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第三百二十八节 国族2(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官方名义上是将汉儿当做国族,一视同仁,可大石等权贵还是有意识的给予了契丹人更多资源,分配给契丹人游牧的牧场广大无边,比以前在漠北、漠南的还大。可是契丹人依然比宋人贫困,不止是宋人更勤劳,还跟契丹人的恶习有关。

他们不读书,骑马放牧,四时围猎。一旦闲暇,立刻酗酒。汉儿制作出的各种巧件儿,将他们手里的钱财榨的干干净净。

为这种事情忧虑的,已经不止大石一人。而是一大群契丹权贵在忧虑,可他们都清楚,排斥汉儿的代价他们承受不了。他们做了各种努力,试图规训契丹人的习性,他们组织汉儿妇人教授契丹妇人纺织毛料。甚至强制契丹少年读书识字。可他们做的依然不好,无数契丹妇人抱怨她们没有汉儿妇的巧手,契丹少年在学堂里更喜欢打架斗殴。任何一座学堂中,学习成绩最差的,永远是一群契丹少年。

大石觉得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忍着耻辱,能想象到燕王那个混蛋会以什么样的高傲嘴脸教育他的口气,他还是写信向燕王请教。

燕王告诉他一个道理,有教无类。燕王说,契丹少年学不好,不是他们笨,而是习性使然,得找到更适合教育他们的方式。契丹人祖祖辈辈游牧,教育也需要从游牧入手。建议大石开办府学,办畜牧科,也许契丹人会有远超汉儿的天分。打架斗殴的问题,更多是一种心态。在学习不好的群体中,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反而会被歧视,这是风气问题。建议将契丹少年中的好学者单列出来,培养学风。

燕王还说,契丹人是一个纵横大漠数百年的强族,必然有极其优秀的品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作,着急不得。

不过燕王提醒大石,说西域是一个变幻无常的地区,东西方力量交汇,让这里的形势变化非常快,一个强权很难保持数代人不衰。伽色尼帝国传到第三代就盛极而衰,四分五裂,被塞尔柱帝国取代。塞尔柱帝国盛极一时,也是不到百年就迅速衰颓。

契丹人想要做草原上不落的太阳,必须拥有有别于其他草原民族的优秀品质,不能只靠放牧打猎这些别的民族都会的手段,必须努力提高民族的深层底蕴。假如有一天,契丹人不可避免的衰弱,是否会再有一个耶律大石站出来存续种族呢?不能寄希望于横空出世的英雄,契丹人需要防备的是,有一天契丹国家灭亡了,契丹人还能存续,一百年,一千年后,他们还知道自己是契丹人。不会像匈奴人、柔然人、乌孙人、鲜卑人、羯人一样,需要在汉人的典籍里寻找他们的脉络。

契丹人甚至需要在灭国之后,积蓄力量,一次一次的重新复国。这需要强大的文化底蕴支撑,单靠契丹人目前的习性,并不比其他草原民族更优秀。契丹人也远没有当年控弦之士四十万众的匈奴人、鲜卑人更强大。

李慢侯的回信让耶律大石惊出了一身冷汗,已经有些松懈的斗志再次燃起,神经再次绷紧了。举目四望,契丹人还真的不比任何草原民族更优秀。甚至在自己拿手的骑马放牧上,都开始落於下风。宋人在草原上建立的那些大牧场,已经能养出跟契丹人一样好的战马。克烈人、蒙古人和塔塔尔人也已经可以跟契丹人一样纵横驰骋,而且他们更凶悍,更坚韧。连女真这种游猎民族,长途奔袭的时候,都可以昼夜不下战马。蒙古人可以不用补给,纵横万里,契丹人就不行。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