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一百一十四节 河路2(1 / 2)
钱引的单位是缗,原本指的是串铜钱的绳子,一缗钱就代表一千个铜钱,可惜在汴京的时候,钱引就只能换到一百铜钱左右,现在更是只值十几个铜钱。那么老大一张钱引,印刷精美,纸张厚实,恐怕造价都跟时值差不多了。但一张海报大小的钱引,使用起来甚至还不如铜钱。
最主要还是不稳定,赵构小朝廷不断罢免各地的一些铸钱,增印钱引。导致钱引超发,越来越不值钱,能不用钱引,没人愿意用。倒是这些粮票,多少就是多少,一升就是一升,一斗就是一斗,一斛就是一斛,有实物保证,童叟无欺,反倒更受欢迎。
可那是在扬州,是当时为了将方便集中百姓的粮食,印给老百姓的凭据,在扬州封闭的经济系统中形成货币,怎么在海州还是如此?
逛了一圈,突然碰到了正在带一个商人看铺面的侯东。
叫了一声,侯东立刻赶过来,那商人竟然也屁颠屁颠跟着跑过来。
“我看着街面上怎么也用粮票?”
侯东笑着解释:“刚开始是几个在军营门口做小买卖的商贩拿着粮票,问能不能兑现。我就让人给他们兑了,用的人就多了起来。我还在街上设了粮票铺,专门用票换粮,换的人不多。就是给老百姓一个安心!”
李慢侯笑道:“你倒是好打算。当心榷务找你麻烦。”
侯东被任命为海州、淮阳军主簿,管理州县钱粮,还监管军粮。现在李慢侯是藩镇,当然要军政一体,提高效率。
侯东笑道:“这是军票,他们凭什么找麻烦?”
这事在扬州不是没发生过,真当印钱引的朝廷机构什么金融原理都不懂?蔡京摸索了二十年,总结出了一些窍门。朝廷增发钱引,兑换钱引的机构,在地方上就是这些榷场负责。他们发现朝廷给他们的钱引越来越不值钱,扬州老百姓却越来越认可粮票,当然要发飙了。官司都打到了朝廷,最后也不了了之。因为侯东解释说这是给士兵的军粮,士兵不要钱引。朝廷惹得起地方官,却惹不起大头兵,这世道就这样,猫吃老鼠,老鼠却能吃象。
“你看着办吧,只要有利可图,一切我兜着!”
侯东笑道:“有大人这话就行。”
他就怕没人兜,有权力做后盾,赚钱实在太爽。
“这位是?”
李慢侯注意到拘谨的待在侯东身后,一直捧着笑脸的商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