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95节(1 / 2)
故事讲祖父如何舐犊情深,孙女如何勤学苦练,还特意渲染祖孙离别之情景……还有孙女进入新家庭后,不为富贵荣华所惑,一心想靠己身所学,买一栋房子把祖父接来奉养……
这文章言辞深秀,情感沉挚,简单的家庭故事,写得跌宕起伏,生动感人,洋洋洒洒近一万字,长使读者泪满襟。
肖先生背后是《宁报》,他不但贡献了深挚感人的文章,到晚上的时候,他还派人送来一张银行本钱,整整八千块钱呢。
珍卿诧异地问来人:“这是肖先生预付的版税吗?”
肖先生派来的听差,对珍卿很是恭敬客气,说:
“回杜小姐的话,版税什么的我不晓得。先生让小的来送票,交代说是这一点钱,是他个人和亲友捐赠,皆为成全杜小姐拳拳孝心……”
珍卿神情立刻凝重:分明昨晚已经说好,她若买房钱总能自己攒够,万万不愿叫他们破费的。
她立刻跟这听差的说,这钱她实在收不得,她马上写一封书信,请听差把信件与本票,一同给肖先生带回去。
结果这二五眼的听差,接过珍卿的信立刻跑了,珍卿在后面追都追不上。
无奈之下,只好由三哥带着她,亲自拜访肖先生的住所,晓情动理地要拜还捐款。
肖先生一直不肯收回,珍卿一直力请他收回。
珍卿义正辞严地说:
“先生以晚辈孝心可嘉,如此热忱为我奔走,晚辈着实感激,终身莫忘。
“然晚辈正在少年,能写会画,不痴不愚,不乏谋生赚钞之手段。
“若在己有余力的情形下,贸然领受这意外之财,这样撇开自己手脚不用,那与沿街乞食的乞童何异?
“如此以来,晚辈又有何面目,忝登《宁报》的道德专栏?晚辈还有何资格说,自己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人?……”
这一番铿锵激昂之语,又把肖先生说哭了,最后竟然真收回了八千块。
捐赠出去的钱,还能原封不动地送还。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事。
等到珍卿和三哥离开,肖先生急慌慌回书房,赶紧控制住了情绪,思考着把珍卿刚才的话,务求不错一字地录下来。
他中间还把他老婆找来,问刚才也在场的老婆,杜小姐原话是不是这样。
肖太太也一把年纪,刚才只顾感动抹眼泪,哪还记得什么原话,她嘀嘀咕咕地说:
“我不求闺女给我买房,只要儿子有这心气,我就烧了高香了……”
肖先生心不在焉地说:“就你惯的祖宗秧子,不叫你给他买房,就是我们烧了高香喽……”
到晚些时候,惊华书局的庞先生,打电话跟肖先生打听,杜小姐有没有收他的钱。
肖先生跟这庞先生,原本有点互看不顺眼,不过这件事倒没必要瞒骗,他直说杜小姐一毛没收。
庞先生顿时感慨万端,说给杜小姐送了六千,结果杜小姐也一毛没收。
杜小姐还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庞先生赞杜小姐如此少年英材,品性又如此上成,真是百年难得一见啊。
肖先生正想打听下,杜小姐跟他说了什么,结果庞先生突然把电话撂了。
肖先生再打过去,对面说庞先生已睡下了,急得肖先生抓耳挠腮。
过一会儿肖家电话响,是郑余周老先生打来。
他问杜小姐有没有收钱,肖先生回说一分没收,郑老先生在对面哈哈笑,说早亏他有先见之明,根本没有给人家送钱,他晓得定会返送回来的……
第三天的《宁报》第三版,祖孙俩的孝道故事竟还有后续,讲的是女主人公力拒赠款,还有她发出的生气勃勃的豪言……
《宁报》连着两天加印了……
读者的来信像雪花一样多,堆满了《宁报》日报的招待室,好多人问当事人的信息,好多人还想捐款给人家,好多人想要确定真实性,才说捐款给人家……
第四天珍卿要返校,因为期末成绩出来了。
培英每个年级的成绩,都在公告栏上张榜公布。
珍卿的体育成绩一般,而家政、烹饪、缝纫等成绩也蛮差——但这些课程的分值比重,不像圣音那么大,但也着实拖了后腿。
然而然而,珍卿还是险险冲过了关,做了高一年级第一名,但总计分只比第二名高五分。
每个年级的前十名,学校都予以奖品奖励。
而每个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向审查委员会申请助学金、奖学金。
培英的助学金和奖学金,都是上一期期末申请,由教职员和理事会组成的审查委员会,在暑假审查申请者的资格,在下学期伊始按审查结果发放两金。
施先生管着班上的杂事,看到珍卿也申请奖学金,特意找珍卿说这件事:
“……教会学校不同其他,助学金、奖学金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在教学生和信友子弟。
“今年这一期,全校有二十个奖学金名额,但其中十六个名额会给在教学生,只有四个名额给你们。所以,单是成绩好也没用……
“而且珍卿,之前你写《小辣椒理想的覆灭》,在校长和理事会那挂了名……总之,你有个心理准备吧。”
就是得不到奖学金呗,哼!
施家和看她不大畅意,想着再找教务长说一说,毕竟培英的教育经费,不少也是毕业校友捐赠的——校友却未必都是在教的人。
珍卿学习上有多用功,施家和一直看在眼里。本班□□、庶务长、教务长,都很是欣赏喜爱她。
可这里总归是教会学校,校长和理事会把控经费,他们在华办校的宗旨还在传教。
说完奖学金的事情,施先生给了珍卿五十块,说是戏剧社给她的剧本定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