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鸾/清冷驸马竟是白切黑 第17节(1 / 2)

加入书签

如今世家与皇族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王婳既是王家女,又是谢家妇,更要注意自身言行,不能成为景和帝向世家发难的借口。

沉默少顷,元妤仪道:“谢侯斥责驸马生母早亡、无人教养,野性难驯,究竟是在不满驸马呢?还是借着诋毁驸马的借口,来暗讽陛下和本宫呢?”

“谢侯是世家家主,又有高祖皇帝赏赐的宣宁侯爵位,应当知道,本宫的母后红颜薄命吧?”

“所以,难不成谢侯是故意这样说的?”

站在她对面的宣宁侯夫妇浑身一僵,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错愕,随着元妤仪这些话说完,二人额上已经出了一层冷汗。

这些话,他们夫妇二人在家里骂惯了。

方才谢侯爷心中一急,自然是脱口而出,原想杀杀谢洵的风头,万万没想到竟犯了皇帝和公主的忌讳。

谢洵的生母三年前去世,可先皇后却薨逝的更早,诞下景和帝的第五年便因败血之症撒手人寰。

谢洵若是野性难驯,无人教养,那陛下和公主又该如何形容呢?

这番话若是传出去,那整个谢家不仅要背上苛待庶子的恶劣名声,严重点,甚至还可能被御史台上奏其心可诛。

百年的世家,先考虑的便是族内诗书传家的美名,谢侯爷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解释。

“老臣...老臣绝无此意啊,就算是给臣十个胆子,臣也不敢置喙皇族啊!何况先皇后人品贵重,乃我朝国母,老臣感念还来不及,怎会诋毁,请殿下明鉴啊!”

元妤仪早听说过谢家家主是个纸糊的木头,如今一看果然如此,她莫名想起自己当初选择谢家的理由。

其一底蕴深厚;其二谢氏主支有适龄的郎君;其三便是当今家主宣宁侯圆滑平庸。

一个平庸的家主就算排斥和皇族联姻,也不会翻出什么风浪,可这样的人却是最好掌控的。

这样想着,今日该说的都说完了,替郎君出了口恶气,也不能将谢侯逼得太紧。

元妤仪冷凝的神情有些许松动,摆了摆手,轻声道:“本宫明白谢侯的忠心,只是靖阳方才想到先皇后,内心有些感触罢了,也口不择言了些,还望谢侯莫要怪罪才好。”

她若真口不择言,谢侯现在已经以头撞柱。

宣宁侯哪里敢怪罪,现在只怨恨这张破嘴口无遮拦,他们这对新婚夫妻感情甚笃,倒是自己险些酿成大祸。

就在元妤仪打断谢侯爷责骂的时候,谢洵的注意力就不动声色地转移到了身旁女郎的身上。

他听着她颇有深意的话,看她毫不留情地敲打宣宁侯和王夫人。

谢洵心头升起一种极其怪异的感觉,彷佛冻僵的冰块出现了一丝毫不起眼的裂缝,她的那些话落在所有人的耳朵里,也包括他。

他离她最近,听的最清楚。

可听的越清楚,他便越慌张,谢洵心跳的很快,根本不受控制。

指尖掐向掌心,一丝锐痛蔓延,他平静下来,依旧保持沉默。

这就是上位者的权势力量么?

这群在侯府禁锢他的人皆臣服于公主威势下,露出怯懦而畏惧的丑陋姿态。

可就在一旬前,在他初次顶撞王夫人时,他还被宣宁侯禁了足,每日只遣小厮送一顿饭。

那时的他们,居高临下,在遵从靖阳公主命令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折磨着他。

谢洵忽而放松下来,愈发坚定登阁拜相的野心,他要这群人也如今日臣服公主一样,跪在母亲的牌位前,磕头请罪。

再等九日,驸马朝拜皇帝谢恩,届时他便可以向景和帝自荐。

他的路,才刚刚开始。

察觉到身旁人起身的动作,谢洵收敛思绪,也跟她一同站了起来。

身后的王夫人不经细想,迎上来故作亲切地想要挽公主的胳膊,却被少女不动声色地避开,她只好热情挽留。

“妾身知晓殿下今日来侯府,特地让厨房备了膳食,公主不如留下用过饭再走?”

元妤仪生了双标准的凤眼,不笑时眼角上挑,很容易显出几分冷意;可笑起来却似抖落一身冰雪,眉眼弯弯,唇瓣饱满,甚是娇俏。

她推辞道:“夫人的好意,本宫心领了,只是靖阳今日还要进宫面圣,不好久留;倘有下回,靖阳必留在侯府,陪您多谈谈心。”

话已至此,王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又听她说起进宫面圣,心里忐忑不安,唇角泛白,朝她恭敬行礼道:“既如此,妾身便等着殿下再莅临。”

元妤仪笑着将她扶起,目光越过她落在后面的宣宁侯身上,虽是家主,可是其胆量连一介女子都不如。

谢侯站在屋里,面色铁青,嘴唇翕动,想必是方才的话说得后怕。

谢侯爷自然撞上了她的视线,头皮一阵发麻,喉咙一滚,硬着头皮问道:“殿下可还有何吩咐?老臣必万死不辞。”

都这个时候了,他自然竭力表忠心。

“侯爷言重了,本宫只是突然想起还没回答您刚才的问题。”

元妤仪没急着详细说,反而向谢洵站着的地方凑近一步,立在青年身侧,笑靥如花,满面春风。

“令郎很好,能得他为夫,本宫甚是满意;或许谢侯只觉得郎君是个目无尊长的不孝子,可在靖阳眼里,谢衡璋就是最好的夫君。”

谢洵彷佛听见火星子噼里啪啦爆开的声音,他下意识垂眸,只看见少女微抬的下巴和白皙的侧脸,她眨动的睫毛晃了他的眼。

离的这般近,熟悉的幽香涌入鼻腔。

青年素来波澜不惊的心湖彷佛被人掷了一连串石子,擦着水面而过,激起一圈圈涟漪。

她这般骄傲,这般张扬,为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