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1 / 2)

加入书签

王灿见贾诩特立独行的坐着,问道:“文和,莫非你心中已有对策?”

贾诩淡淡的说道:“回禀主公,臣呆在水军期间,天天对着地图观看,早已经把荆州和吴国的地图铭记于胸,不需要再看地图。”

王灿拍掌笑道:“既然文和对江夏周围的地形分布了如指掌,对接下来的战事肯定有了计划。文和,说说你的计谋。”

郭嘉和徐庶抬起头,看了贾诩一眼。

旋即,两人回到坐席上,等着贾诩说话。

贾诩正色道:“主公,孙坚主动和主公决战,这是上苍赐给主公平定吴国的良机。孙坚率军杀来,主公尽快摆开阵势,布下一个口袋,让孙坚往里面钻,然后打死孙坚。”

王灿问道:“如何安排?”

贾诩正色道:“九江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靠近鄱阳湖,又处在庐江郡和豫章郡之间,有了这样的地理位置,我军可以借此安排……一旦孙坚战败,必定无路可逃。到时候,主公灭掉孙坚,吴国灭亡就为期不远了。”

徐庶说道:“贾大人,计划不错,可实施起来却不容易啊!”

贾诩笑说道:“事在人为,只要肯琢磨,定能成功。”

郭嘉仔细的考虑了半响,说道:“我觉得文和的计划可行,可以试一试。我们和孙坚交战,必定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大战起,局势混乱,我们就借机谋划,浑水摸鱼。”

徐庶问道:“奉孝兄,具体你怎么打算的?”

郭嘉摇头说道:“目前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没有明确的安排,等主公的主力和孙坚的主力交战前,再安排也不迟。”

王灿也没有追问,说道:“有策略就好,这才不会失了分寸。”

……

北方,曹操已经打得袁氏无法抵挡。

昔日,袁绍占据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占据了四大州,实力强横,纵横北方。此时,袁家已经只剩下并州和幽州的一小撮地方,其余的地方都被曹操蚕食了。袁家的实力江河日下,日日衰落,眼看着就要被曹操吞灭。

与之相反,曹操的实力却越发的强盛了起来。

邺城,魏王府。

大殿中,曹操高坐在上方,下方是司马懿、司马朗、刘晔、陈群、满宠等智谋之士。曹操神情严肃,沉声说道:“王灿和孙坚即将决战,孙坚已经派出了使节,请我们出兵佯攻蜀国北面,牵制蜀军的一部分兵力,你们意下如何?”

刘晔说道:“目下我军最重要的事情是除掉袁氏,这是最重要的,不可动摇。”

曹操点头说道:“灭袁是头等大事,我分得清。”

司马懿拱手道:“既然孙坚要求佯攻,我军就佯攻。主公只需要派出一小股兵力,佯装成数万大军,气势汹汹的去攻打东都洛阳,自然会吸引黄忠的注意。如此,我们轻易的完成了孙坚的请求,也不会耽搁北方的战局,何乐而不为呢?”

曹操笑说道:“仲达和孤想的一模一样,孤是这么打算的。”曹操回信给孙坚的使节,同意佯攻蜀国北面的疆土,牵制蜀军。

……

交州,孙坚的使节抵达交趾太守士燮的府上。

入府后,使节拜见了士燮,表明来意。

士燮人老成精,没有立刻应允,而是把孙坚的使节安置下来。士燮本人是交趾郡的太守,权利颇大,而士家久居交州,又是交州的大族。天下大乱后,士家的实力急剧扩张,成为交州一霸,因为地处偏僻,没有诸侯问津,得以偏安一隅。

孙坚的使节前来,打破了这个局面。

士燮知道事情紧急,召集了家中子嗣在大厅中议事。

士燮身穿一袭黑色长袍,头戴古冠,正襟危坐。他已经六十出头,年岁颇大,但稀疏的银发梳却理得一丝不苟,没有一点凌乱。

大厅下方,是士燮的儿子士廞、士袛、士徽、士干等人。

士燮慢腾腾的说道:“今蜀王和吴王交战,吴王请我们出兵攻打荆南,牵制王灿的兵力。你们有什么看法,尽管畅所欲言。”

士廞说道:“爹爹,蜀王和吴王都是庞然大物,不可得罪。”

士燮点头说道:“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才召集你们商议这件事的应对之法。”

士袛仔细考虑一番,正色道:“爹爹,蜀王和吴王交战,是两虎相争,我们掺和进去,很可能遭到重创。蜀王和吴王都是猛虎,都不能得罪,孩儿建议您答应孙坚使节的请求,但是却暂不发兵,保持中立,这样既没有得罪吴王,也不会开罪蜀王。”

士徽说道:“我赞成兄长的意见,应允吴王,暂不发兵。”

士燮环视众人一圈,说道:“你们都同意士袛的看法,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为父这就答应孙坚的使节,但是不约定出兵的日期,拖延时间,保持中立。”

一席话,定下了士家的方针。

ps:补2,今日收工;求鲜花。

第十五卷 定江东 第1126章 太史慈被囚

海棠书屋 更新时间:2012-5-22 1:22:02 本章字数:3205

九月二十五,孙坚率领三十万大军从吴郡出发,讨伐王灿。其中,鲁肃、张纮、黄盖、祖茂等文臣武将一起出征,世子孙权监国,执掌朝政。

孙坚出征时,九江忙碌得热火朝天。

从南阳、襄阳、南郡、江夏等荆州各郡征调来的士兵都齐聚九江,合并在一起进行操练。各郡的士兵中,以南阳郡的士兵最为精锐,军容鼎盛,一看就是威武之师。南阳郡是张辽镇守,张辽不仅精通兵法,也长于训练士卒。

他派遣过来的三万士兵,令行禁止,能和王灿麾下的精锐媲美。

校场内,王灿顶盔戴甲,腰悬佩刀,正在巡视士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