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拟器 第522节(1 / 2)

加入书签

这话听起来,看似随意,但实际上,它所直接针对的,就是对骨折指南的修正。

外科的第一条:适应征与禁忌症。

任何手术都有其适应征与禁忌症。

周成翻完后,就要回到骨折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就看到,陈吉武教授等人的面色也都纷纷凝重了起来。

骨折的手术适应征与禁忌症,骨折的治疗原则,就是华国医学会骨科分会的创伤外科学组编撰的。

编撰指南,是需要各个顶级的专家坐在一起,详细的商讨,然后做出来的标准化的治疗建议。在座的这些人,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可他们一向都认为,指南的编撰必须要有全面、细致、安全这几个原则,同样,也要先进。

而指南的存在,是需要进行修正的,修正之后,印发到学术网站或者是分发,并且印刷装订成册,供给全国的同行们学习。而且,很多的医疗事故的评判,也都是根据指南来的。

事关重大。

刘志斌教授又抬起了手来:“小周,你先慢一会儿。你这个骨折的手法复位,有系统的理论纲了,有做过临床课题嘛?有相应的客观数据吗?”

这特别重要,什么样的骨折,要进行手法复位,什么样的骨折,必须要做手术,这个原则性的东西,如果可以探讨得更加清楚的话。

是华国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也同样可以节约很大的医疗资源。

(注解:作者的接触面,大概就只是在骨科,拜谢恩师及师爷的恩惠,因此接触过一些常人没接触过的东西,因此本书中的内容,可能局面会铺开得稍微细致一些。)

(期待各位书友鉴赏,每一种东西,其实都有更加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学术因素及经济因素在,小刀不才,愿意将这些一一剖析给大家听,尽量以大家喜欢看的方式,如有同道、老师观看本文,有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数据有,但是不是在现实中,所以周成并不能拿出来,但也实事求是地讲:“刘老师,这个非常抱歉,之前我在做手法复位的时候,只是在八医院做过一些病人。”

“病例的数量不多,而且还在追踪之中,数据也正在收集。”

周成继续不卑不亢地说:“用更加谨慎地角度来讲,我接触的一些病人,在此分型之列的,手法复位后的短期疗效,都颇为不错。最早的一批病人,已经是脱下了石膏,开始正常的功能锻炼了。”

周成现在非常拧得清层次,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

他在八医院进行手法复位是在十月末十一月初,现在的时间是三月初,的确是效果很好,周成也知道效果很好,但是那是在模拟世界里面。

真实世界的数据,就相当有限,周成更知道,刘志斌等人感兴趣的肯定是周成现在列举出来的,在原本指南手法复位适应征之外,周成个人列举出来的手法复位适应征之内的这些疾病分型。

周成的话,让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包厢里面,可谓是落针可闻。

刘志斌左顾右盼了一会儿。然后表情极其严肃地问:“徐院长,您怎么看?”

徐达山,积水潭创伤外科的行政主任,副院长,也是华国医学会下京都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外科学组的组长,主要负责人,比刘志斌的掌握的资源,相对要多那么一丢丢。

徐达山本是看在周成与陈吉武教授认识的份上,对周成有颇多的看重和关注,不过就现在而言,似乎,周成自己通过他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得让他稍微改观了。

越是基础性的东西,关系越大。

如果是说,连手术的适应征都改了,他们还在研究本可以不做手术的骨折分型,怎么去把手术做得更好,你研究个der?

这就好比,你想着怎么把青菜炒得和肉一样好吃的时候,他妈的肉价已经是青菜价格了,只是单纯从好吃和营养学的角度讲,吃肉不好吗?

徐达山稍稍有点坐立不安,左右看了一圈,对门口的一个人说:“辛苦把门关一下。”

显然,他是打算说一些,不便被外人听到的东西,而且还很深刻。

陈胜武马上就去把门给反锁了。

徐达山就稍稍敲了敲桌子,说:“不好意思啊,各位教授,打扰了,稍微借用你们的一点宝贵时间。”

“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一直都在探讨如何提升我们医疗质量,如何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的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且永远不会停止。本人不是领导层,所以普及面不多,因此只是说一些我们骨科方面的问题啊。今天所说的内容,出了这个门嘞,大家就都忘记,不要再传出去。”

徐达山的话,让其他人都笑了笑,没回话,打断徐达山。而申德主治医师就在这时候给周成接了一杯水,然后示意周成先坐下,听徐达山教授怎么说。

“每个医院的层次不一样,所以接触的面也不一样。我们国家现在的医疗,正在不断的下沉。我们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我们现在创伤外科的骨折病人,就更少了。”

“更多的是一些复杂骨折或者手外科的病人。这是好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敦促我们必须要更加提升自己的专业实力和专业能力,如果拿不下下面医院解决不了的病例和难题。”

“我们这些老家伙啊,就该去改行或者多做副业,都吃不了饭了。创伤外科,目前的圈子就这么大,病人的体量也就这个样子。”

“手法复位这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之所以碰的人不多,是因为做了它吃力不讨好,具体的原因,我就不细说了啊,大家懂得都懂。”

“但其实,不管它怎么样,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我们就没有单纯的骨折病人,每年几个,如果就靠着这个吃饭的话,那我们就早就饿死了。”

徐达山的话,非常伤人。但也非常真实。

他在的医院是哪里?积水潭啊,骨科明面上排名全国第一的地方,他缺病源么?缺也不缺,好的病源基本没有,差的一堆。

所以,如果要把病源进行分流的话,那么,积水潭、和协这些国家的顶级医院,必须就要专精于解决复杂的问题,然后把骨折、清创等急诊病例,放给下级医院去做。

这是个正在进行的问题。

但是,如果说,现在把周成的这个课题,一旦做成功之后,下发了下去,全国都统一这么搞,对病人是够好,够优惠的,另外一个问题来了。

那下级医院的医生怎么办?还吃不吃饭呢?

骨折、创伤,就是他们的病源所在,一个医院的病源,就是他们的根本。要他们陡然之间地去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加困难的术式,处理更加复杂的病人。

那病人为何不直接去更好的医院呢?

医生也是人啊,人就该有七情六欲,需要吃饭,需要赚钱养家,但凡在国家没有实行兜底制度,能够保证医生的合理合法收入之前,如何吃饭这个问题,就是个根本性的问题。

一个月的工资,两千多,四千多,然后京都是五千多,能吃饭,吃屁都没你的份儿!

不过,徐达山看问题,肯定没有这么浅显:“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个东西好,就得去做,但是放在什么地方做,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