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1 / 2)

加入书签

李教授看了一眼李少杰记下的备注,不由得震惊了起来!

人声,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唱词表达内容的,哪管是一些哼唱。

用人声表达自然的一些东西,还真的没见过!

而李少杰这一段人声,居然标注的是要去表达“岩浆”与“火海”?

“啧啧,闻所未闻。”

“当然!因为西洋乐可没有咱们的好东西!”

写罢,李少杰哈哈一笑。

“哈哈!刚刚听到盘子碰撞的声音,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然元素的表达,但当时我是在想人声的意义,就突发奇想的想这么试试。”

旋即,嘿嘿一笑,在人声的旁边写下了自己很熟悉的一种人声演唱形式。

【呼麦】!!

“妙啊!!”

林教授仔细想了想呼麦在西洋音乐的运用。

按照李少杰写的粗浅旋律,想象了一下音响效果。

忍不住眼前一亮,拍手称妙!!

第239章 顶级乐团,细!太细了!

“我说,小李,你好像很喜欢呼麦啊。”

李教授呵呵的笑着。

“我记得,你之前做的那个《灵笼》配乐,就有好几处地方用上了呼麦。”

“嗯,喜欢肯定是喜欢的,但用呼麦,其实不是说很喜欢的愿意。”

李少杰点了点头。

“合适就用嘛,管他是哪里的。”

“你别说,用呼麦去演绎自然,这个思路真的不错。”

张教授越想越觉得很棒。

“因为,呼麦本身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在模仿自然,牛羊马的叫声,空旷草原,高山,瀑布中呼喊中发出的回响。”

“而且用呼麦这种咱们传统的发声方式,这种别致的喉音,可以起到不同于西方音乐人声的运用方法。”

“对啊,而且你看小李这里,主干是中式传统的支声作曲方式,但其实呢,将这一个一个支声,经过巧妙的处理,互为和声,反而符合了西方的和声体系,却很不一样。”

李教授愈发觉得搞头很大,不由得不断的点着头。

蒙古民族继承且发扬传播下来的呼麦艺术,近些年来愈发轰动国际乐坛。

各国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文化艺术学家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普遍的关注,而很多“国家队”的泰斗级民族音乐家,声乐家,更是发出了呼吁。

保护,继承,创新,研究!!

人声的旋律从来都是单一声部。

而呼麦这种单人多声部声乐,甚至可以说是打破了很多“常识”。

引起的连锁反应自然是极大的,而在这些教授看来,李少杰进行的,正是在严肃音乐上,呼麦与管弦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有机融合。

学的越多,有时候越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

天才,打破的也就是常规常识与固定思维!

不去纠结什么商业,严肃,不去纠结创作手法,更不去纠结条条框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