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后,死男人回来了[六零] 第183节(1 / 2)

加入书签

第92章

谢云遥与谢云文听到谢若兰的话下意识就松了一口气, 他们家的负担终于轻了很多。

只有谢三婶家三个媳妇的脸色变得有点难看,她们之前确实是想贪谢云峥家的便宜,但也只是想让沈氏一家适当帮谢若兰。

但当知道谢若兰要跟沈氏一家去京城, 她们三人还是嫉妒了。

在谢家村生活与去京城可是两个概念。

这年代谁不想成为能吃城市粮食的居民户口,为了能吃上城市口粮,无数人挤破了脑袋在努力,可谢若兰一家偏偏什么多不用干就不费吹灰之力得了让人羡慕的结果。

“若兰, 你是说你跟孩子都要跟大嫂去京城?”

谢三婶吃惊又意外的声音响起, 因为她怎么想都没想明白大嫂为什么要带走死了丈夫的大闺女一家, 这不是太过于负担了吗?

“娘, 我身子骨不好, 农活做不了多少,留在村里也得靠大家帮衬,京城教育资源更好,我想去那边,今后子明跟美美上学也方便点。”

谢若兰把自己想去京城的原因说明。

“大……大嫂, 可以吗?”

谢三婶紧紧握住沈氏的手,她眼里有泪花闪过, 其实她比谁都清楚大闺女要是去了京城能得到的好处到底有多少。

“婉云,若兰去了京城不是享福,得她自己立起来,我们只能帮一时, 帮不了一世, 两个孩子也是,只有他们能读书才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不然早晚也还是要回到村里。”

沈氏知道村民都看着她,直接就把情况说明。

俗话说帮人也得看被帮的人自己能不能立起来, 要是立不起来,填再多的情谊在里面都没有用,她干脆当众把话说清楚。

“大嫂,你这话说得对,确实得若兰自己立起来,立不起来给再多的帮忙都没用,这点你放心,我家若兰你别看着她柔弱,但性格绝对坚强,能自立起来。”

谢三婶瞬间化作王婆,自卖自夸。

“婉云,我知道若兰是个坚强的孩子,要不是如此,我们也不会带她离开。”沈氏也是看好谢若兰才同意谢若兰一家跟随的。

不然那就是天大的麻烦。

“大伯娘,我姐到了京城会跟你们一起生活吗?”谢云洛确实很关心谢若兰,问的问题也更关键。

宋静姝时候这时候该自己出面了,解释道:“我跟云峥都是军人身份,我们住军区大院,军区大院只有军人直系家属能住进去,若兰姐是堂姐,不能一起住。”

“那……那我姐住哪?”

谢云洛由激动到冷静。

“我们在王府井大街有国家分配的一套房,不大,但也是两个卧室加一间小客厅,这套房目前空着,若兰姐去了以后可以领着孩子住这套房,我们互相不干涉彼此的生活。”

宋静姝不知道现在的人有没有喜欢自由的生活,反正她是不太喜欢家里有外人。

就算是亲戚她也不太喜欢。

要不是谢云峥的身份特殊,必须有警卫员二十四小时贴身保护,她也不太能接受家里随时都有两个外人的。

“单独住一套房子,我的天,若兰这是去享福啊。”

有村民惊呼起来。

这可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谁不想摆脱农村的生活,农村生活是真的又苦又累,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

听到村民的惊呼,沙慧云还算是稳得住,另两个妯娌的脸上都是快控制不住的嫉妒。

甚至在心里埋怨起宋静姝一家。

都沾着血缘,为什么帮一个外嫁女,要帮不更应该帮他们几家吗!

宋静姝早就知道人性的复杂,从来不高估,对众人接着说道:“要不是姐夫死后若兰姐在村里连家都没有,我们也不会带若兰姐去京城。”

“是啊,若兰也是命苦,不过现在好了,苦尽甘来,去了京城,以后就能吃城里粮食,好好照顾两个孩子,等孩子成年,就完美了。”

“是这么个理,女人不怕没了丈夫,只要孩子在,家就在,以后两个孩子出息,若兰的生活只会越过越好。”

“京城的教育肯定比我们这好,子明跟美美肯定都是有出息的孩子。”

“这么好的条件,两个孩子要是不好好读书,那可真是白费了云峥一家的费心帮忙,子明这两个孩子得感恩,一定要好好读书。”

不少村民都替谢若兰一家高兴。

虽然大家也羡慕,但更多的替谢若兰今后的日子高兴,他们谢家村不会因为哪个村民过得好就嫉妒或者是下绊子,他们希望村里能出更多有出息的人。

只有有出息的人越多,村里的日子才能更好过。

这就是谢家村的底蕴,格局的底蕴让整个村一直都是方圆百里日子过得最好的村庄。

宋静姝见村民们是真的为谢若兰高兴,想了想,还是把情况说明。

“京城虽然繁华,但人更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事非,若兰姐到了京城不仅要适应当地的生活,也要有处理人际关系与承担一定的压力。”

有些话她没有明说,但懂的人都懂。

村民们都听懂了。

这会不说全村的人都在,但也是能有个七八成村民,不少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听了宋静姝的话,立刻就明白是怎回事。

“若兰,别怕,去了京城你又不偷不抢,关起门来好好过你自己的日子,要是有谁敢拿你是寡妇的身份说事,别惯着,该强硬就强硬。”

“对,寡妇怎么了?又不靠人养,又不吃谁家的米,敢瞎编排胡咧咧,该骂就骂,若兰,我跟你说,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你越软弱就越容易被欺负,只有你自己强硬起来,就没人敢乱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