的枪刺,于明治四十四年(1912年)设计生产了“四四式”骑枪。
陈锋很清楚,要在塞北这片土地上混下去,迟早要和这几个混蛋汉奸干架,趁着这个时候这些混蛋没有防备打几下闷棍还是很不错的选择,况且骑兵团确实需要通过战斗来检验陈锋的战术设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