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2 / 2)
王灿点头道:“仲德公之言有理,我会考虑好的。”
三个人的安排,王灿自然是要安排好的。
ps:六更之三,求收藏、鲜花。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34章 一纸调令(四更)
海棠书屋 更新时间:2011-9-7 5:31:11 本章字数:4097
资阳县,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地处资水(沱江)之北。古人认为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由于其地理位置处在资水之北,故此得名资阳。
徐庶、石韬、孟建一起抵达成都,以三人的才华轻易便能出仕。
去了招贤馆后,徐庶选择在资阳县担任县令,主政一方。虽然资阳县城小,城墙矮,地方简陋,而且贫乏不堪。可徐庶却把他的根扎在资阳县。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出仕,是他从一介布衣成为官员的第一个起点。
徐庶担任县令后,对资阳下了很大的功夫。
他刚刚上任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就整治城中的恶霸无赖,而是先将县衙的权利控制在手中,并且把县丞换成了自己的人。再者,徐庶原来就是游侠儿,本身的武艺非常出众,很容易就掌握了资阳县的军政权利。
他掌握兵权后,资阳便进入徐庶的时代。
兵权在手,徐庶便有了足够的力量。
这时候,徐庶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整治内政,处理内患。凡是扰乱百姓的恶霸无赖,全部抓起来,扔到城楼上修筑城墙。如此几次,资阳的风气逐渐改变,民风也逐渐的好转,面貌焕然一新。
徐庶主持资阳的军政,鼓励百姓生产,给百姓供给耕牛,派遣士兵帮助百姓收割粮食,使得资阳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
随着百姓生活的改善,徐庶的威望在资阳逐渐的提升起来。事实上,徐庶能短时间内改变资阳,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能力出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资阳县本就是小县城,城中即使恶霸无赖,或者是有仗势欺人的家族子弟都是不入流的,如不足为虑。
徐庶上任以来,扶持农业,鼓励商业,资阳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他自己也是廉洁奉公,秉公执法,深得百姓的拥戴。
这一日,一辆马车缓缓进入资阳县。
马车的车辕上,驾车的是一名狰狞壮汉。汉子肤色黝黑,面目凶恶,尤其是一双虎目,更是精光闪烁,闪烁着慑人的光芒,令人畏惧不已。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典韦。
典韦旁边,还有两个黑衣武士,也是负责保护王灿安全的人。
马车中,坐着的人自然是王灿。他头戴长冠,身穿一袭黑色棉布袍,装束简单,并无特殊装束,也没有穿着锦衣华服。然而,王灿坐在马车中,自有一股慑人的气度,这便是王灿身居高位,长期养成的威仪。
马车在城中停下,一行人没有去县府,而是在县城的酒楼中歇脚。
将行李放下后,王灿让两名黑衣武士留在酒楼中歇息,然后带着典韦出了酒楼,往城中行去,一路走过的地方,非常繁荣,百姓的脸上都带着欢乐祥和的笑容。
王灿此次来资阳,便是为了看看资阳的情况。
两人行走在路上,王灿忽然说道:“山君,摸一串铜钱出来,假装掉在地上。”
典韦眉头一挑,眼中露出疑惑的神情,不明白王灿是不是脑子卡壳了,怎么突然让他摸出一串铜钱掉在地上。虽然典韦心中不解,却还是按照王灿的话,手伸进腰带里面,不停地的摸索一阵,然后假装掉了一串铜钱在地上。
这一串铜钱,足有一百多枚,也就是一百多文钱。
若是去买包子,都能买五十个左右,若是包子的价格便宜些,还能买更多的东西。
对于资阳这样的小城来说,一下捡到一百多文钱,可以说天上掉馅儿饼。
铜钱哐当一声掉落在地上,王灿和典韦不管不顾,缓缓的继续往前面走,不过两人的速度并不快,也都没有回头。对于王灿来说,一百文钱不过是一个小数目,不过这却可以试探一下资阳的民风如何?
如此一来,王灿就能大致的了解一下城中情况。虽然有些以偏概全,或者是鸡蛋里挑骨头,但也算是一种试探的手段。
两人刚走出不远,就听见后面传来一声大喊:“公子,等一等!”
王灿闻言,立刻停了下来。
他转过身去,却见一个衣衫破旧,面色蜡黄的少年快速跑了过来。少年虽然骨瘦如柴,可身上破旧的衣衫却洗得干干净净,一双眼睛也明亮清澈,脸上也没有任何的污渍,他双手托起一串铜钱,递到王灿跟前,说道:“公子,这是您刚刚掉在地上的铜钱。”
王灿接过来,说道:“小兄弟,看着这么多铜钱,你就不动心吗?”
这句话,有些莽撞了。
然而,少年听后仅仅是眨了眨眼睛,旋即嘿嘿笑道:“这么多铜钱,我都没有看到过呢,当然动心了。可是大人教导我说要自食其力,不能有不义之财。呵呵,我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城中巡逻,看哪些人欺良霸善?哪些人被欺负了却不敢说出来?然后回到县衙,禀报给大人,让大人出面处理这些事情。”
王灿闻言,又问道:“是哪位大人呢?”
少年拍了拍胸脯,说道:“还能有哪位大人,当然是县令徐大人了。”
王灿又说道:“你每天都在城中巡逻,徐大人给你什么报酬呢?”
少年咯咯笑道:“徐大人可好了,他不仅让我们住在县府中,还保证我们的吃住呢。不仅如此,徐大人还会给我们讲课,教我们读书识字,做人的道理。徐大人是大大的好官,若没有徐大人,我都饿死在街头了。”
王灿闻言,对徐庶的做法很佩服。
眼前的少年,肯定是流浪的乞儿,徐庶将他们收留起来,然后让他们在街道上巡逻,这样不仅救下了流浪的乞儿,还能监察城中的动静。但王灿能肯定的是徐庶是用他自己的俸禄养活这些孩童,这一点王灿却不是很赞同。
施政者,当胆大心细。
既然要收留这些孩童,就不用拿自己的俸禄补贴,可以在县府的开支中专门拨出一个款项,将流浪的乞儿收拢起来,统一的进行教学,让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才是正道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便是这个道理。
王灿想了想,说道:“小兄弟,我有一封信要送给你们徐大人,你既然和徐大人相熟,能帮我我送去么?我不白让你送,给你两个铜板当报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