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第134节(2 / 2)
吴妙英释然一笑。
桃花散尽,世事纷纷,几人得意,几人落寞。
三月底,齐王与胡法境大婚。
帝后以主人身份,亲临婚礼,为齐王主持大婚。
胡法境得偿所愿,顺利登上齐王妃之位,无人能动。
至此,一切尘埃落定。
齐王婚后,便开始频频久留台城与天子共论改革事宜,不愿在王府多停留,不愿面对王妃。
胡法境也不以为意,她本来就只是要这个身份罢了。
这几个月,萧景频频出入东斋,与天子商议着策试的改革。
当初高祖皇帝确立九品官人法,本意是要把官员的学识才能划分为九个品级,而随着世家门阀逐渐掌控选拔人才的中正权力后,九品便变成了以家世高第来定品。
以至如今的官员选拔,策试考核并不重要,举荐人以及家世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于是,就是家世显贵的子弟,互相吹捧,积累清誉,再互相举荐,甚至不需要考核便可直接入仕,以至于人才良莠不齐,有名无实。
而寒门子弟与布衣百姓,没有背景,几乎没有被举荐的可能,即便被贵人赏识举荐,也要经过策试筛选等待入仕机会。
而占着官位的世家子弟清高,不碰"俗务",各级官衙,做官的多,做事的少。
高位的世家子弟拿着丰厚的俸禄却不做事,官署不得不再聘用大量有才学的寒门子弟,来担任那些低阶官职,处理复杂的政务。
以至于各级官署人员冗杂,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
四月的时候,萧昱发了官制改革的第一道诏书——
诏令京城百司,官僚衙门,非必要官员,一律革除!
这道诏书如同一道惊雷,引起世家震动。
各官衙积弊已久,裁减官员,是一道良策,朝臣没有反对的理由,可一旦真的执行下去,便会翦除各大世家的党羽,破坏士族抱团,损害他们的利益。
所以,百官明面虽然奉诏,可执行时却是阳奉阴违,裁撤的都是一些没家世、没背景,以及临时聘用的寒门子弟,敷衍了事。
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反倒因为这些踏实做事的寒门子弟被裁撤,各处官衙的做事效率愈发低下。
世家嘴上不反对,却以行动变相逼迫皇帝收回政令。
萧昱心力交瘁。
这日下午的时候,魏云卿提着亲手做的绿豆百合汤来到式乾殿。
萧景刚刚和萧昱讨论完政事准备离去,看到魏云卿后,脸色微不自在,只微微一颔首,便匆匆离去。
魏云卿神情淡然,默默看了一会儿他远去的背影后,抬脚步入式乾殿。
斋中。
萧昱躺在榻上闭目养神,头枕着一只胳膊,手里还拿着一封奏折。
魏云卿把汤放在一边,轻手轻脚走近他,看着他疲惫的模样,准备拿走他手上的奏折,让他睡得轻松一些。
细微的动作惊醒了萧昱,他睁开眼,看到是魏云卿后,紧蹙的眉峰才微微缓解,勉强笑了笑,用奏折拍了拍身旁的空处,“上来。”
魏云卿爬了上去,跪坐在他身边,歪着头看着他手中的奏折,“陛下在看近期裁撤的官员名单?”
萧昱没有回答,而是问她,“是不是我亲政不久,这些事做的太急,反倒得不偿失了?”
魏云卿摇摇头,“政策是好政策,出了问题,是底下执行官员的错,不是政策的错。”
萧昱叹了口气,手指敲着奏折,“你看此番裁撤的,哪个不是没家世没背景的?世家抱团排外,怎么可能让这些寒门和庶民涌进来呢?连裁撤冗杂官员都则这么难,何况是改革策试呢?”
魏云卿若有所思,这道诏书不过是策试改革前的试水罢了,裁减官员,是为了缓解国库财政压力,以及提高官府处理公务之速。
她想了想,便提议道:“世家既然不配合裁减官员之策,那陛下索性就直接提出改革策试,让庶民也可以参加策试,来一道他们更难以接受的政策。”
萧昱摇摇头,“那他们会反对的更加厉害,更难推行。”
魏云卿一拍手,道:“对,可是跟改革策试比起来,裁减官员反倒显得可以接受了,他们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好好去执行政策,勤恳处理公务了。”
萧昱一笑,刮了下她的鼻子,“卿卿,你是越来越狡猾了。”
只要裁减官员的政令先推行下去,降低各级官署中世家子弟的占比,天子便能再提拔这两年策试高第寒门学子填补空缺。
天子只需将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寒门子弟,渗透进各级官署,一步一步掌控各个小部门,之后的科举改革,便有足够的支持力量了。
魏云卿展颜一笑,抚了抚他的眉心道:“先别想这些了,我带了汤过来,天热了,先喝汤,去去火气。”
萧昱讶异一笑,“怎么又带汤了?”
魏云卿提醒道:“今天是上食帝宫的日子啊,我特地做了来给你喝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