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六章 时尚高唐(1 / 2)

加入书签

冀州,南皮城。

偌大的城守府显得有些空旷。

做为袁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南皮的城守府比普通的县城要豪华很多,刚住进来的时候,单经着实兴奋过一阵子,可近两年来,他对这个地方越来越不满了。倒不是府衙变得破旧了,只是这股子冷清劲,着实令他烦躁。

“青州来信?谁的?算他有点良心,还知道写信过来,只要不是来炫耀的,就念给我听听。”单经斜倚在榻上,一边挖耳朵,一面冲着来通报的书吏摆着手,漫不经心的模样。

“……”书吏显然很吃惊,发了好一会儿楞,才茫然答道:“单将军,是青州来信!是骠骑将军的亲笔信!”

“什么!”单经一骨碌翻身跳起,瞪着眼睛,惊疑不定道:“是他?他又要做什么?”

他惊慌失措的模样,让书吏又是一阵无语。

什么叫色厉内荏,这就是了。南皮城内,但凡是个有耳朵能听,有眼能看的,谁不知道单将军对骠骑将军各种看不惯啊?

当然,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单将军,帐下的将官一天到晚的总是请假,一有空就往高唐跑,任谁来当这个渤海太守,心里也不会爽利了就是。人都跑去高唐了,就算占据了华丽宽敞的太守府,这个太守当的也不是滋味啊?

同样的,总是跑高唐的将官们也没犯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放着热闹繁华的高唐不去,谁愿意窝在像是偏远山村一样的南皮啊?

要不是没那个便利,书吏自己也想多去高唐几趟呢,家里的婆娘没少念叨着高唐的绢布,儿子更是天天追着自己要糖吃——要不是总有同僚从高唐带些土特产回来,谁知道糖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呢?

冬雪一样白,海沙一样细的白砂糖;扯不断,咬不碎的牛皮糖;糖葫芦、糖羹、糖人、蜜汁儿,带着糖霜的各种点心,连自己这个成年人看到了都会不由自主的咽口水,更别提孩子们了。

这些东西的产量不大,保存也不方便,再加上卖不出太高的价格,所以青州商人虽多,但很少有人会带着这种东西四处贩卖,只有在高唐才能随时随地都能买得到。

老人们形容生活幸福,会说生活甜如蜜,现在看看,人家高唐人可不就生活在蜜糖里了吗?

每次想到这里,书吏都有给自己两个耳光的冲动。现在的高唐居民,就在几年前,还是些什么人啊?难民、流民、草民……身份高贵的那是凤毛麟角,只要愿意去,就能得到安置。

打心底讲,这条件还是很优厚的,但架不住人言可畏啊!

包括单将军在内,很多去看过的地方名士都表示,高唐根本算不上是个城,就是为了安置难民,临时搭起来的一大片窝棚,是难民区。

他们倒也不是纯粹的有偏见,想想看,在河北地界建房,不用土石砖瓦,只用木头,这房子能暖和得了吗?一个多月的工夫,建了一座能容纳十万人的城出来,这得是多么简陋的一个地方啊?又不是军队安营扎寨!

听到众多名士、高人异口同声的说词之后,原本还有些蠢蠢欲动,想去高唐占个地方的人都打消了念头。

到高唐安家确实不要什么花费,但那种临时建成的地方,到底能支撑多久呢?三个月?半年?谁知道呢?

等到难民营散了,难道又要几百里的折腾回来?那时还不物是人非啊?

所以,尽管高唐建新城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传遍了整个河北,但真正动心,并付诸行动的,除了过不下去的穷人和受了兵灾的流民之外,就没有什么人了。

类似书吏这种身份的,更是连心思都没动,好好的在衙门里当差,谁愿意去难民营受罪啊?

结果,一年过去,高唐城不但依然健在,而且还以让人吓掉下巴的势头迅猛发展,成为了整个河北最有活力的地方。

据说,就在骠骑将军下令改‘开元’年号的同时,青州民事司对都府做了一次详尽的统计,结果发现,建城一年,高唐的人口从十万人,暴涨到了十万户!

单是这一项,遍数整个天下,除了战乱前的洛阳之外,就再没有哪个城市能与高唐相媲美。

因为高唐施行的是来去自由的制度,不存在汉武时代那种强迁地方富户,以充实都城的政令,所以,人口的高度集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唐新城的繁华和吸引力。

这项统计令青州的民政官员欢欣鼓舞之余,也是忧虑丛生,人口多固然是好事,但太过集中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在土地日益紧张的青州,高唐周边居然出现了抛荒现象,甚至有些村落直接变成了鬼村——人都跑去高唐城了,原来的家业自然被抛下了。

就在王羽轻骑南下徐州前后,高唐广纳四方之民,来者不拒的态度终于转变了。这座城市不再无条件的接纳新居民,只对一些身份特殊,如:求学的学子、手艺高超的匠人、饱学的学者之类的特殊人士敞开大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