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重入世,今朝散发风中(1 / 2)

加入书签

那天晚上,花膘膘请吴燕青的那顿饭,是成天乐有生以来最奢华的经历,就算如今的成总已见多识广,回想起来仍叹为观止。那晚他喝多了,在客房里点了宫灯上的古代美人妲己,然后“妲已”就推门进来了,侍奉他上床“休息”,这是成天乐关于那次宴会最后的记忆……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躺在饭店员工宿舍的床上,怀里抱着一根瓠子。

虽然有一段大醉的记忆已是空白,但此前的经历却令成天乐印象深刻无比。这么长时间以来,成天乐再也没有走进过这条巷子,也许是潜意识里认为那种场所不太适合他,或者他消费不起,干脆就连看都不多看一眼了。

今天在画卷中故地重游,成天乐注意到这条平江路旁的横巷名叫“卫道观前”。从巷口前走不远,路的左手边经过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大门口。成天乐记得很清楚,再往前走百余米,路旁又会出现一座几乎一模一样的宅院,门楣上的花砖、门坊上的瓦当、建筑的形制与格局都是相同的,多少有些奇怪。

可是他走到当初花膘膘请客的那座“会所”门前时却愣住了,因为这里根本没有什么会所!这条巷子叫“卫道观前”,就是因为巷子里有一座卫道观而得名,成天乐的面前就是破破烂烂的卫道观遗址。

卫道观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是一名道士在一座宋代废园上所建,到了明代改名为卫道观。据史料记载,明代苏州状元申时行少年时就在此观中苦读,后来衣锦还乡捐资修葺卫道观,并题写东华堂匾额供奉文昌帝君,卫道观香火一度鼎盛,占地面积也较广。

和姑苏城中的很多老宅一样,卫道观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但却以某种方式保留下来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九五八年,卫道观改成了街道工厂,厢房和大殿也变成了车间与库房。

直到新世纪之初,卫道观三清大殿还是当做库房使用,依稀可见当初轮廓;整座道观尚保留了三进格局,前殿和偏殿都成了民居,早已面目全非。后来在开发平江路时,这里成了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居民被迁出,留下了一个破旧的空院子,界于原址和遗迹之间,便是成天乐看见的景象。

卫道观遗址被保护姓存留,但仍然保持着破旧沧桑的面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彻底重修呢?其实在苏州一带,这样的老建筑太多了,几乎是随处可遇,仅在平江路一带的各条小巷里,各种类似的古宅恐怕就不下百处,原先都住满了居民。将这些古建筑从密集的人居中划出来原样保护,已经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这在别的城市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走在这里,人们会不禁感叹——这就是苏州啊,两千五百多年前伍子胥就已建造的那座姑苏古城!这里的历史名胜、人文风景、文化遗产实在太多了,甚至不必刻意去寻找,时时刻刻就在脚下。别说这样的巷子、破旧的古宅,就连那些得到很好的保存与修复的园林,走马观花逛一个月也逛不完啊。

外地游客来到苏州,也只会去参观最著名的几个景点,比如虎丘、拙政园,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来到这个破旧街道工厂的小院中看什么,这里无非曾有一座古代的道观、大殿还是原先的大殿而已。

文保单位曾经估算过,如果对卫道观进行整体保护姓修复,加上配套工程项目,投资就已经过亿了。这还仅仅是一座卫道观而已,而且涉及到的不仅是钱的问题,假如把同等规格的古建都进行保护姓修复的话,至少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哪怕把全国精通古建修复的工匠都召集起来都不够用,而且苏州一带远比卫道观更有价值的古迹还多的是。

所以成天乐看到的,是门柱上贴着瓷砖、大铁门敞开、门牌已经摘了、旁边的墙上镶着“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原街道工厂大门。向里看去,是三进房、两跨院,假如不留心注意的话,它简直就和等待拆迁的破旧老房子没什么区别,院子里跑着几只鸡,也不知道是谁养的。

这样一座院子,在成天乐这种人的眼中还是能发现不少常人难以察觉的细节,走进原先应该是山门的建筑、也就是通常道观的灵官殿,那在《西游记》中曾大战孙悟空的王灵官神像当然早已不见,但抬头看梁上仍然是旧时的棹木,雕刻着凤鸟和卷云;檐头挑出,上面有木雕人物图案,依稀还保留着古时的彩漆痕迹。

穿过两进跨院,成天乐在一群随地啄食的小鸡中间站到了第三进正殿前方,这里原先应该是三清大殿。抬头看屋顶修建的特别讲究,有一道镂空双层的砖瓦脊,正中间镶嵌的花砖上还有“乾坤清顺”四个字,从残存的痕迹来看,还能分辨出原先是金字朱砂底。

再看大殿建筑的正面,原先的格扇门早就没有了,有半边墙被砌死,上面留着气窗,另外半边则用木板挡住了破窗户,窗扇上还挂着一个“安全不忘”的红字白底牌子,显示这里曾经是一家工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