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64节(1 / 2)

加入书签

【科举,一关就是十七年。】

【其实宋朝的科举相比与唐朝来说,是有很大的进步的。】

【首先,对象更宽泛,士农工商,不限出身,谁都可以考,这是很大的进步。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甚至连僧道都能考。并且,只要考试通过了,立刻授官,效率很高。】

【然后,它的考试规则日趋严密,还限制了考官的权力,这就让有权势的人在里面操作的空间变小了,更加公平。】

【而且,考上的人称“天子门生”,大家都是皇帝的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结党营私。】

大考之日。

贡院前面正在对考生们进行着搜身,包括连带进来的馒头都要掰碎了来查看里面是不是有夹带的纸条。

“不允许携带任何书本和小抄入内,违者取消考试资格,三年内不允许再报考。”面无表情的考官在宣读着考试规则。

场内,

考生们都有各自单独的隔间,

布置简单,一目了然。

考完后,试卷被统一收上去,然后用纸严严实实的糊上名字,之后再由笔吏统一抄写每一份试卷。

誊抄好的试卷被送到阅卷的考官那儿,考官们打完分,再经过一番争吵选出合格的名单后,再把名单以及试卷都送到皇帝那里。

只有等皇帝看过之后,确认没问题才会将糊好的姓名拆开。

到了这时候,新晋进士们才算是板上钉钉,最终出炉……

天幕下一些有了科举经验的,或者是对这个相对熟悉的人开始兴致勃勃的对旁边的家人朋友解释:

“糊名你们肯定猜得到,是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串通,把名字糊起来嘛,他们就没办法公然作弊了。”

“誊抄呢,其实是为了防止阅卷官通过字迹认出考生来。”

“其实还有很多别的要注意的,比如不允许在试卷里自报家门,透露个人信息,也不允许用颜色独特的墨。”

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听上去还是很公平的。”

“那是,科举舞弊可是杀头的大罪!”

西汉。

董仲舒有些惊讶:“没想到后世的那些朝代居然将科举进行到了这个地步!”

严格好啊,严格才说明重视,才能更大的保障公平。

他大开眼界,同时也感到有些欣慰。

刘彻也在宫中沉思:“此法甚好,只是不能贸然推行。”

本来推行科举就已经是动了一部分人的饭碗了,若是一下子就变得那么严格,那肯定有人要不满。

虽然他倒是不惧,但是现在是和匈奴交战的关键时候,朝中能少一事也是好的。

等他腾出手来,再好好整治一番也不迟。

武周。

上官婉儿对着武则天盈盈顿身,笑道:“陛下,这封弥之法可是自您这儿起的。”

糊名,也叫封弥。

武则天自然也有些欣喜,这说明自己的这个小小的创举得到了后世的认可,是明智之举。

她轻轻颔首道:“可将此法推行到全部的科举考试之中。”

现在封弥法还只用在吏部的选人试上面,正好借着仙画的东风完全推行开嘛,连阻力都可以无视了……

【不过,科举制度的巅峰,还是得看明清两朝。】

【科举之严格,在明朝发展到了顶峰。科举考场上如果出现了舞弊案,那绝对是惊动朝野的大事,从上到下会有一大批人为此而掉脑袋。】

明朝。

太学的门前,一群北方的学子正在静坐。

金陵府尹和御史前来,为首的人悲愤提出他们的要求:“我等要求彻查此次科举舞弊!榜上52人,皆为南人,却无一人是北人。南方之地,文风固然兴盛,但我北地学子,却也不是只会骑马舞剑的蛮人!”

他身后之人义愤填膺

的喊起来:“不错!此事必然另有乾坤,我等跪请陛下为我们北地学子主持公道!”?本作者火星少女提醒您最全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尽在[],域名[(

结果,复核官员得出的结论却是一样的。

朱元璋大怒,将这次的主考官刘三吾流放到边疆,然后将其余几名考官处以凌迟之罪。

他自己又选了五十二名进士,这次的上榜之人,全是北地学子。

【这件事情其实是很蹊跷的,因为主考官刘三吾在历史上的名声其实很好,《明史》对他的评价很高。而且当年他八十多岁了,根本没必要搞舞弊让自己晚节不保。】

【而且,那些原本上榜的南地学子后来并没有受到牵连,还是照常当官了。这根本不是对正常科举舞弊案的处置。】

【所以,史学家们认为,这应该是朱元璋对北地和南地之间的政治格局所做出来的一次平衡。因为南方与北方,在明朝建立之初就有着深深的裂缝。】

【这种裂痕可不是咱们现在谈论一下到底豆花和粽子吃甜还是吃咸,北方人冬天洗不洗澡,南方为什么没有暖气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