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知青媳妇跑路后 第11节(2 / 2)

加入书签

程涛哭笑不得,伸手把小崽儿提溜到院子里,舀水给他洗屁股。

换上干净的衣裳,程涛让小崽儿自己在院子里玩,自己则去做早饭。

米粥配上酸豆角,爷俩简单解决了早饭。

刚推碗,就听见李顺敲门,“涛子叔,涛子叔,”

程涛无奈,什么事非得这么着急?

“涛子叔,大队长家来了一群讨债的,领头的好像是昨天刚从派出所放出来,脸上有道伤疤那个。”看见程涛,李顺赶紧说明情况。

程涛心里一动,讨债的?

“大家都瞧热闹去了,涛子叔,你去不去?”李顺不嫌事大。

“去。”这热闹,不看怎么行?

第10章 一千五百八十八块八

看热闹当然要赶热乎的。

这种事李顺显然比程涛热衷,一把抱起程小墩就往外走,那架势活像个抢小孩的人贩子。

程涛也不在意,锁上门,慢腾腾跟在后头。

村里难得有新鲜事,现在又是农闲,这下子几乎全村都出动了。举着老旱烟的,拿着锅铲的,大家都着急忙慌赶去看热闹,生怕晚了一步。

程涛走在其中,明显感觉自己格格不入,不过他并不讨厌这种氛围。邻里之间,淳朴、简单又浓厚的情感,让他感觉很安心。

这是华国最艰难的年代,不管男女老少都黑瘦黑瘦的,他们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裳,很多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脏的发亮。而且大家努力上工一整年,也只能勉强能够温饱,但是他们眼里都带着光,好像前方的生活有万千奔头。

程涛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精气神儿了。

大家评价这个年代,习惯性的会拿自己当下的生活来做对比,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证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都要往前取样对比,不管什么时代都一样。

所以,评价当下人们生活,也要往前找对比对象。不提特殊存在的情况,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确实是在逐步提高的。

就像现在,他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全村。

程涛相信背地里肯定不少人嘀咕他、程传伟和孟晓琴之间的狗血关系,没办法,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好不容易发生一件新鲜事儿,怎么可能不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当着面儿,社员们对他表现出了十足的关心,“感觉怎么样?”“不要灰心,以后日子还长着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个孟知青一定会受到惩罚。”

一个个义愤填膺,比程涛还真情实感。

“我好多了,昨天还头晕干呕,吃了药,今天症状减轻了很多。”程涛好脾气的说了好几遍,然后关怀来的更猛烈了。

好吧,其实感觉不差。

前面转进胡同就到了程相良家,大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还有几个楞头小子不知道从哪搬来了木梯,趴在墙头上往里望。

程涛:“……”就这么爱凑热闹?

程相良作为大队长,家庭条件在程仓里是独一档,六大间亮堂的堂屋,配备东西屋各两间,此外还修建了门楼。

不过现在他家大门紧闭,里面时不时传出说话声,听着挺激烈不过外面看不见,只能听墙上的年轻人的实时播报。

“那群人给大队长一张纸,说是借条!”

“相良婶子开始撒泼了,哎呀,被大队长一脚踢开了!”

“……”

播报的人情绪饱满,胡同里的人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越发好奇里面到底发生了啥。

程涛:“……”

他看了一圈都没看见李顺和程小墩,人已经进去了?接着就听见有人叫他。

“爸爸,快来呀!”

程涛抬头,就看到门楼下被李顺抱在怀里的程小墩,生怕程涛注意不到他,小爪子使劲儿挥了几下。

“呀,原来这是小墩。”周围人恍然大悟,他们刚才还在问李顺抱的谁家娃,没想到竟是程小墩。

这也不能怪他们,程涛不常在村里走动,他家孩子就更少了。

村里人对程小墩最大的印象是小孩体弱多病,隔三差五就去罗大叔家。似乎每次见到这爷俩,都是程涛抱着程小堆匆匆忙忙的从他们身边经过,现在仔细打量,竟然发现程小墩被养的是真好。

说不上白胖却也白嫩肉乎儿,黑葡萄一般的眼睛滴溜溜乱转,笑起来露出几颗小米牙,看着就讨人喜欢。现在小娃身上穿着细棉翻领长袖长裤,脚上蹬着软布鞋,白净又漂亮。就是小只了一点,头发也是又细又黄,到底还是先天不足。

“这娃咋长恁俊,和涛子小时候简直一个模样。”婶子大娘逗着程小墩。

有人仔细打量了下,“你别说,还真是。”

程小墩很少见到这么多人,慌乱之下要程涛,“爸爸。”

程涛笑着把他接过来,“这孩子有点认生,嫂子们别在意。”

“不常出门都这样,以后多在村里跑跑就谁都认识了。”

“你说的是,”程涛颔首。

正说着话,程相良家大门不知道怎么被推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